第367章 遷都事宜
字數:4368 加入書籤
「封,劉璋為琉球侯,一個月後上任!」伴隨著劉璋前來宛陵受降,孫暠封他為琉球侯。
琉球群島已經被發現,總麵積肯定比不上夷州,問題誰讓劉璋投降那麽晚?
再晚一些的話,可能濟州侯都給封出來,濟州島那邊麵積比琉球群島的總麵積還小。
劉璋一開始不明白,濟州是在哪裏,甚至有些惶恐,自己居然能封一州。
實際看了地圖,都快哭出來了,硬生生憋回去的樣子,讓孫暠甚至有些想笑。
「前朝的幾個皇子,朕安排他們為夷州王……」孫暠指了指地圖上夷州的方位,「曹操為國相,他們已經過去那邊了。這次北上,閣下會路過夷州,到時候去取取經,到濟州或許能用上。再說也不是完全失去聯絡,帝國海軍不定期會過去,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叫一聲便是。」
當然幫不幫忙另外說,孫暠在心裏吐槽道。
「當真還活著?」劉璋不敢相信,孫吳皇帝,居然真就留下前朝的皇子,而且還封王了!
「眼見為實,是不是你過去看看就是了。」孫暠懶得廢話,騙你對我有什麽好處?
劉璋哪敢說什麽,人也不傻,立刻過去準備物資,拉一批人,主要還是最忠誠他的文武,甚至族人。
不過到底還是留了個心眼,把劉循留了下來,說是備考科舉。
說起來,曹操那邊也把曹丕留了下來備考。什麽心思大家都清楚,隻是都當做不知道而已。
畢竟任命已經有了,不去就相當於辭官不做,那就是白身。
白身不說,還要被暗衛監視,說不定什麽時候突然死在家裏。
問題去了運氣不好都回不來,留下子嗣在這裏,免得絕後。
以後發展起來,兩邊互補,這樣兩邊都能發展起來。
別說這些被「發配」到海外的家夥,就算是如今江南逐漸被開發出來,一大堆耕地。
過去的也基本都是百姓,世家豪族就算過去,也最多是分一支子弟過去,而且大多都是揚州範圍的家族。
硬要說是交通的問題有些牽強,更多還是對未知的恐懼,另外醫療條件也值得擔心。
就算虞翻已經很努力,培養出第一批專業的醫學生和醫學講師,對大漢來說依然杯水車薪。
再說以中醫而言,沒有四五年的臨床學習,誰信得過你?
孫暠打算把各科簡化,隻是中醫不是「西醫」,沒辦法那麽容易簡化。
強行簡化的結果,大概就是中醫的衰退,還有不倫不類。
就說把脈這玩意,孫暠很清楚,把脈涉及到幾個點,監控著五髒六腑。
可就是知識點太多,僅僅是把脈這玩意,就需要學習很長時間。
若是用聽診器,這玩意就算能知道心肺或者其他什麽地方有異常,可這個情況不適用於中醫。
就說風熱風寒感冒,隻依靠肺部情況,以及「經驗」,要區分開來,多少有賭的成分。
用西藥還好,中藥的話,若五髒六腑有其他病症,以至於藥物不僅沒效,反而加重其他病情,那治好了感冒,結果卻得了腎衰。
當然,正常來說這個又是另外掛號。
要說問題也不大,畢竟一群屁民而已,問題作為醫者來說,功利性太強了。
凡事有利有弊,作為上位者來說,基本首先是普及,然後才是改革。
可長期這樣培養出來的醫生,基本已經形成這種固有觀念,如何去改革?
尤其真到了那個時候,統治者的精力已經被其他地方吸引,也照顧不到底層的百姓。
不如說,任何統治者,麵對不斷暴漲,導致社會資源越來越不夠分的百姓來說,到底是什麽想法?反正不管是豪強還是皇族,大概會忽略自己也是如此的事實。
「那就這樣吧!」孫暠最終下了決定,畢竟他是大吳皇帝。
優先要的是解決百姓遷居的後顧之憂
真正想要混出名頭的,自然會按照原本的中醫來學。
就如同公立和私立學校的一樣,公立培養的是經濟適用型人才,為了能夠不浪費人才,最多開設天才班,實驗班。
私立學校就是精英教育,也有純粹打算靠這個賺錢的。
把低端市場放出去,讓真正有本事的占據高端市場,再加上一些輿論的引導就好。
隻是感覺二十歲以前的孫暠,已經消失不見了。
過去的習慣,思維模式和價值觀,也在一點點的改變,這是成為上位者必然經曆的過程。
扣除醫療的問題,交通問題也需要解決。
記憶裏麵有個「大運河」工程,隻是有了海運,大運河要不要問題不大,更快的車子,更平坦耐用的道路才是關鍵。
「水泥要說也不難燒……」孫暠拿出一份詔書,寫寫畫畫,隻希望
為了鼓勵可言,單純科學院不行,官僚體係也需要下功夫。
這樣的話,原本預定的「六部」就不合適了,實在不行就提升到九部吧!
作為開創者就是這點好處,要不要繼承酥心所欲,當然怎麽創造也隨心所欲。
隻是換了別的皇帝,眼光和知識的局限性,任何政策,最後都會被世家豪族拿去為自己牟利。
最後甩鍋給皇帝,進而證明「這種政策沒有用」。
就說大好的常平倉,就算現在也沒辦法完全杜絕貪汙,畢竟這筆糧食太久不會動,數額又巨大。
上麵不調查,到下一批糧食入庫,甚至以正常手段報廢,就能光明正大吃下一大筆錢。
就算如此,孫暠也沒有廢掉,而是繼續維持,隻是加強監督。
倒是錦衣衛不斷宣傳,讓百姓對這些糧老鼠深惡痛絕而已。
「話說我是不是有些像管家婆了,總擔心這個不夠那個不夠的……」孫暠自嘲,治家都不是輕鬆的事情,更別說治國這玩意。
不知不覺,一個年輕人活成管家婆的樣子,真是諷刺。
「嗯?」話說當頭,拿起一份新的文件,不如說一疊文件。
畢竟不是重要的部分,最後麵才看到這批。仔細一算,好家夥,京官幾乎都在這裏了。
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勸諫自己遷都的,顯然是吃定自己不好反駁什麽。
的確,如今天下已定,繼續蝸居宛陵也說不過去。
「既然這樣……」孫暠拿起一份空白的詔書,「擬遷都回洛體安排……」
洛陽經過那麽多年修繕,不敢說完全修複,至少已經基本清理完畢。
亭台樓閣可以慢慢修繕,辦公用的南宮修繕起來就好。至於北宮,可以慢慢來。
從華夏的地緣環境來看,洛陽的確是最合適的選擇,主要是皇宮要怎麽設計,怎麽建造都是自己說了算。
既然如此,要不要重新設計一下?畢竟是自己的家,舒服和美觀肯定是必須的!
最後既然遷都了,那大吳的名字,是不是也要改改?
一個要征服全世界的政權,以「吳」作為帝國的名字,顯然不合適。
至於禮法,取名規則什麽的,孫暠就想問問那些臣子,誰才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