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英雄用武之地

字數:4129   加入書籤

A+A-


                      展淵分析,雲門寺對上乘宗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財務支持,公出公入的賬,歸“監寺”管,私出私入的賬,歸“都寺”管,所以,是次同智果一塊的,是這個叫做智明的都寺。

    吳浩點點頭,“監寺我見過,那位老兄,看著確實不大像上乘宗的人。”

    “還有,”展淵笑一笑,“完全未涉及遠岫觀——你可以放心了。”

    吳浩也一笑,“好!實說實說,原先,多少有點擔心呢!”

    話頭隨即轉到“神武軍”,展淵歎口氣,“我也實說實說——專為你新立一軍,我是真沒有想到!史同叔宰相算度,果有他的過人之處!”

    頓一頓,“不過,極好!極好!較封侯還好!好得多!甚至,隻怕,較史同叔自己所想者,也要好得多!”

    吳浩明白何謂“較史同叔自己所想者也要好得多”——一來,宋朝重文輕武,一個管領千把人的“同統製”,在文官心裏,分量其實有限;二來,多少新軍,旋置旋廢,史彌遠未必指望神武軍在吳浩手裏能折騰出啥大名堂?

    展淵目光灼灼,“封侯,虛名耳!這個虛名,若一直在製度內打滾,有些用處;但既已新立一軍,那就就是製度內、製度外,出入自在了!有沒有這個虛名,不過錦上是或否添花而已!”

    宋朝封爵,門檻雖高,但還真就是個“虛名”。

    封爵必有食邑,不同於兩漢魏晉,兩宋的食邑,不是封地,僅僅是個名義;食邑分虛封、實封兩部分,虛封隻代表封爵的級別,食實封才有一點實際利益。

    食邑從一萬戶到二百戶,共分十四等——這是虛封;食實封從千戶到百戶,共分七等,實封一戶,每月給錢二十五文,隨月俸向官府領取,也就是說,就算最高的食千戶——親王,也不過一個月二萬五千文——二十五兩銀子罷了。

    而展淵說什麽“製度內、製度外,出入自在”——

    哈!展不盈,這支“神武軍”還沒有真正建立,但你話裏話外,聽起來,就有了那麽一點兒“不臣”的意思了?

    不過,這個意思,俺愛聽。

    “神武軍——”展淵擊節,用一種總結的口吻說道,“英雄用武之地也!”

    “不盈,說到‘用武之地’,我給你透個底,神武軍雖以紹興為駐地,但我心中,真正的‘用武之地’,不在紹興,而在——”

    說到這裏,吳浩故意略略一停,結果兩人同時說出——“山東!”

    吳浩拊掌,真有莫逆於心之快!

    “長風,我要提一提你,山東固是用武之地,但如今之情形,欲定山東,必先定淮東——以淮東為根本,方可進取山東!”

    “不盈,你的話很有趣——淮東明明是大宋疆土,你卻用了個‘定’字?”

    “李全已在楚州紮下了根,周邊還有好幾支‘忠義軍’,淮東雖是大宋疆土,但照我看,接下來,過不了多久,朝廷大約隻好以羈縻州待淮東了!”

    略一頓,“不經吾手‘定’,如何為吾之根本?

    吳浩深深點頭,“不盈,見的深了!”

    “此其一耳。”

    “請教其二!”

    “其二,二字‘人心’!淮東民風剽悍——這也罷了,關鍵是,淮東人心,對本朝,一向是有一個‘怨’字在的。”

    “哦?怎樣說呢?”

    “淮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量豐沛,本朝南遷之前,隋唐以來,一直是魚米之鄉,然自本朝南遷,淮東的日子,一日不如一日,甚至,以‘一落千丈’形容之,也不算過分了!”

    “何以至此?”吳浩轉著念頭,“莫不是……淮東為宋、金接壤之地,反複交兵,以致……民不聊生?”

    “根子確在宋、金交兵!然本朝南遷近百年,宋、金並非年年交兵,淮東的日子,卻一直沒有真正好過起來——”

    略一頓,“原因,兵隳乃其次,水患乃其首也!”

    吳浩心中一動,“你莫非是說……黃河奪淮入海?”

    “對了!黃河奪淮入海,魚米之鄉頓變澤國!更要命的,淮水原本性情溫和,漲落有度,黃河卻喜怒無常,於是,百年以來,無一年無水患!大的水患,那種漂沒屋室、淹殺人畜、摧毀良田的,更是三二年就來一次!如是,淮東人的日子,如何能過得好?”

    “黃河奪淮入海,若為天災,淮東人倒也怪不到朝廷頭上,但黃河是次改道,卻完完全全出於!”

    “建炎元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十月,高宗不顧宗澤等人勸阻,自南京應天府(現今河南商丘)‘南狩’揚州。金軍乃再次大舉進攻。次年,宗翰、宗輔會師於黃河北岸的濮陽,彼時,杜充代為東京留守,這個王八蛋,為求自保,竟掘開了黃河大壩!”

    “黃水洶湧南下,最終奪淮入海。”

    “杜充掘開黃河,其實並未真正發揮禦敵功效,黃淮之間的老百姓,卻倒了血黴了!自此之後,黃河或決或塞,遷徙不定,泛濫成災,家常便飯!”

    “最豈有此理的是,這個杜充,由北至南,禍害了一路,最後,竟投降金人了!王八蛋!”

    吳浩心說,你義憤行形於色呀!點點頭,“我明白了——淮人因為朝廷舉止失措,困苦百年,如何能不在心裏埋一個‘怨’字呢?”

    “對了!”展淵沉聲說道,“既有這個‘怨’字在,淮東就談不上個‘定’字,如今,忠義軍又進來了,淮東,愈加搖晃不定!”

    頓一頓,“隻是,這個‘怨’字,李全等可用,吾亦可用!“

    吳浩心說,用“怨”字——左右不就是個“不臣”嗎?

    “好,不盈,擘畫明白,我心裏有數了!”

    心說,倒時候,淮東就算“定”了,“定”於趙還是“定”於吳,可就說不好了!

    嘿嘿!

    “不盈,神武軍之立,我有心走府兵的路子,你看,有可行性嗎?”

    展淵頗為意外。

    府兵,兵農合一,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府兵興於西魏宇文泰,盛於唐太宗,武後時期,開始衰敗,到了玄宗的手上,府兵製度終於壽終正寢,迄今已近五百年了。

    “長風,你何以有此念呢?”

    “原因有二。其一,募兵太花錢了!府兵‘三時耕稼,一時治武’,真正在府兵身上花錢的時候,不過‘一時’;其二,我始終覺得,‘有恒產者,方有恒心’——吳團算是個小小的證明。”

    這是一個極大的題目,展淵沉吟半響,最終還是搖了搖頭,“以我之見,目下的情勢,行府兵之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