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重磅消息

字數:4130   加入書籤

A+A-


                      趙與莒猶豫了一下,但還是乖乖的照做,幾乎一字不差的將表姊的交代,複述了一遍。

    吳知古露出了欣慰的神色,“你哥哥的這些話,我仔細想過了,每一個字,皆為金玉良言,你既都記住了,就要好好兒照著做,答應姊姊,好罷?”

    既與吳浩結拜了兄弟,吳浩於趙與莒,就不是“吳大哥”,而是“哥哥”了。

    “……是,我聽姊姊的話。”

    趙與莒心中波瀾起伏,心跳的“怦怦”的,隻覺口幹舌燥,不由抿了抿嘴唇。

    “有什麽想說的嗎?想說什麽,盡管說,我都聽著。”

    趙與莒囁嚅了幾下,終究還是說了出來,“哥哥……娶了楊氏……”

    吳浩和吳知古的親密關係,二吳都沒未對趙與莒說過一個字,但他是個很聰明的小夥子,哥哥姊姊的“特殊關係”,如何看不出來?

    吳知古很坦然,點點頭,“你哥哥給我寫過信、說過這件事情了——看落款,信,就是他到楚州次日寫的。”

    “他說,他娶楊氏,實為不得已。”

    “彼時,風雲變幻,他手上的兵力,不過楊氏之四分之一,較之漣水忠義,更是不過其三十分之一,為安反側,不能不行權,不能不出奇。”

    “接下來,改編忠義各部,以及,日後進取山東,都不能少了楊氏的助力。”

    “所以……嗯。”

    “我也已給他回了信,說,這一切,我都是理解的,也都是支持的,請他放心,我絕不會做小兒女態,掣他的肘,拖他的後腿。”

    “這件事,我心裏,沒有任何芥蒂,你呢,也不要擺在心裏,好罷?”

    “……是。”

    “你哥哥是大才、奇才,日後成就,絕不止於一州一軍,今後……必為你的柱石!你在內,他在外,內外相維,方有磐石之安,所以……嗯,你明白嗎?”

    “我明白……我聽姊姊的教誨。”

    吳知古的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再者說了,男大當婚,你哥哥的年紀,其實早該娶親了,而我——”

    輕輕歎一口氣,“我是出家人,發的是長願,是不能還俗的,所以……是不可能嫁給他的。”

    頓一頓,“既如此,又何必——”

    打住。

    一股酸熱之氣湧上口鼻,趙與莒的眼淚,險些就出來了。

    吳知古柔聲說道

    “我是沒有什麽別的念想的,若說有,唯一的念想,就是你了,隻盼著,你能夠真正出息,將來,好生作為,不枉了你的貴胄血脈,也不枉了男子漢大丈夫,世間走一遭!”

    趙與莒忍著淚,起身,深深一揖,“是!我絕不敢辜負姊姊的期許!”

    一天之內,吳浩接到了三條重磅消息。

    第一條消息趙與莒被立為沂王嗣子,賜名“貴誠”。

    與這條消息同至楚州的,是吳知古的第二封親筆信,信中,吳知古說已將他走之前的叮囑詳細轉告與莒,與莒亦表示誠心受教,所以,一切請放心。

    對吳浩來說,這是一大好消息,雖不意外,但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放了下來;但接下來的兩條消息,可就都不是好消息了。

    第二條消息朝廷以真德秀為淮東製置使,知楚州。

    此人為理學大家,算是理學一派的領袖人物之一,吳浩仔細研究此人履曆,進一步確定

    靠,確不是個好相與的!

    此人其實姓“慎”,為避孝宗諱,改姓“真”(孝宗名“昚”,與“慎”同音)。在吳浩看,根本莫名其妙,隻聽說名字同皇帝重了要避諱,沒聽說姓同皇帝重了,也要避諱?那個,譬如,趙匡胤——沒聽說姓“匡”的都要改姓啊?

    不曉得,這家夥介麽幹,是為拍馬匹呢,還是自己對自己特別嚴格要求?

    細辨其言行,似乎……是後一種情形。

    這人骨頭很硬,當年,楊次山封郡王,真德秀負責草詔,不肯秉承上意言楊次山有“去凶之功”(“凶”指韓侂胄),反以漢代賢戚樊宏、陰興故事相警示;史彌遠很想籠絡他,他卻屢次上書,抨擊當政,最終聲稱,“吾徒需汲汲引去,使廟堂知世有不肯為從官之人。”然後,力求出京,任職地方。

    之後,出任江東路轉運副使,為官有聲,彈劾不法,還剿捕過海盜,積勞績升知隆興府(南昌)兼江西安撫使,成了封疆大吏。

    他是從江西安撫使的任上調任淮東製置使的。

    骨頭硬,聲望高,而且,既有理論水平,也有實操經驗,這種人,若同你不對付,那可真是難搞了。

    還有一點,極其緊要

    真德秀做過沂王府小學教授,教授的對象,正是上一任沂王嗣子、現任皇子趙竑,也即史氏和吳浩密謀以趙與莒取而代之的那位。

    趙竑若繼位,真德秀就是帝師,所以,不論是“風骨”使然還是出於個人利益,趙與莒取代趙竑,真德秀都必然是最堅決的反對者之一。

    史彌遠弄這樣一個人到淮東來,幾個意思啊?

    史彌遠也給吳浩寫了信,信中語氣吞吐,隻是委婉暗示朝野理學勢力,愈來愈大,不能不敷衍;至於吳浩應該以一個什麽態度對待真德秀,一字未提。

    你妹,給我打啞謎?

    也隻好見步行步了。

    不過,目下,真德秀還遠在江西,到任淮東,且得些日子,我還有時間,好好兒的想一想,好好兒的安排安排。

    第三條消息蒙古大舉進入山東,國王、太師穆呼哩親自統兵。

    穆呼哩者,木華黎也,成吉思汗的“四傑”之首,蒙古攻略金國的最高統帥,受“九斿白纛”之賜,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成吉思汗譽之為“吾之有木華黎,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

    看過《射雕英雄傳》的讀者老爺,對此君,應該都很熟悉了。

    之前,蒙古也曾侵略過山東,不過,僅以殘破劫掠為目的,奪地即棄,不守而去。

    這一回,大不同了。

    其一,一改風格,不再大肆殺戮,開始“戢士卒,撫地方”。

    其二,看進軍的路線,由北而南,目下已逼近了濟南府,其最終兵鋒所向,必然是東平府。

    很顯然,這一回,蒙古人來了就不打算走了,目標,就是拿下東平這個南下黃河的最大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