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汝今為吾子矣

字數:3922   加入書籤

A+A-


    楊穀、楊石不得已,以一個圓潤的姿態離開了。

    皇後心潮起伏:史彌遠,你想幹什麽?

    本來要派人傳濟國公入宮的,這下子,隻能暫緩了——得先搞清楚史彌遠想幹什麽呀!

    不出皇後意料,不過半個時辰,兩個侄子, 就再次入宮,再次伏請廢皇子竑、立皇子昀為帝。

    皇後則再次厲聲喝道,“都給我滾!”

    楊穀、楊石兄弟,再次以一個圓潤的姿態離開了。

    一個時辰之後,二楊第三次請見。

    照理,皇後不該傳見了,然大璫在旁委婉勸說, 半響, 皇後悶聲說道, “好罷,瞧瞧他倆還有啥新屁放!”

    果然“有新屁放”。

    二楊替“皇子昀”大唱讚歌,什麽誠心正意,什麽謙虛好學,而且,這都是朝野公認、有目共睹的呀!臣等以為,“皇子昀”實天下第一等純孝人,若繼位,必以皇後——哦,皇太後——必以皇太後為天也!

    反觀皇子竑,奢侈好色——這也罷了,關鍵是,心胸既窄,脾氣又臭,他繼位,皇後——哦,皇太後, 您可有的慪氣了!

    對了,史丞相他們都說了,皇子昀繼位,他的本生母,隻能封國夫人,而且,隻能長居原籍紹興,不能搬到臨安來,更不能進宮。

    皇後不說話,半響,慢吞吞的說道,“皇子竑,先帝所立,豈敢擅變?”

    雖然還是沒同意二楊所請,但二楊已經聽了出來,姑母的口風,有了微妙的變化。

    或者——

    同意立皇子昀為帝,但不同意廢皇子竑?

    半個時辰之後, 二楊第四次請見, 表示, 史丞相說了, 皇後雖然宅心仁厚,但此事沒有兩全,立皇子昀,就一定要廢皇子竑;不然,皇子竑人望不絕,新帝既如芒在背,朝野之中,更不曉得會有多少人生出非份之想?

    皇後怒曰,“我已經讓一大步了,他一定要趕盡殺絕嗎?”

    二楊說,也不能說“趕盡殺絕”,丞相保證,新帝封皇子竑以王爵,而且,不會將其軟禁起來,除了不能隨意離開自己的封地外,一切出入動止自由。

    聖人曉得的,丞相不是說話不算數的人啊!

    皇後沉吟,二楊對視一眼,伏地稽首,聲淚俱下,“內外軍民皆已歸心皇子昀,苟不立之,禍變必生,則楊氏無噍類矣!”

    皇後默然,良久,“叫史彌遠進來,我自同他說話!”

    史彌遠進宮,君臣二人,都說了些什麽,不甚清楚,隻曉得史彌遠上呈了幾片皺巴巴的字紙(好像是撕爛過的),請皇後禦覽,皇後看了,立時氣的渾身發抖,大喊,“叫阿竑進來,我有話問他!”

    話一出口,曉得不對——此時皇子進宮,有最特別、最重大的政治意義,史彌遠費盡心機所謀者,不就是這個嗎?豈容皇子竑先於皇子昀進宮?

    這個“對質”,是不可能的了。

    皇後頹然,半響,“算了,都如你的意罷!”頓一頓,“你答應我的,可別忘了!”

    史彌遠伏地頓首,“臣豈敢?”

    又過了好一會兒,皇後歎口氣,“其人安在?”

    “其人”,自然是指“皇子昀”。

    史彌遠立即起身,出了皇後寢殿,叫來“快行”(負責快馬宣詔的宦者),命傳皇子昀入宮,並且嚴囑:“今所宣者,沂靖惠王府皇子也,非萬歲巷皇子,苟誤,則汝曹皆處斬矣!”

    本書前文有過交代,萬歲巷,趙竑開府所在地也。

    趙竑在宮中,也不是一個通氣兒的沒有,皇帝駕崩的消息,早就傳進了萬歲巷,夜雖已深了,他卻不敢入睡——等著宣召進宮繼位啊!

    在趙竑,這是理所當然之事,他根本就沒有想到,竟有人要搶他還未坐上去的那張寶座?

    然而左等、右等,上下門樓十數次,跂足引頸而望久矣,卻就是不見“快行”的影蹤。

    咋回事兒?

    終於,靜夜之中,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

    趙竑大喜:自然是宣我入宮的“快行”來了!別的人,豈敢深夜縱馬於萬歲巷?

    正待步下門樓,準備接詔事宜,卻發覺有些不對勁兒——

    眼見就到我的府門了,這班“快行”,咋不減速呢?

    非但不減速,還加鞭,“快行”一路通過濟國公府門前的空巷,很快沒入黑暗之中。

    趙竑的頭頸,隨之而轉動——

    什麽?這班“快行”,不是來宣我入宮的?

    不由愕然了。

    然而,不過一刻鍾,馬蹄聲再起——不是傳自大內,而是另一個方向,即“快行”沒入黑暗的那個方向。

    咦,還是剛剛的那班“快行”?

    哈,我明白了!這幫子笨蛋,黑暗之中不認路,竟錯過了我的濟國公府!

    一班賊斯鳥,很該一人賞一頓板子!

    不過,算啦,我是新君即位,恩,還是要施的,看在你們也算是過來“報喜”的份兒上——

    欸,不對,咋還是不減速?

    除了不減速,隊伍之中,還多了一架車子。

    咋回事兒?哪兒來的車子?

    天黑,到底誰家的車子,看不清楚。

    趙竑甚惑之,讀者老爺們卻一定都想到了——

    車中的乘客,正是原名趙貴誠(趙與莒)、現名趙昀者是也。

    沂王府和萬歲巷,本就離得很近,基本算是鄰居。

    趙昀入宮,拜見皇後,匍匐於皇後腳邊,痛哭流涕,不能自己。

    這番情狀,皇後看在眼中,也不由感動,輕拊其背曰:

    “汝今為吾子矣!汝今為吾子矣!”

    (好了,自此之後,皇後口中的“吾子”,在本書中就是“趙昀”了,沒有特別原因,不再呼其為“趙貴誠(趙與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