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遷移胡民(為嗷總加更16/30)

字數:6150   加入書籤

A+A-




    曹操深感兒子長大,也感覺現在荊州的一切漸漸好了起來。

    他現在的主要目標不是複仇,而是盡可能恢複治下的穩定,繼續保持北方對南方的強大優勢。

    除了北方的耕地開發更多、更完善,曹軍在屯田上還有一個大殺器。

    計畝稅法!

    這個法子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今年的年景如何,不管有沒有遭受自然災害,你隻要種地,&nbp;&nbp;就一定要按照理論數額給曹操交出相應的收成。

    這個稅法正常人一般都想不出來,荀彧聽說之後直接傻了,趕緊跟曹操據理力爭,說咱們還是稍微正常點,“當計牛輸穀,佃科以定”。

    曹操當時嘴上是不願跟荀彧為難,&nbp;&nbp;於是告訴荀彧,不是孤要用這麽喪心病狂的稅法,&nbp;&nbp;而是一個叫棗祗的縣令兼屯田都尉(手下大概有三百人)強行要做,孤不得不聽從他的建議,不過好像也沒鬧出什麽問題,後麵就這麽幹算了。

    於是,曹操治下“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就算是饑荒之年也沒有影響曹軍的稅收,還大大優化了扛不住饑荒的老弱人口,成效非常顯著。

    當然了,曹操也感覺這事情實在是有點惡心人,在棗祗死了多年之後,他趕緊弄了個《加棗祗子處中封爵並祀祗令》,將生前最大官就混了個縣令的棗祗追封為太守,兒子也封侯,並把屯田的功勞扣在他的頭上,大家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千萬別來尋他曹操的麻煩就行。

    但就算是這樣,&nbp;&nbp;曹操依舊心中頗為不安。

    隨著戰事不順,&nbp;&nbp;曹軍對屯田的盤剝日益加劇,大量的起義、逃亡也開始逐漸在曹軍治下盛行。

    之前這些百姓還不知道往哪裏逃比較好,可現在霍峻在南陽打出減租減息,重建王道樂土的旗幟,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受其蠱惑,蠢蠢欲動,不少人扶老攜幼開始向南陽轉移過去。

    這讓曹操暗中警惕起來。

    天下諸侯大多數跟曹操區別不大,大家一起比爛,曹操認為就算自己是最爛的那個,也不至於讓很多人拋棄家園背棄自己。

    可劉備不一樣。

    劉備最厲害的並不是他多年練就的武藝,而是他可以通過一種跟其他諸侯截然不同的理念逐漸吸引一群人為他效力,讓他在多次全軍覆沒之後又能恢複力量。

    意識形態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現在霍峻已經漸漸展現出了與眾不同,曹操甚至能立刻感受到他身後有劉備軍的影子。

    全軍出擊消滅霍峻不難,可如果劉備軍嚐到甜頭,繼續用這種辦法深入後方逐漸削弱自己的力量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那些升鬥小民沒有忠君之念,很容易被劉備的假仁假義欺騙。

    得讓荀令君想個辦法才行啊。

    複雜時刻,曹操還是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荀彧。

    尚書令荀彧是曹操能起家並由弱到強站穩天下的股肱柱石,他為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之法,&nbp;&nbp;讓曹操現在可以用大漢丞相的名義發號施令號令天下,大量忠於漢室之人被迫選擇跟曹操合作。

    此人的戰略眼光極高,這麽多年曹操能戰勝袁紹並穩穩壓製劉備,&nbp;&nbp;荀彧的功勞居功至偉。

    可經過赤壁大敗和孔融之死,荀彧已經漸漸跟曹操生出嫌隙。

    他已經不再為曹操舉薦人才,甚至多次請求以尚書令的身份出訪劉備,親自接回陳群、荀攸。

    曹操可不敢讓荀彧過去。

    以荀彧的聲望,如果去了之後直接就地投靠劉備,對曹操現在的事業可謂是毀滅性打擊。

    可荀彧心意已決,如果曹操不同意,他再不為曹操設計。

    兩人就這麽一直僵持,僵持了許久。

    僵持的氣氛讓曹操現在非常難受。

    “如今種種,皆由之前赤壁大敗所致。”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屬官王必毫不避諱地道,“計畝稅法不可更改,若改,則力衰,難以平定孫劉。

    征荊州、征江南皆需水戰之力,我軍一時難以發揮全力,當以樂進為首,屯駐荊州徐徐圖之,丞相親征漢中,平定後患,再聚全國之力消滅孫劉,方為上策。”

    “樂文謙上奏,言隻要假其便利,計五年,孫劉可平。

    有馬良之謀,雲山之勇,荊州固若金湯,不如再使百姓苦五年,多出錢糧賦稅,丞相先平漢中、涼州諸地,再與孫劉決戰不遲。”

    王必雖然不是荀彧這種戰略家,可他對戰事的推演也符合曹操的心意。

    計畝稅法這種反向賑災的惡政雖然惡心,但奈何百萬曹軍衣食所係,不可輕易廢除。

    樂進有信心五年內蕩平孫劉,那就給他五年的時間準備,這五年裏先把漢中等地掃平再說。

    隻是……

    曹操想再苦一苦百姓,可現在那些百姓各個好逸惡勞,不願意受苦,寧願逃到山中做賊,也不願意老老實實種地,這讓曹操非常難受。

    好在,王必早就想到了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山中賊寇不思報效,自取死道也。

    可丞相忘記,北邊烏桓、匈奴、鮮卑尚有青壯百萬,他們之前被丞相降服,若是能耕種,誰願意牧馬劫掠,住在苦寒之地?

    不如遷移北邊蠻夷入中原,幾年之後中原自當充實,還有精兵良將可用,豈不美哉?”

    曹操想想也是。

    這些北邊的蠻夷沒什麽本事,戰力稀鬆平常,可總還有兩膀力氣。

    中原多年征戰十室九空,若是征蠻夷入中原耕種,倒是能解決這個問題。

    蠻夷也不是不能教化,當年劉備入徐州的時候他手下有烏桓胡騎千餘,還不是服服帖帖,從沒有搶掠之事。

    劉備能控製住這些蠻夷,我曹操憑什麽做不到。

    想到此處,曹操喜上眉梢。

    “這幾年讓荊州暫守,先從遼東遷移鮮卑烏桓,要快,不得有誤!”

    ·

    曹操覺得自己在荊州非常成功,關平也認為自己在荊州取得了大成功。

    徐晃奔赴關中,樂進將荊州大事完全交給了馬良和關平,蔡瑁雖然野心勃勃,可他也知道應該朝向哪邊,因此並沒有阻礙關平等人的好事。

    因此劉備軍在名義上雖然隻有荊南四郡,可實際上已經掌握了荊州除了南郡之外的其他土地。

    隻要劉備願意,他一聲令下整個荊州都會改旗易幟,足以將曹操氣的吐血。

    可思來想去,諸葛亮還是給關平發信,讓他暫時穩定現在的局麵,不求大的變動——很簡單,要是劉備立刻改旗易幟,暴怒的曹操不要命也得跟劉備拚了。

    還不如慢慢發展,先按照隆中對的思路拿下益州,等兵強馬壯之後秘密集結,再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雲山的身份現在是劉備軍上下的最大機密,劉備盡量控製秘密,跟關平的聯絡隻通過劉惇一人秘密進行,沒有重要任務不能聯係關平,荊州戰事都可以由關平來自己裁決,劉備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積蓄力量,利用手上的荊南四郡發展壯大。

    可現在有一個非常困難且現實的問題擺在孫劉兩軍麵前——

    潘璋的死震撼了江東,尤其是以周瑜為首的江北眾人極其憤怒,秣馬厲兵準備向江夏報複,並視雲山為頭號仇敵。

    周瑜手下的士兵頗為疲憊,他於是命令關羽的夏口所部發動進攻,為了監督關羽的作戰,他手下的功曹龐統以勞軍為名義來到夏口,向關羽傳達了周瑜的命令。

    關羽素來眼高於頂,聽周瑜居然督促自己進軍,忍不住冷笑一聲。

    “周郎用兵如神,在江陵大破曹仁名震天下,而羽在夏口數次拜在雲山手上,哪裏敢攻石陽?

    不如請周郎自己來吧。”

    說著,關羽又拍了拍手,部將趙累提著被五花大綁的潘六到來,他手臂一甩,潘六立刻摔到了龐統麵前。

    “潘璋不該死嗎?他想殺我兒,死在雲山手中倒算是雲山幫我出了一口惡氣。

    周郎為了給潘璋報仇,讓我攻打雲山,這個請恕關某不能從命了。”

    關羽跟大部分世族都處不好關係,這一摔已經做好了跟龐統大吵一架的準備,可沒想到龐統笑眯眯地看著摔在地上的潘六,居然輕輕點了點頭:

    “不錯,潘璋此獠實在該死。

    隻是眼下孫劉聯盟,之後幾年還要聯手討賊,實在不宜在此刻生了嫌隙。

    君侯不願討伐雲山,公瑾必定親至,到時候若是有了什麽閃失也不好。”

    關羽濃眉一皺:

    “你想說什麽?”

    龐統樂嗬嗬地笑了笑:

    “既然君侯如此器重雲將軍,不妨為雲將軍尋些立功的機會。”

    “什麽機會?”關平隨口說著,隨即麵色一寒,“你是什麽意思?”

    龐統樂嗬嗬地道:

    “公瑾在江東並非說一不二,有些事情嘛,隻怕也不太好獨斷。

    統倒是想出了一個妙計,讓兩家都滿意,還讓雲將軍得到功勞。

    想來雲將軍越好,對大漢也就越好,如何?”

    關羽橫眉凝思片刻,搖頭道:

    “此事我先要差人與孔明商議一番。”

    “若是孔明說好?”

    “孔明說好,就是大哥說好,我自然沒有意見。”

    龐統鄭重地盯著關羽看了許久,終於忍不住深吸一口氣。

    “孔明,我真羨慕你們啊。”他笑了笑,“別藏了,還不出來將此事一一說與君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