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於禁五百完人(為嗷總加更23/30)

字數:4632   加入書籤

A+A-




    建安十四年七月,淯水出現了嚴重的自然災害。

    虎威將軍於禁疏忽大意,自負勇力,輕敵冒進,不聽丞相軍師祭酒常雕的勸告出城緝盜,在淯水邊遭遇了大洪水。

    消息傳來,公子曹丕萬分關切,&nbp;&nbp;指示一定要拚盡全力救援,保證曹軍士兵的生命。

    可雲山和蔡瑁趕到的時候,於禁、馮楷兩軍全軍覆沒,曹軍損傷無數,連宛城都被賊人占據。

    好在雲山督率大軍出擊,經過一輪苦戰終於收複宛城,可之前已經幾乎被消滅的霍峻卻趁機得到了喘息的機會,&nbp;&nbp;他沿著淯水一路逃竄,已經進入了伏牛山中,甚至還裹挾走了大量的百姓士卒。

    曹丕無奈的上表請罪,表示自己剿匪不利,請求曹操責罰。

    “呯!”曹操一拳狠狠砸在了麵前的桌案上。

    丞相府中眾人鴉雀無聲,最狂的名士在此刻也不敢露出一絲一毫的狂態,生怕引來這位梟雄憤怒的目光。

    “這仗是怎麽打的!這仗是怎麽打的!”曹操的怒吼驚天動地,全身上下都不住地發抖。

    所有的謀士都低下頭,眼觀鼻,鼻觀眼,口觀心,全都寂寂無聲。

    “說話!說話!說話!”

    曹操憤怒地道:

    “你們平時不都很能說嗎?怎麽回事!怎麽會這樣!”

    戰前誰也想不到此戰居然成了如此走向。

    之前曹操還收到了於禁的書信,於禁的書信中附加了不少常雕寫給曹丕的信件,雖然沒有明說,但很顯然於禁對常雕在給曹丕的信中告自己狀的行為非常不滿。

    曹操需要自己的校事做孤臣孽子,但也沒有駁於禁的麵子,還準備裝模作樣訓斥一番常雕。

    當時王必看到常雕的書信上居然說霍峻有攻打堅城的意圖,還忍不住連連搖頭,說常雕對收集來的軍情不加甄別,隻求大量的消息來展現自己的功勞。

    曹操也覺得不管怎麽說一群被打的抱頭鼠竄的賊寇打宛城這種由於禁親自鎮守的堅城也太離譜,&nbp;&nbp;可事實證明,這種恐怖的事情確實是發生了。

    不僅發生了,而且發生的還非常讓人摸不到頭腦,讓人極端的憤慨和絕望。

    “文則不聽丞相號令,倉促出擊,才引得如此大敗。

    此戰的罪過,全在他!”

    趙儼小心翼翼地揣摩著曹操的心意,慢悠悠的開口,見曹操的眼角抽動了幾下,這才壯著膽子道:

    “不過他也跟隨丞相多年,此戰殉國,丞相,丞相也該悼念一番才是。”

    這一戰居然損失了於禁、馮楷,這一戰的損失簡直堪比赤壁大敗,這還不到一整年的時間連續遭到兩次如此損失,曹操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劇烈的痛苦撕扯著他的太陽穴,疼的他幾乎喪失了理智。

    趙儼說的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

    據於禁逃回來的手下供述,於禁非常不喜歡寸功未建,&nbp;&nbp;之前還是一個護衛的常雕,對他百般折辱,不願相信他的軍情,不願讓他居中調度大軍,想在兩路合圍之前先把賊人全部殲滅。

    於禁深得曹操信任,之前他圍剿霍峻的事情傳到了曹操那,曹操非但沒有阻止,還誇讚於禁重用可嘉,作戰勇猛。

    可現在總不能把黑鍋分給曹操,趙儼揣摩心意,直接將所有的責任全都扣給了於禁。

    於禁應該已經被賊人殺死,死人又不會說話,反正於禁打不過一群盜匪,喪師辱國是事實,怎麽折辱他都不錯。

    “文則遭遇洪水,也算非戰之罪,誰讓這天意弄人,我等……”趙儼還想再說點場麵話平衡一下,可此言一出,曹操的臉色登時大變,趙儼這才感覺自己說錯了話。

    不好!

    天意弄人,也就是說天意不站在曹操的一邊?

    這在天人感應理論極其流行的大漢簡直跟直接喊造反沒什麽區別,嚇得趙儼臉都白了。

    “伯然說的不錯。”司馬懿挺直腰杆,緩緩地道,“於文則不聽丞相之言,不願與公子論戰,因此遭到天罰。此戰雖然損失慘重,但這也證明丞相的求賢令極其正確,此乃天意!”

    司馬懿巧妙地曲解了趙儼的意思,表示天罰並不是罰曹操,而是罰於禁不聽曹操的命令。

    他們損失慘重可又能如何?現在荊州還是緊緊握在曹操的手中!

    司馬懿說求賢令的好,這馬屁可謂是拍在了曹操的心坎,他察言觀色,繼續侃侃而談道:

    “於將軍雖然威嚴毅重,可剛愎自用,且用兵缺少機變,遭遇此敗,也是無可奈何。

    可雲坦之卻不同,雲坦之有勇有謀,深得軍心,盜賊殺害於將軍、馮將軍,正值猖狂之時,坦之一戰奪回宛城,還順帶將賊人趕入伏牛山。

    由此可見,賊人雖然勝,卻失去了一直盤踞的地盤,想到之前賊人一直不敢襲擾有子桓公子鎮守的新野,雲將軍也是子桓公子力主從江陵調來,足見子桓公子用兵之法也頗為不俗。

    常巨鷹一卑賤武夫,之前一直追隨子孝將軍身邊,丞相力排眾議,征辟其為府吏,授予其險要官職,此戰證明其手段高強,是奉孝之後我軍少有的奇才。”

    “子桓公子、雲將軍、常軍師從前都沒什麽過人的名聲道業,可丞相用人不拘一格,以子桓公子為股肱,以常軍師為腹心,以雲將軍為爪牙,征討四方小醜,此為國之大幸也!”

    司馬懿喪事當喜事辦的能力已經突破天際,連曹操都被他給說服了。

    確實如此啊。

    都怪於禁剛愎自用,聽我指揮哪裏還有這麽多的事情。

    他恨得牙根癢癢,卻又無可奈何,隻能緩緩搖了搖頭。

    “準備一下,給他們二人……發喪吧!”

    於禁和馮楷都跟隨曹操多年,盡管他們這次瞎指揮輸得很慘,可畢竟是為了國事而死。

    曹操再生氣,也得給他們親自發喪,再安慰一下他們的家人——畢竟上陣打仗誰都有可能經典犯病,於禁在宛城的敗仗再犯病也比不過當年曹操在宛城的犯病。

    為了鼓舞士氣,曹操也挖空心思想喪事當喜事辦。

    但司馬懿那套高深的理論一般百姓是聽不懂的,他思考許久,決心請教一下大文學家陳琳該怎麽編這種故事。

    陳琳無可奈何,搜腸刮肚尋覓了許久,終於想起了史記中的一處記載——

    當年劉邦一統天下,齊國國相田橫率領五百壯士退守孤島,後來田橫自刎,五百壯士紛紛自盡殉國,這壯烈的場麵非常符合重義輕死這壯烈的文化氣氛,更能激起眾人對霍峻等人的仇恨。

    聽說此戰還有劉備軍參與,說明劉備沒有放棄幹涉荊襄南陽,於禁在這一戰中死戰到底,也算是給有了不少悲涼的氣氛。

    於是,陳琳親自揮毫,寫下了一篇氣度恢弘的故事。

    大意就是在丞相英明神武的領導下,劉備不敢正麵作戰,隻能派遣霍峻這樣的小醜潛入雲山身邊,被雲山識破後,霍峻北逃,在宛城一帶做賊,威脅宛城的和平穩定局麵。

    於將軍奮力出擊,掃平賊寇,因為不忍多殺戮百姓,因此率領五百人去跟賊人談判,但在途中遭遇了罕見的洪水圍困,為了不落在敵人的手中,於禁殺身成仁,他手下的五百壯士也紛紛自刎殉國,展現出了極其崇高的氣節,這個故事編到後來陳琳都忍不住哭了,琢磨是不是得問於禁的家屬多少要點錢。

    嗯,主要是沒確定馮楷到底死沒死,不然也能把他吹進去。

    於將軍毅重剛猛,這倒是符合他的氣質。

    他應該不會讓我失望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