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魯肅調動

字數:3104   加入書籤

A+A-




    一月上旬的南京,氣候寒冷。
    好在,已經過了去年最冷的十二月。
    去年的天氣,無比寒冷,南方地區稍微好一些,更加暖和。北方大部分的地區,氣候酷寒,非常寒冷。如果不是早就推廣了紅薯、玉米和土豆這些糧食,去年那樣的寒冷,就會有無數人流離失所。
    糧食是最關鍵的。
    氣候寒冷,糧食減產,如果不能維持糧食的產量,百姓就活不下去。
    如今的朝廷,地方穩定。
    施政的官員,也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所以北方雖然苦寒,百姓也不容易,卻順利熬過去。
    內閣署衙中。
    張昭看完各地送來的奏折,看到北方的各地賑濟災民,穩定民心的舉動,看到北方百姓都熬過去,心中鬆了口氣。他作為內閣首輔治理朝廷,國內出了什麽動蕩,他是負主要責任。
    張昭看完書信,琢磨了一會兒,覺得國內的這一事情,還是要安排人去通知皇帝陛下。否則,皇帝陛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為此,張昭把蒯良喊來,說了把去年寒冬的情況,以及各地賑災的情況送去天竺的打算,問道:“蒯相,你覺得行不行呢?”
    蒯良略作思考,說道:“張相的安排,在下讚同。隻是,我認為可以補充一些。”
    張昭問道:“怎麽補充呢?”
    蒯良說道:“朝廷零零散散的,都會有奏折送去前線,讓陛下知道國內發生的事情。現在是一月,新年伊始,所以我認為,現在做一個去年的總結。”
    “從去年正月開始,把去年初,到年尾發生的一些大事,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做一個總結,送去西域陛下的手中。”
    “如此一來,讓陛下知道我們做了哪些事,也知道我們哪些沒有處理好。否則,陛下回來後發現,對我們是不利的。”
    蒯良問道:“張相認為怎麽樣呢?”
    “妙啊!”
    張昭眼神讚許,說道:“蒯相說得對,就這麽辦。依我看咱們的這位陛下,估摸著要一直在外麵東征西討。每年送去一年的奏折也不錯。”
    蒯良說道:“張相言之有理。”
    兩人交談著,說著送去奏折的事情,隻是敲定一年發生的大事,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想法都不一樣。
    這需要消耗時間。
    在兩人商量的時候,一陣腳步聲音傳來,侍從進入,躬身道:“張相,有陛下的來信。”
    張昭接過來,迅速的瀏覽。
    他看完後遞給蒯良,說道:“陛下真是神速,都已經殺了天竺超日王,要奪取天竺全境。現在,陛下又要抽調更多的官員去。”
    蒯良看完後,歎息道:“張相,我是頭一次覺得頭疼,為士子的不足而頭疼。這一年多時間,各州相繼建立大學,五經館也在擴招。”
    “天下士子,每年湧現出無數。”
    “可是,還不夠。”
    “西域諸葛亮方麵,經常派人送書信回來,請內閣安排士人去支持。現在又多了個天竺,而且天竺更大,更加的廣袤,足足要設立三個州,需要的人才是海量的。”
    “光是補充士子,就是個大問題。”
    蒯良一臉無奈的模樣,感慨道:“咱們現在,要抓緊時間補充士子,否則後續陛下的擴張,我們無法支撐。”
    張昭點頭道:“的確如此,目前的缺口太大。另外,陛下要抽調魯肅去西域擔任象州副總管,要抽調陸榮、薛綜和黃射離開。空缺的官職,也需要補充,尤其青州刺史的人選,必須擬定。”
    蒯良說道:“國內的人才比較多的,補充並不難。”
    張昭問道:“蒯相可有人選?”
    蒯良回答道:“張相認為誰更合適呢?”
    他把問題拋了回去,張昭是內閣之首,很多時候,蒯良尊重張昭的意見。
    張昭思考一會兒,開口道:“依照老夫看,目前有兩個人選。”
    蒯良說道:“願聞其詳。”
    張昭說道:“第一,會稽太守顧桐,他當年就追隨陛下。先擔任蕪湖縣令,後轉任會稽太守,政績斐然。而且,顧桐擔任太守已經八年左右,有足夠的資曆。”
    “第二,是選擇東海太守諸葛瑾。他是陛下身邊的主記出身,能力出眾,在東海郡期間,政績斐然,使得東海郡繁華富庶,有能力也有資曆。”
    “這兩人都合適。”
    “蒯相認為,哪個人最合適呢?”
    張昭沒有敲定,他看向蒯良,說道:“蒯相認為誰最合適?”
    蒯良心中權衡著。
    顧桐是顧家的人,雖然不是顧雍的嫡係親人,卻是一家人出身,都是顧家子弟。另外,顧雍本身是顧家的族長,是有著最大話語權的。
    安排顧桐任職,等於賣顧雍一個好。
    諸葛瑾則是諸葛亮的大哥。
    諸葛家有諸葛玄在朝中擔任禮部尚書,諸葛蓉又是陸玄的妃子,再加上諸葛亮是西州刺史。如今諸葛亮要迎娶顧家的女子,這層關係網下來,影響力已經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