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塵埃落定

字數:6071   加入書籤

A+A-


    正如周鈞猜想的一樣,阿波達幹很快便派遣使者送來了戰書。

    朔方軍接了戰書,開始積極準備著與突厥人的最後一戰。

    交戰當日,朔方軍出動戰兵一萬四千人,輔兵六千人,分列為七軍,呈『∧形斜陣』展開。

    坐陣望敵,從左至右,朔方七軍分別為左虞侯、中軍、前廂軍、右虞侯、左廂軍、後廂軍、右廂軍。

    每一軍的作戰序列,從前往後,分別是多用途步兵(弩手和陌刀)、弓箭手、重步兵本陣、預備隊重步兵和騎兵,落在最後的則是輔兵。

    身處中軍本陣的周鈞,動了動胳膊,對於身上這套沉重的明光鎧,頗有些不大習慣。

    周鈞朝不遠處望了一眼,隻見王忠嗣坐在馬紮上,正在與諸將進行著戰前軍議。

    通過前段時間的惡補,周鈞也是大概知道了唐軍的作戰體係和排兵布陣。

    倘若把朔方軍比作一個軍團,那麽王忠嗣自然就是軍長。

    朔方軍一萬四千名戰兵,分成一個旅,六個團。

    王忠嗣所處的指揮部,位於中軍,而中軍就是軍團中的旅部。

    其它六軍,則分別是團部。

    唐軍是3個人組成一個小隊(戰鬥組)。

    3個小隊,組成一個中隊(戰鬥班)。

    5個中隊加上大隊部(隊長,副隊長,軍法官,兩個憲兵)共50人,組成一個大隊(排)。

    臨戰會議,王忠嗣會將作戰方針,傳達給旅長和團長。

    而旅長和團長,則會回到各部,再次開會,將作戰部署下達到各個大隊的軍法官。

    唐軍的這一套作戰體係,源自秦漢,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逐漸成了獨成一係的軍事體製,縱觀整個人類的軍事史,卻是最早的軍團職能合成化的案例。

    周鈞正想的出神,身邊有人出言道:“周令史,都護請你過去。”

    周鈞回過神來,答應了一聲,走向了王忠嗣。

    按常理來說,周鈞身為胥吏,本來沒有資格隨軍參戰。

    然而,監軍使範吉年畏寒,又不喜戰事,自打入了薩河內山大營,便將監軍督行之職,統統委給了周鈞。

    凡是監軍使需要參加的軍議,全部由周鈞代行,甚至朔方諸將督行功過的文書工作,都由周二郎代筆。

    此舉本是違製,但奇怪的是,監軍隨行團和朔方軍上下,對於這一任命,沒有絲毫質疑的聲音,相反還有人稱讚監軍善用賢才。

    周鈞走到王忠嗣的麵前,先是唱了一喏,又看向左右。

    隻見王忠嗣正指著地圖,向諸位副將和別奏交待著什麽。

    看見周鈞,王忠嗣招了招手,示意他過來。

    周鈞來到王忠嗣的身邊,隻見地圖上不僅標識著朔方軍勢,還在戰場另一側,用炭筆密密麻麻標記著突厥的軍勢。

    地圖上,突厥軍勢乃是標準的一字展開,十一部族的兵力平均分散在長達數公裏的戰場上。

    在這些部族構成的一字長陣後方,還有一個巨大的方形兵陣,想來應該是阿波達幹的中軍方陣。

    這時,有一位副將向王忠嗣問道:“都護,突厥俘虜組建的衙軍,放在首陣,萬一俘虜嘩變,掉頭衝撞我軍,恐不利於軍勢進退。”

    又有另一位副將附和道:“衙軍不設督戰隊,怕是有俘虜會生異心,不好掌控。”

    王忠嗣搖頭道:“無妨,令前陣與俘虜衙軍拉開一箭之地。”

    突厥俘虜組建的衙軍,放在首陣,而且還不設督戰隊?

    聽見這話,周鈞恍然,頓時就明白了王忠嗣的用意。

    按照唐軍排兵布陣的尋常慣例,外邦雇傭兵和俘虜乞生軍,大多都安置在陣型的兩側頂端。

    但是,王忠嗣此舉,恐怕是受了那日交談的影響,心中起了殺意。

    周鈞偷偷看了一眼王忠嗣,很快便回過頭來,垂首不語。

    與諸將又商討了作戰安排,王忠嗣見眾人再無它事,便開口問道:“可還有其它要務?倘若無事,各自回營,且……”

    沒等王忠嗣說完,周鈞心中忽然想起了一事,開口說道:“都護,可否分出一部遊騎,先行伏於東北冕道。”

    王忠嗣聽見周鈞這話,頗感奇怪,便問道:“倘若突厥潰退,當循西北之徑,何故分兵東北?”

    周鈞:“突厥主將,阿波達幹,雖有謀略,實乃貪生怕死之徒,如見戰事不利,恐以潰部作餌,另行奔逃。”

    王忠嗣捋著胡子,心中生疑,周鈞這理由,聽起來實在有些牽強。

    但周鈞自己卻是清楚,在史書記載的薩河內山之戰中,阿波達幹這個慫貨,開戰沒多久,見朔方軍勢不可擋,便令一親兵穿上帥袍,坐鎮中軍。

    他自己則利用突厥潰兵作為誘餌,『持愛妾宵遁,乘六羸突圍,逆道擇途,匿跡東北』。

    另一邊,王忠嗣雖然覺得周鈞的猜測,有些匪夷所思,但這麽長時間相處下來,他也清楚,眼前這周二郎心思細膩,既然道明此言,想必並非無的放矢。

    於是,王忠嗣抱著一試的心態,撥了二百遊騎,又命子將李光弼先行伏於東北。

    安排好這一切,王忠嗣見在場諸人,再無它事,便下令解散。

    諸將領命,各自回營。

    約莫又過了一個時辰,日頭升到當空,卻是正午時分。

    突厥遣使送來所謂的『可汗天書』,言道可汗天軍,欲撥唐亂雲雲。

    王忠嗣根本沒心思去聽他囉嗦,隻是轟走那使者,又命人敲響戰鼓,下令進軍。

    周鈞騎在馬上,跟著中軍向前行去。

    放眼望去,隻見旌旗獵獵,又見軍陣嚴明,一眼望去,唐軍宛如黑雲壓境,覆蓋了整片大地。

    周鈞現在隻恨手中沒有望遠鏡,無法見得軍陣全貌。

    此等雄壯軍勢,前世的電視電影,與其相比,瞧了更像是稚童兒戲罷了。

    唐軍向前行進了數裏,伴隨著一聲落梆,軍勢停了下來。

    周鈞極目眺望,隻見在戰場極遠的地平線上,有一條黑色的粗線,正在慢慢移動和放大,那想必就是突厥人的軍隊。

    周鈞剛剛想完,又是一番震鼓,一群衣著襤褸的突厥俘虜,被唐軍像趕羊一般,趕到了前陣。

    那些俘虜衙軍,全部入陣之後,見前有突厥大軍,後有朔方軍陣,驚慌失措之下,有怯懦者丟下兵刃四散逃跑,亦有凶徒橫下心來,想要反衝朔方軍陣。

    隻聽弩弦炸裂聲,此起彼伏。

    一陣弩矢如暴風般席卷了俘虜衙軍。

    無論逃者,還是叛者,抑或遲疑停留者,皆被格殺當場。

    其餘俘虜見狀,隻能慘叫著向突厥軍隊衝去。

    興許是受了族人慘死的刺激,突厥諸部的軍隊終於動了。

    隻見那條地平線上的黑線,起初隻是慢慢移動,接著加速,再來猶如排山倒海之勢,衝向了唐軍。

    數千騎軍的同時衝鋒,在周鈞看來,已經無法用震撼二字來簡單描述。

    他坐在馬上,能感到整個大地在微微震動,就連身上的鎧甲都因此發出細微的磕打聲。

    一陣仿佛旱地平雷的馬蹄聲,由遠及近,由低至高,震蕩在周鈞的耳邊,越來越響,就連心跳也隨之加快了許多。

    麵對這洶湧而來的騎軍,朔方大軍隻是停在原地,眼睜睜的看著突厥騎兵逼近,沒有人喊叫,沒有人後退,宛如堅石一般,僅僅隻是站著。

    不過片刻,突厥騎兵越來越近,人在中軍的周鈞,仰起脖子,甚至都能隱約看見敵騎前排的模樣。

    當敵方進入到唐軍前方一百五十步時,隻聽得一陣急鼓響起,諸軍前陣的弩手,開始分批向突厥騎兵射擊。

    當敵方前鋒進入到唐軍六十步內時,第二陣急鼓響起,軍陣中的弓箭手開始射擊。

    弩矢和箭矢,密密麻麻的覆蓋了整片天空,甚至遮擋了正午當空的豔陽。

    當它們落下,人類的慘叫和馬匹的哀鳴,不絕於耳,響徹天際。

    短短數息,突厥騎兵折損近千,放眼望去,皆是屍體。

    很快,第三陣急鼓響起。

    弓箭手開始後退。

    弩手罩上披膊,抬起陌刀。

    第三線重步兵本陣也緩緩向前,與陌刀陣並肩禦敵。

    待得突厥騎軍,撞上兵陣,金戈相擊之聲,刺耳破音。

    唐軍陌刀翻動,如巨刃裂空,人馬俱碎,鮮有幸者。

    突厥騎兵的衝擊陣型,僅僅一瞬間,就變得支離破碎。

    極少數騎兵,僥幸能夠突破陌刀陣和重步兵本陣,等待他的將是重步兵二陣,還有輔兵槍陣。

    輪番打擊之下,突厥騎兵如遇火消融的白雪,隻留一地碎肢殘骸,再也不見活口。

    而第四陣急鼓就此響起,諸軍兩翼的具環騎兵(戰騎兵),重騎兵(陷騎兵),聞鼓衝鋒。

    突厥軍隊落於後方的步兵,在唐騎的衝擊下,就如遇到錘砧一般,很快便潰不成軍,兵敗如山倒。

    終於,第五陣急鼓響起。

    大唐軍陣緩緩前壓,碾碎一切膽敢擋路的宵小,從空中朝大地看去,隻見唐軍所過之處,皆是一片屠戮留下的鮮紅。

    至此,一切塵埃落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