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荼坊落址

字數:6053   加入書籤

A+A-


    傍晚時分,周鈞讓膳房的春娘多備了幾個好菜,又取了一壇好酒,將孔攸和畫月都喊了過來。

    孔攸剛從灞橋村回到別苑,一身的塵土泥汙,見到周鈞一陣激動,卻也沒忘了禮數,說是回去盡快更衣,再來赴宴。

    畫月在小院中支起一張小圓幾,又搬來幾個月牙凳。

    周鈞取了酒盅,又遞了膳盒。

    很快,換了一身新衣的孔攸,出現在周鈞小院的門口,手中還抱著一個小木箱。

    周鈞瞧見孔攸手中的木箱,開口問道:“這是什麽?”

    孔攸打開木箱,從裏麵拿出一本又一本的賬冊,對周鈞說道:“敢教主家知曉,這半年裏灞川別苑的賬目,某留了底,皆存於此。”

    周鈞好笑的搖搖頭:“不用看了,且收著吧。”

    孔攸:“可是……?”

    周鈞坐到小桌旁,自己斟了一杯酒,對孔攸招手說道:“在我這裏,沒有那麽多的規矩,且先坐下,想吃什麽,想喝什麽,自便就是。”

    孔攸見畫月已經坐了下來,後者一手端著飯碗,另一手拿筷子正挑著醬燒雞丁。

    清楚這位主家行事不比常人,孔攸無奈,便收起賬本,也坐了下來。

    周鈞將杯中之酒慢慢吃盡,看了眼小院牆外的景致,感歎道:“我不過才離去半年,這裏卻變了這麽多,伯泓是如何做的?”

    孔攸坐正,恭敬答道:“主家,某早先遣使灞橋村的村民整理內苑,得了龐公的賞識。”

    “主家北行的這段日子裏,壽王攜友來了幾次,龐公殷公的舊識也來了幾次。”

    “龐公自覺別苑略顯簡陋,便遣某再修整翻新。”

    “某用了半月,先是將灞川遊曆了一遍,又與柳夷曠商討修冊,最終向龐公遞了翻修別苑的方略。”

    周鈞點點頭,孔攸不僅素有智謀,而且做事也踏實,將差事交給他,的確讓人放心。

    想到這裏,周鈞對孔攸笑著說道:“莫道主家,隻稱二郎吧。伯泓身負賢才,你來投我,卻是鈞得了一員福將。”

    孔攸站起身來,向周鈞拱手說道:“二郎此番北行,行陣退敵、護得監軍周全;出使回紇,說九姓共伐拔悉密。”

    “此等不世之功,隻有古來賢才,才得使之。這般說起來,卻是攸尋得了一位明主。”

    周鈞聽了這話,起初倒也不覺得什麽,但細細品味,總覺得哪裏有些奇怪。

    擱了心思,周鈞言道:“且不說這些,吃酒便是。”

    周鈞又吃了兩杯酒,見孔攸和畫月都在吃菜,心中尋思起了一事。

    灞川別苑之中,人員雖然龐雜,但論起交情,都與周鈞不差。

    但倘若真要說起信任二字,放眼別苑,通通算來,卻隻有一又半個人。

    其中,這一個人,自然指的是畫月。

    她是從奴市上救回來的,又朝夕相處了這麽長的時間,而且對方甚至肯為了周鈞,放棄歸家的機會,自然是可以無條件的信任。

    而那剩下的半個人,卻是眼前的孔攸。

    為何說是半個人?

    孔攸與周鈞簽訂了奴契,辦事認真,未有錯漏。

    但不知為何,周鈞看孔攸,卻總覺得隔了一層紗。

    此人有大才,卻裝癡扮愚多年,偏偏與周鈞相遇之後,卻又甘心投拜。

    孔攸究竟在想什麽,又打算要做什麽,周鈞有些看不透,所以隻能將其看作半個可以信任的人。

    想完這些,周鈞放下手中的酒杯,對孔攸和畫月說道:“這半年來,我出使回紇,又隨朔方大軍北伐突厥。一路上,倒是見了不少,也聽了不少。”

    接著,周鈞就將一路上的見聞,挑著一些說了。

    孔攸和畫月,也是第一次聽見這些,便停了用膳,隻是仔細聽著。

    花費了些時間,周鈞說完見聞,話鋒一轉:“去了回紇,又在朔方軍中住了許久,我倒是有個想法,你們也幫著謀略一番。”

    “回紇貴族喜食唐荼,但荼食製法繁複又耗時甚久,而且無論是蒸荼還是煮荼,都失了荼原有的韻香。”

    “所以,我有一法,在簡化飲荼手續的同時,還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住荼原有的香味。”

    孔攸聽了一愣,追問道:“簡化手續,保留荼香?可是以油煎荼?”

    周鈞搖頭道:“不是,比煎荼更佳。”

    畫月朝周鈞問道:“新法做出的荼,回紇人會習慣吃嗎?”

    想起史書中,北方諸多遊牧民族,因為喝茶而引發的風潮,周鈞語氣肯定的說道:“回紇人定會喜食新荼。”

    孔攸看了周鈞一眼,問道:“二郎說的新法做荼,可是仙人托夢交予的?”

    周鈞一怔,跟著反應了過來,點頭說道:“是。”

    孔攸點點頭,又道:“既然是仙人所雲,那必定是錯不了。隻是這新荼做出來,如何與漠北諸部互市,也是個麻煩。”

    周鈞:“朔方軍與九姓已有互市,我打算委托軍使開荼市,專供漠北。”

    孔攸思考片刻,點頭讚同道:“二郎此舉大善,倘若新荼被漠北諸部所喜,那必會引來朔方軍的覬覦。與其坐等軍使盤剝勒索,不如主動與其相交,讓渡小利,保得商事。”

    畫月此時問道:“倘若是要賣新荼,為何不在長安城內開市呢?按照常理來說,這大唐吃荼之人,理應比漠北更多才是。”

    沒等周鈞解釋,孔攸朝畫月說道:“新法製荼,倘若在長安城內銷售,不出半月,怕是有心人就要打聽來源。”

    “長安多高官豪賈,知曉了新荼來自於灞川,必會托情交語,想方設法探查新荼的製法。”

    孔攸又說道:“即便隱秘不宣,那萬一宮中知曉了此物,聖人遣使來問龐公。你倒是說說,龐公是會忤聖人,還是會責二郎?”

    畫月聽了,心中恍然。

    孔攸朝周鈞說道:“新法製荼,倘若能被漠北諸部所喜,短期之內,需求不盛,灞川所產自能供之。”

    “但是,倘若新荼大興於市,需求暴增,灞川所產怕是杯水車薪,隻道不足。故而,眼下需布局一地,作為荼坊以備他日所用”

    周鈞聽見這話,也是一愣。

    孔攸說的是事實,假如炒茶真的在漠北諸部中流行開來,其需求量怕是會以幾何級數向上遞增。

    隻靠灞川這裏建立的小作坊,怕是真的無法供應。

    周鈞腦中開始思考,倘若真的要建立一個秘密根據地作為荼坊,究竟設在何地,才比較穩妥呢?

    首先,東北方肯定不能選,因為倘若沒能阻止安史之亂,那麽關內道、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京畿道,都是兵禍的重災區,不適合作為根據地。

    接著,河西那裏雖然靠近朔方,但是緊挨吐蕃,用不了多少年,那裏就有陷落的風險,是動亂之地,自然也不能選。

    再者,劍南道、嶺南道,都不是什麽安穩之地,而江南二道,又距離太遠。

    最後,一圈看下來,也隻有山南西道符合要求,那裏靠近京畿道,未來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也是入此地躲避戰亂。

    周鈞將山南西道四個字,向孔攸和畫月說了。

    畫月倒還好,隻是點頭表示知曉了。

    但孔攸卻身體一震,杯中之酒也灑落到了地上。

    見孔攸的臉色陰晴不定,周鈞奇道:“伯泓怎麽了?為何如此慌張?”

    孔攸盯著周鈞看了許久,深吸了一口氣,開口問道:“二郎,可是不久之後,北方將生戰禍?”

    聽聞此言,周鈞頓時驚呆在了原地。

    他隻不過說了山南西道這個地名,孔攸又究竟怎麽會知曉未來北方會生戰禍?

    孔攸見狀,開口說道:“突厥勢微,恐消跡於漠北,縱觀大唐北疆,再無敵手。”

    “大唐當前所慮之敵,唯有吐蕃而已。”

    “倘若新設荼坊,與回紇互市,欲不使他人知曉,自然是於北方尋一地而立,究其緣由,有四。”

    “其一,北臨朔方,倘若荼坊生變,可有軍力相助。”

    “其二,近漠北九姓,縮短商途,可減少路程。”

    “其三、南方諸州,人口密集,不利於保密。”

    “其四、南方潮濕多雨,不利於新荼保存和運輸。”

    “以此來看,自然是在長安的北方設荼坊,要遠利於南方。某本來猜測的地點,乃是原州、慶州一帶,那裏多荼園,位置也處於朔方與長安之間。

    “然而,二郎卻舍近求遠,選了巴蜀之地。”

    “某仔細尋思,擅自揣測,或是仙人曾道於二郎,未來北方恐生戰事而已。”

    周鈞倒吸一口涼氣,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過了好一會兒,周鈞緩過神來,對孔攸說道:“北方未來是否有戰禍,或是有此可能,眼下尚無定論。不過伯泓之言,卻也提醒了某。”

    周鈞現在也反應了過來,安史之亂就算爆發,是在天寶十四年,距離現在還有十年。

    倘若要設立荼坊,也不必特意選擇在巴蜀。

    將荼坊建設在北方,靠近朔方,的確更加有利一些。

    周鈞看了一眼孔攸,心中有些感慨。

    這孔伯泓,僅僅隻憑借自己口中的一個荼坊選址,就能猜到未來北方會發生戰亂,實在是讓人驚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