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疑點重重
字數:4493 加入書籤
將金有濟送回匠營,周鈞取了乘馬,剛過了橋南,就見到畫月站在橋的另一端,低著頭等在那裏。
周鈞驅馬行了過去,朝畫月問道:“何時來的?”
畫月努了努嘴,回答道:“你與人吃酒時,我便到了。”
周鈞問道:“那為何不過來?”
畫月搖頭說道:“我隻是不喜歡見外人。”
周鈞無奈笑了笑,朝畫月伸出了手:“上來吧。”
畫月抓住周鈞的胳膊,一個翻身,上了馬背。
周鈞一邊策馬前行,一邊問道:“再過些日子,便要過年了,也不知灞川那裏是什麽模樣?”
畫月:“我瞧了灞川寄來的信,柔杏已經定下了婚日,怕是灞川現在熱鬧著呢?”
周鈞好笑的問道:“想家了?”
畫月:“洛陽繁華,起初待著還有些意思,時間久了,也是無趣。”
周鈞:“待得上元節結束,咱們便回長安。”
畫月:“嗯,早些回去才好。”
二人就這樣說著,到了客棧的門口。
讓店家將馬引入馬廄,周鈞帶著畫月,走進客棧的前堂,見到一身官袍的柳載,坐在紮椅上等著。
瞧見周鈞走了過來,柳載站起身來,笑著提起了手中之物。
周鈞瞧了過去,隻見柳載手中,一壺燒酒,一包羊炙。
交給畫月些許銅錢,讓她去買點蒸餅一類的吃食,周鈞和柳載入了獨院之中的天井,尋了個幹淨的地方,擺桌立椅。
二人坐了下來,周鈞拿起酒具,給二人倒酒。
柳載卻從懷中取出了一份進奏院狀,遞向了周鈞。
周鈞不明所以,接了進奏院狀讀了,隻見河南有告,『淮陽、睢陽、譙等八郡,大水漫城,卷走多處民宅商鋪,溺死者不計其數。』
歎了口氣,周鈞將狀慢慢放下。
柳載抿了口酒,開口問道:“二郎可還記得那應龍之說?”
周鈞點頭。
柳載:“真是神了,那天書所雲,絲毫不差。原本市坊之中,不信者,嗤笑者,皆有之,當下卻都是歎服。”
周鈞:“河南道的受災情勢如何?”
柳載:“不容樂觀,此番洪災,來的沒有半分預兆,水文司和天文司都吃了落,河南八郡大多地界,都成了一片汪澤,今年的收成也多半是沒了。”
周鈞沉默不語。
柳載:“但也有些鄉間民夫,瞧過那應龍天書,深信不疑,事先就遷家高處,躲過了這一場劫難。”
周鈞聽聞此言,臉色好了一些。
柳載又朝周鈞問道:“此次洪災,被那天書說中,二郎又是怎麽看的?”
周鈞微微笑道:“隻是巧合吧。”
柳載仔細尋思一番,也附和了一句:“或許吧。”
將此事暫時放下,柳載吃了一口酒,又問道:“最近,那祆教妖人,未曾再來嗎?”
周鈞搖頭,說道:“未曾再來,想是知難而退了吧。”
柳載:“當初出了那事,某也與你說了,不如報於縣廨,再差遣官丁,去祆教寺查巡一番,說不定會有收獲。”
周鈞:“賊人既然敢半途擄劫,那必定是有備而來,倘若沒能當場抓獲犯人,但他們自然不會在事後留下把柄。”
“再說了,東都洛陽,祆教寺不下四十餘處,祆教徒更有萬許,倘若大張旗鼓的搜查,能不能找到蛛絲馬跡暫且不說,倘若引起祆教徒反彈,惹了事端,又該如何?”
見柳載若有所思,周鈞又說道:“還有,某身為一八品主事,家中大人並非當朝大員,宗家也非是門閥,為何祆教他人不尋,卻獨獨與我為難?倘若縣廨深究此事,
問及緣由,某又如何作答?”
柳載聽了,也明白了這件事的麻煩。
周鈞擺手道:“某現在與夷曠為鄰,隔壁就是大理寺、禦史台外官的官邸,四周皆有武侯把守,就算祆教敢來,也必定會投鼠忌器。”
畫月此時回了院子,帶來了蒸餅、米糕、炸食等物。
周鈞將食物,依次放在案上。
畫月取了自己的一份,也回了廂房。
周鈞則是對柳載問道:“早先你說了那新羅奴牙案,眼下離正月也沒有多少日子了,可有進展?”
柳載咬了口蒸餅,說道:“某翻遍漕誌,查到每月有一貨舫,自陽穀方向而來,關引上報的是魚蝦等物,但落貨之處,卻非是什麽市集宅落,而是永通坊南巷。”
周鈞:“永通坊南巷?那裏有什麽?”
柳載:“永通坊南巷原本是一片佛寺,因為開元年間走了水,燒死不少香客和僧侶,之後便傳出鬧鬼之事。因為這個,周遭的民宅逐漸荒了,再也無人肯住,最後便成了忌諱。”
周鈞:“原來如此。”
柳載:“這些日子裏,我也發現,不管是大理寺,還是禦史台,似乎有人在有意阻撓調查。所以,這貨舫之事,載無意求助他人,打算喬裝打扮,小心尋查,uu看書 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周鈞聽了,有些擔憂,便勸柳載莫要單獨行動。
後者隻是說道自有分寸。
二人又吃了一會酒,柳載回了官邸。
畫月走出廂房,來到天井之中,見周鈞坐在那裏,麵色凝重,便開口問道:“柳禦史說什麽了?”
周鈞:“他說永通坊有一處佛寺鬧鬼……”
畫月睜大眼睛,連忙捂住耳朵:“啊,我不聽,我不聽,你莫要與我說!”
周鈞有些驚訝,笑著問道:“你怕鬼?”..
畫月:“虎豹蛇蠍存形,以利刃可殺之,鬼怪虛無縹緲,又哪來致勝的法子?”
周鈞:“不過就是一處佛寺,前些年失火,燒死了不少人……”
畫月急忙又捂住耳朵,大聲喊道:“莫說了!說些其它的,其它的!”
周鈞瞧見畫月一臉驚慌的模樣,搖頭笑道:“好吧,說些其它事情,你可還記得我和你提起過的毛順大師?”
畫月:“可是那位技藝巧奪天工的大匠師,自然記得。”
周鈞:“毛順大師在匠人之中,名望高又手藝好,本來我想交好於他,這樣日後也方便搜尋匠人。但相處了一些時日,我卻發現此人怕是隱瞞了一些事情。”
畫月:“隱瞞?”
周鈞:“毛順大師在長安時,邀請了一批相熟的匠師,又讓他們報名參加上元燈樓的建設,卻令他們對外不許說出相邀一事。”
畫月不解:“是擔心這些匠人受了特殊的照顧嗎?”
周鈞:“應當不是,具體原因我不知曉,總之接下來的這些日子,仔細留心一些便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