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擴建別苑
字數:6152 加入書籤
龐公精神不濟,與周鈞又說了一會兒話,有些困乏,便開口讓後者先回去休息。
周鈞出了大門,屈家父子剛剛種好院中的綠植,見前者出門,紛紛上前行禮。
周鈞點頭,與屈家父子同行,出了龐公的小院。
一行人走出中苑的通門,來到外苑。
周鈞看見苑中多了不少生麵孔,便朝屈三翁詢問。
後者答道:“那些都是主家年前簽的新奴。”
周鈞追問:“新奴?”
屈三翁:“壽王攜家眷上元節來別苑做客,隨行而來的還有不少貴客,修整院落,待人接物,人手實在不足,主家擔心怠慢了客人,便讓我和樊家主陪著仇老又去簽了些奴婢。”
見周鈞沉默不語,屈三翁以為對方心有顧忌,連忙說道:“二郎,這些新來的仆戶,有些是浮萍舍裏相熟的流民,有些是中市裏驗過出身的沽口,幹活都勤快,也聽話知禮。”
周鈞朝屈三翁問道:“別苑中的仆戶,加在一起有多少人?”
屈三翁:“當下有六十多人。”
周鈞:“外苑能住下?”
屈三翁:“仇老讓部曲們讓了些地方出來,現在能住下。”
周鈞在原地沉吟了片刻,朝屈三翁說道:“我有意擴建別苑。”
屈三翁一愣:“擴建?”
周鈞點頭道:“這灞川別苑本是行苑,雖然布局精致,但實在住不了多少人。今日,回紇葉護之長子又住了進來,我擔心將來客人漸多,卻是無處可住。”
屈三翁撓撓頭,問道:“倘若欲擴建,如何修建,又修在哪裏呢?”
周鈞:“以別苑為中心,圍繞湖畔修建。”
說到這裏,周鈞拿起一根樹枝,找了一塊泥地,在上麵開始寫畫。
他先是在泥地上畫了一條直線,開口說道:“這是街道。”
他又在直線兩旁劃了許多相鄰緊挨的方格,說道:“這是房宅。”
屈三翁在一旁看的奇怪,說道:“這布局,不像是坊,倒有幾分像是市。”
唐朝民房根據主人的富有程度,以進出的層數,做成院落式的結構。
在稍大一些的城市中,由於宵禁製度的存在,還有坊市分離的要求,所以唐朝的民房大多以獨院的方式,存在於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裏坊之中;而商鋪則以街道分隔,列為兩旁,形成了市。
到了宋朝,宵禁製度逐漸取消,再加上商業繁榮、人口增長等原因,裏坊瓦解成了商業街,民房、商鋪、官廨混搭而設,不再嚴格區分彼此,建築布局因此變得更加靈活,有限空間裏的人口密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所以,宋朝城市規劃中,最常見的狀態便是,建築密集、人口擁擠、街道狹窄、接簷造舍等等。
周鈞現在的想法,便是將灞川別苑的擴建工程,以宋朝布局作為模板,打造一條商住兩用、節省建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類商業街形態。
周鈞一邊想,一邊又將在史書中曾經看過的接簷民宅,向屈三翁說了。
屈三翁聽了好一會兒,總算也是明白了周鈞的用意。
周鈞也是慶幸,好在現在有了火泥這樣的便利建材,能夠承受接簷的建築強度,不然僅僅依靠唐朝原有的夯土來修建牆壁,恐怕需要額外進行加固和落樁。
周鈞又對屈三翁說道:“由於建宅於湖畔,這涉及到火泥、木梁和磚石的搭配比例,起初不用修建太多房屋,可以先接簷兩棟,試一試強度,確認沒問題之後,再向兩側進行拓建。”
屈三翁應了,又朝周鈞說道:“別苑用的火泥,都是由那新羅人金有濟提供的,我聽說他去了東都。過幾日,我去長安尋他說一聲。”
聽到這話,周鈞先是一愣,接著歎了口氣,對屈三翁說道:“那金有濟怕是回不來了,至於火泥,我去尋找另外的來源,屈翁隻管選址和設計便是。”
屈三翁心中疑惑,但見周鈞麵色凝重,也不敢細問,隻是應了下來。
告別屈三翁,周鈞回了自己的小院。
剛一進院門,他就瞧見畫月、柔杏還有幾個不認識的小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
第一次見到周鈞,那幾個小娘嚇得猶如鵪鶉一般,不停朝後躲著。
反而,剛為人婦的柔杏,膽子比起從前著實大了不少,走上前向周鈞行了萬福。
畫月拉過躲在後麵的小娘,一一介紹,周鈞一圈聽下來,發現這些女子皆是來自於新進的仆戶。
與眾人交談了幾句,周鈞回到院中的書房,攤開紙張,開始回憶起唐朝天寶五載時的自然災害。
在諸如《新唐書》、《唐會要》等正史之中,天寶年間記載的自然災害數量,要遠遠小於開元年間。
但這並不意味著,天寶年要比開元年更加的風調雨順。
相反,天寶年間自然災害的數量,比起開元年間,有增無減。
之所以正史中記載災害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朝廷上官與地方官員,合起夥來欺瞞皇帝,造成了一種天下太平、無波無災的假象。
其中,最有名的一件事,便是發生在天寶十二載、整整持續了一年零八個月的水旱連災,關中、河南、河東顆粒無收,百姓餓殍遍野,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私市人肉的情況。
而楊國忠為了隱瞞災情,居然拿著飽滿的麥穗給李隆基看,說是大豐滿倉,糧價輕賤。
這次史無前例、後果嚴重的災害,一直在安史之亂之後,才被正式記入正史,而且即便被史官記入,受災地區也隻是被描述成僅在關中地區,具體受災情況,更是語焉不詳。
直到其它史料的問世,後世的史學家才清楚天寶十二載這次災害所波及的範圍之廣,影響之大。
所以,想要了解天寶年間的自然災害,不單單要看正史,另外有不少的信息,卻是源自佛家、道家的一些記載文獻。
比如南朝梁僧慧皎撰寫的《高僧傳》,還有梁代之後,唐代道宣所撰寫的《續高僧傳》,裏麵的神異、興福卷冊,都記載了唐朝天寶年間,那些沒有收錄在正史之中的自然災害。
前世中華書局所出版的《隋唐五代史》完整全編版中,曾將這兩卷作為正史補記的附錄,印在了書末,周鈞恰好看的正是這個版本。
周鈞仔細回憶著史書,有些實在記不清楚時間和地區的自然災害,便棄之不用,最終選了天寶五載發生的七次自然災害,紛紛寫在了應龍天書上。
寫完之後,周鈞又將孔攸之前編撰的應龍引文,放在書頭。
再換以左手持筆,掩蓋字跡,周鈞把整本天書抄錄一遍,最後將原稿點火燒了。
到此,天寶五載的應龍天書,便算是完成了。
此時,畫月也和柔杏她們說完了話,走進了屋內。
周鈞將應龍天書交到畫月的手中,又說了伊斯在長安中的居住處。
畫月打開天書看了一遍,知曉事關緊要,便說是下次隨屈家入城辦事的時候,悄悄去往伊斯住所,再將此書放其門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餘的表情,仿佛對什麽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裏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麽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於後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一為鎮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
然後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為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於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麵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麵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幹淨。
請退出轉碼頁麵,請下載愛閱app 閱讀最新章節。
筆趣派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奴牙郎更新,第188章 擴建別苑免費閱讀。https://(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