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灞川街市

字數:7068   加入書籤

A+A-


    不知何時,長安城中有逸聞,城北灞川新建一坊市,不同於長安裏坊的縱橫格局,灞川坊市是兩聯排的商鋪,彼此相對,建成了一條長約一裏的長街。

    長街沿湖修建,不僅有戲台唱苑、妓家勾曲、湖鮮食坊、酒水茶舍,還能近觀川景,垂釣岸上,泛舟湖中,而且沒有城裏那般擁擠,也不用遵守宵禁,乃是避暑納涼、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起初,去的人還不多,後來有去過又回來的人,向街坊鄰居讚歎灞川美景和珍饈美食。於是,灞川街市的遊人和行客便越來越多了。

    七月初三,長安北,官道。

    尹玉坐在馬車中,掀開帷簾,興奮的看著窗外的景色,說道:“娘子,長安又擠又吵,呆久了怕是都要得了病,灞川那裏就自在許多。”

    同坐馬車的楊玉環,湊到尹玉身邊,看向窗外,笑著說道:“我去過灞川,那裏水天湖色,雖是美景,但卻荒涼。”

    尹玉:“那是從前了,現在的灞川可熱鬧了!”

    楊玉環聽了,麵上有幾分不信,但也沒反駁。

    在一眾武衛、內侍和官婢的護送下,馬車順著官道慢慢前行,終於到了灞川小道的隘口。

    馬車慢慢停了下來,隻見在小道隘口處,有人新建了一座關設,又有帶刀丁役在關設兩旁侍立,巡查往來遊客。

    楊玉環見了不解,便朝尹玉詢問。

    後者說道:“那新設的灞川坊市,進出都要查驗戶引,以防有不法之徒混入其中。除了這裏的關設,還有另外三座,分別位於坊市的另外三個方向,平時還有遊騎在附近巡邏。”

    楊玉環聽了有幾分驚奇,問道:“那坊市究竟是如何模樣,為何守備如此森嚴?”

    尹玉說道:“守備森嚴,也是尋常,畢竟不在城中,總要防範一些。”

    她一邊說,一邊又從腰間解下一麵玉牌,交到了內侍手中。

    內侍向關設的守衛出示了玉牌,後者隻是看了一眼,就連忙跑去挪開了拒馬,又躬身請馬車入內。

    楊玉環見狀好奇,等內侍還回玉牌,便索來看了,隻見牌上正麵刻了一個『周』字,背麵刻了編號和隱符。

    尹玉笑道:“這牌子是周則的,我找虞珺娘借來用用,總好過在此處多費口舌,又耽誤功夫。”

    楊玉環點頭,將牌子還給了尹玉,又說道:“周則和虞珺娘的事情,長安城中人盡皆知,早先三郎感念二人情深,還專門在宮中招了周則來見,回來又對我說,周家大郎為人正直,又行事穩健,雖不是思敏的才子,但卻是做事的能士,可堪一用。”

    尹玉聽見,語氣中隱約有一絲羨慕:“虞珺娘也是前世修來的福氣,尋來了一位好郎君,對她不離不棄,甚至連命都可以不要。”

    楊玉環看向尹玉,揶揄問道:“怎麽?想出嫁了?”

    尹玉沒言語。

    楊玉環:“你十五了,三郎也對我說過,是時候給你尋一位好夫君了。”

    尹玉依舊沒說話。

    楊玉環皺著眉頭,又說道:“你該不會還是念著那周二郎吧?上次你在宮裏鬧出好大的動靜,惹得三郎大動肝火,你又不是不知。且聽玉環一言,獨情雖好,但也要看緣分二字。”

    尹玉看向窗外,突然問道:“玉環娘子你呢?”

    楊玉環一怔:“我?我怎麽了?”

    尹玉:“你和父皇在一起,究竟是因為情,還是因為緣分?”

    楊玉環聽見這問題,一時之間愣在了那裏,思慮好一會兒,才說道:“我與三郎既是獨情,也是緣分。”

    尹玉:“我不明白。”

    楊玉環歎了口氣,說道:“我聽過市井間的流言蜚語,說玉環本是人婦,卻又貪圖權勢,欲攀高枝,這才示媚聖人。其實,並不是那樣。”

    “在見到你父皇之前,壽王待玉環極好,吃住用度無可挑剔,那麽多年下來,我與他相敬如賓,連一次爭吵都未有過。但是,夫妻一場,相處下來,雖有緣分,卻無獨情。彼此之間,平淡如水,更像是同住的過客一般。”

    尹玉好奇問道:“那你和父皇呢?”

    楊玉環:“三郎他身為天子,與玉環琴瑟和鳴,不僅同作曲譜,而且專情於我。他曾經與我說,為了玉環,後宮內廷久未采選,隻為獨寵一人。所以,我與他既是獨情,也是緣分。”

    尹玉聽了,歎了一聲。

    馬車順著灞川小道,來到坊市的入口,車外傳來了吵雜的人聲。

    楊玉環戴上帷帽,跟在尹玉的身後,下了馬車,隻見在灞川的湖邊,修建了一條長長的街市。

    不同於長安市坊中進出的院落,灞川街市的建築,皆是飛簷相連的小樓,彼此之間緊密相接,看上去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

    街市的入口,道路的兩旁,首先能夠見到的是百貨棧,裏麵盡是些布坊、傘鋪、器具等商行。

    過了百貨棧,再向前走一些,就是酒樓和食肆,抬頭看去,能瞧見不少出來遊玩的官商家眷和書生學子,坐在二層的簷樓上,對著灞川湖景,吟詩作對,飲酒用餐。

    尹玉帶著楊玉環,繼續朝前走去,來到街市的中央。

    這裏修建有一處場院,相比其它地方,更加寬廣。

    場院的東邊,靠近湖麵處是一處舟坊棧口,有畫舫和棚舟停靠其中,供遊客泛舟垂釣,或是乘船觀景。

    場院的西邊,是一處木石搭建的戲台,台下早已擠滿了觀眾,正在翹首以盼,等著戲幕被拉開。

    尹玉朝楊玉環招了招手,又說道:“快隨我來,戲快要演了!”

    一行人,入了戲台旁的一處酒樓。

    尹玉剛一進門,就向店家出示了玉牌,接著便被引到二樓一側的雅間。

    楊玉環走進雅間,見屋內裝修別致,有琴棋字畫,還有焚香鼎爐,不禁說道:“在這灞川裏,居然還有如此雅趣的地方。”

    尹玉拉開雅間露台的竹簾,又吩咐他人把守門口,這才對楊玉環說道:“此處是給周家獨留的雅間,平日裏不會有人進來。”

    楊玉環吃驚問道:“給周家獨留的雅間?那這酒樓是誰建的?”

    尹玉:“灞川三洲,還有這坊市,都是龐忠和所有。不過他年事已高,又腿腳不便,所以此處的管事,其實是周二郎。”

    楊玉環道了一聲原來如此。

    尹玉趴在窗上,聚精會神看向戲台的方向。

    楊玉環走過來也看了,問道:“今日演的什麽戲?”

    尹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楊玉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戲名倒是有趣,我從未聽過。”

    尹玉:“聽說是寒宵居士新寫的戲本,今日第一次上演。”

    楊玉環頗感興趣:“寒宵居士?就是那《梁祝》的主筆?”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有店家取來了餐牌。

    尹玉聽見,拍了拍額頭,說道:“隻顧看戲,險些把吃飯給忘了。”

    出言讓婢女取來餐牌,尹玉將其放在案台上,又朝楊玉環問道:“娘子想吃些什麽?”

    楊玉環翻開餐牌看了,越看越是困惑:“浪跡江湖、腰纏萬貫、平步青雲……這,這都是什麽菜?”

    尹玉拿起案幾上的雞距筆,先是圈了一個浪跡江湖,又圈了一個赤雲火燒,再圈了一個平步青雲,最後要了些小食和胡餅。

    寫完,尹玉將餐牌遞了出去,又坐在窗口等著看戲。

    楊玉環瞧著一陣迷糊,卻又不知該問些什麽。

    過了許久,戲幕緩緩被拉開,有概白小娘上台,先是致了四方禮,又唱了引文,觀眾中頓時傳來一片歡呼聲和叫好聲。

    楊玉環和尹玉,趴在窗口,隻聽一聲鑼響,整出戲曲正式開始。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劇情並不複雜,倘若歸結下來,不過是一句話——有情女遇見了無情郎。

    名妓杜十娘有從良之誌,又擔心遇人不淑,並將所有積蓄放在一百寶箱中,對外隻說是清貧。

    杜十娘與書生李甲相識,經過一番考驗,覺得後者可以托付終身,杜十娘便取出部分積蓄,又讓李甲四處借貸,終於付了贖身費,二人共同返鄉。

    途中乘船時,富商貪圖杜十娘貌美,便以家世門戶不配之由,蠱惑李甲以千貫的價錢將杜十娘賣給了自己。

    杜十娘得知此事,萬念俱灰,先是取出百寶箱怒斥負心郎,接著將寶箱扔進湖中,又投湖自盡。

    這故事如今看來,或許是尋常,但是在唐朝時,名妓重情、書生負心的故事,可謂是從未有過。

    所以,這一出戲,演到後來,看的台下觀眾是群情憤慨,恨不得上去手撕了那負心漢。

    趴在窗台的尹玉,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將案台上的棋子,砸向戲台上的演員。

    如此這般,還不解氣,尹玉想要去拿硯台,所幸被楊玉環拉住了。

    待得戲曲落幕,尹玉一邊流淚,一邊朝眼睛通紅的楊玉環問道:“玉環娘子,世間真有如此這般負心的人?”

    楊玉環從小在牆院中長大,倒是聽下人說過一些始亂終棄的事情,但總是半信半疑,便說道:“隻不過是戲文罷了。”

    二女在一起又說了一會戲曲,門外有婢女來問,是否可以傳菜。

    尹玉戲也看了,眼淚也流了,肚子正餓得慌,便開口應了。

    不多時,一道道菜被呈了上來。

    楊玉環定睛一看,浪跡江湖原來是燴魚,赤雲火燒是羊肚,平步青雲是青菽葉。

    食材雖然都認識,但菜肴的燒法,她卻從未見過,每道菜都是濃油赤焯,看上去與尋常的做法,完全不一樣。

    尹玉一邊招呼,一邊動筷子開始吃菜。

    楊玉環見狀,先是猶豫了片刻,最終忍不住,夾了一塊魚肉,送入了口中。

    隻此一口,她便睜大眼睛,情不自禁,道了一聲好。

    尹玉見狀,笑著問道:“美味吧?這可是灞川這裏獨有的菜肴。”

    楊玉環沒有顧得上說話,夾了一口肚絲,咽了下去,又是一聲讚歎。

    幾盤菜,沒用多久功夫,便入了二女的口中。

    吃完這些,楊玉環放下筷子,先是長歎了一口氣,又對門外說道:“請店家過來說話。”

    門外的內侍應了一聲。

    沒過多久,店家到了門外,道了一聲安。

    楊玉環問道:“你店裏的菜肴,為何與其它食肆截然不同?”

    店家恭敬說道:“小店燒菜用了一些秘製的法子,皆是周二郎傳授的。”

    楊玉環:“周二郎?周鈞周衡才?”

    店家:“是。”

    楊玉環:“那究竟是什麽法子?”

    店家躬身說道:“這燒菜的法子,乃是小店立身之本,倘若外傳,便是砸了飯碗,還請貴人諒解。”

    楊玉環哦了一聲。

    尹玉湊到楊玉環身邊,小聲說道:“娘子勿怪,等周鈞回來,我讓他親口把那燒菜的法子告訴你。”

    楊玉環莞爾一笑,搖搖頭不再追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