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輿論(中)
字數:3838 加入書籤
出了尚書省,周鈞坐著馬車,一邊趕回府中,一邊開始思考接下來應當如何布局。
入了家中的後苑,周鈞看見兒子周逍和侄子周尚二人正在花園中遊戲。
向四周看了看,周鈞沒有發現尹玉的身影,不由感覺有些意外,便朝周逍問道:“你的阿娘呢?”
周逍學著大人的模樣行了一禮,開口說道:“阿娘去了憶南廬。”
周鈞一愣:“憶南廬?”
交待了幾句,周鈞順著長廊,一路向著側廂庭院走去。
剛剛走到憶南廬的小院門口,周鈞就聽見院內隱隱約約有女子的哭泣聲傳來。
他猶豫片刻,最後還是踏入了院門,周遭的宮婢和內侍見到他,紛紛呼了一聲丞相。
此時,內裏的人聽見院中的動靜,哭聲也戛然而止。
在下人的引路下,周鈞走入偏廂的堂中,瞧見尹玉正好走了出來。
後者瞧見周鈞,先是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接著出門走遠了兩步。
周鈞疑惑道:“怎麽了?剛才是誰在哭?”
尹玉壓低聲音說道:“是玉環娘子。”
周鈞皺眉問道:“是住的不舒心?”
尹玉搖頭道:“與食宿無關,卻是因為有話本,名為《空餘恨》,娘娘看見了……”
周鈞恍然,原來是那本把楊玉環比作紅顏禍水的話本。
無奈的搖搖頭,周鈞說道:“不過是市井小民的茶餘閑談罷了。”
尹玉:“自從經曆了馬嵬坡之變,玉環娘子的精神就變得脆弱了不少,隔三岔五入眠時,就會因為惡魘而驚醒,如今又被世人罵作禍水,自然是悲苦難當。”
周鈞沉默片刻後,對尹玉說道:“我隨你一起進去,看看貴妃娘娘。”
尹玉有些意外,但還是依言領著周鈞入了內堂。
楊玉環當初入住公主府,尹玉原本想將涼州城中的一處別苑,贈給她作為住所。
但是楊玉環最終選定了公主府側廂、一處偏僻的小院,作為了自己的安身之所。
入了堂中,周鈞看向四周。
與從前在長安宮中的景色不同,如今貴妃娘娘的寢所,再也見不到什麽金碧輝煌的裝飾,放著的卻是一些道家心經、盆栽山水和琴棋書畫。
有趣的是,在內堂偏裏一些的牆上,周鈞居然看到了一副楊玉環親筆題寫的字。
上麵寫著兩句詩——瞻目仰天望月闌,天上人間總一般。
周鈞正在看著屋內的擺設,幾名宮婢陪著楊貴妃,從內廂走了出來。
楊玉環雙眼有些發紅,臉頰尚有淚痕,看見周鈞先是一愣,接著不自覺低頭擦了擦眼角,又行禮稱了一聲周二郎。
周鈞還了一禮,與尹玉一起坐了下來。
楊玉環往日裏總是光彩照人、貴不可言,可如今卻是梨花帶雨,暗自神傷。
周鈞見狀,微微歎了口氣,開口說道:“貴妃娘娘,清者自清,無需理會庸人之說。”
聽見這話,楊玉環原本極力壓製的情緒,又出現了些許的波動,隻聽她哀聲說道:“我已不再是少不更事的小娘,又是經曆過生死的,對這些風言風語,本應當泰然處之……但是看完那話本,再回首看看這一生遭遇的種種,或許也是因果報應罷了。”
尹玉在一旁勸道:“娘娘這是什麽話,哪裏來的因果報應?”
楊玉環:“我在宮中時,喜好玩樂,又愛好熱鬧,常常拉著三郎四處遊山玩水。那時的我,總是在想,大唐鼎盛繁華,四海安定無憂,又何必去理會什麽天下大勢。”
“可是,我卻不知道,大唐表麵看起來繁華,實則已經搖搖欲墜,我的任性和嬉鬧,使得三郎長期不理朝政,已是大唐衰敗至此的原因……所以,那話本或許說得對,玉環與那褒姒妲己之流,又有何異,都是紅顏禍水罷了。”
尹玉一時語頓,開口想要勸勸楊玉環,卻不知從何勸起。
周鈞看著楊玉環,沉聲說道:“敢教娘娘知曉,即便當年你沒有入宮,這大唐一樣會多災多難,衰敗不堪。紅顏禍水一說,不過是那些始作俑者,為了推脫罪責,將娘娘拉出來作為替死鬼罷了。”
楊玉環愣在當場,看向周鈞,猶豫問道:“周二郎此言何意?”
周鈞:“天寶十四載的那一場叛亂,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起始。從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是因為皇帝不理朝政,致使奸佞當道,這才引得藩鎮叛變。但娘娘不妨想一想,身為賊酋的安祿山,明明在叛亂開始的第一年就死了,那為何當下的天下大勢還是紛爭不休?”
楊玉環垂首思索,最終搖頭說道不知。
周鈞:“長安洛陽兩地的關隴門閥,多以聯姻、師朋等等形式與宮中聯係,大唐建國百年,關隴門閥掌控政治、經濟、民生等等諸多權力,徹底封死其它門閥上升的渠道。大唐強盛時,國內其它勢力尚且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關中、河南、河東數年水旱連災,再加上唐軍精銳大多折損在隴右、南詔等地,致使中央弱,邊鎮強,這才是導致河北叛亂的最大原因。”
楊玉環和尹玉聞言,睜大眼睛。
周鈞:“門閥之爭倒也罷了,然而大唐自開元起,土地兼並、惡稅遍行、隱戶瞞報、私自蓄奴等等事情屢見不鮮,使得百姓民不聊生,隻能鋌而走險,謀亂求活……除此之外,大唐衰敗還與藩將用人、將相不和、貪墨腐敗等等有關。這般說起來,大唐衰落,朝堂上下無論是誰,都難逃幹係,又豈能把罪業推到一婦人身上?如此行事,實非大丈夫所為。”
楊玉環看向周鈞,眼中慢慢泛起淚花,輕聲問道:“依二郎之意,大唐兵禍,並非是玉環一人之過?”
周鈞搖頭說道:“娘娘不諳政事,又天性喜樂,身為宮中貴妃,或許有不察之過。但是將大唐如今的衰敗,怪罪在你一個人的頭上,鈞以為此論不公。”
楊玉環聽到這裏,泣不成聲。
她慢慢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著周鈞行了萬福,口中又說道:“妾身多謝二郎仗義執言。”
周鈞和尹玉,又勸慰了楊玉環一番,二人之後一起出了憶南廬。
在返回內苑的路上,尹玉說道:“娘娘的家人,大多都死在了馬嵬坡,如今又被人這般指責,實在是可憐。”
周鈞:“下士殺人用利刃,中士殺人憑惡語,上士殺人以筆鋒。有些時候,文章對人的傷害,要比刀劍來的更加可怕。”
尹玉拉住周鈞的袍子,問道:“娘娘與我情同姐妹,二郎可能尋個法子助她?”
周鈞點頭道:“法子是有的,過些時日,你便能知曉。”
喜歡大唐奴牙郎請大家收藏:(.)大唐奴牙郎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