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重啟擴張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春闈前有覲見禮,按照大唐以往的慣例,全國各地的舉子,齊聚在大明宮含元殿中,等待皇帝的召見。
現如今,李隆基身體不適,無法出宮,隻能由禮部主持儀式,周鈞以丞相之職,代為接見天下舉子。
陸家的小郎陸恩生,走在許方海的身側,跟著數百名舉子,順著台階,走入了涼城宮所的大殿。
殿門之外禁衛林立,大殿之中又是畫棟雕梁,身為年輕人的陸恩生,好奇不止,偷偷的看向四處。
許方海用手肘碰了碰他的胳膊,示意陸恩生莫要妄動。
後者點點頭,垂首向前。
到了大殿中央,中書省四方館的通事舍人,手中捧著一封詔書,跟在周鈞的身後,一起入了朝殿。
皇帝不在,禦座空待。
周鈞站在禦座下方,對兩旁侍立的官員和內侍們點了點頭。
通事舍人向前一步,打開詔書,對殿中的舉子們念道:“卿等學富雄詞,遠隨鄉薦,跋涉山川,當甚勞止。有司至公,必無遺逸,仰各取有司處分。”
舉子們向禦座拜首謝恩。
通事舍人收了詔書,又向周鈞行了一禮。
周鈞站了出來,對舉子們這樣說道:“大唐山河破碎,百姓流離,正是賢才大展宏圖之時。諸位學識淵博,又有報國之心,自當謹記一言。”
“寒窗苦讀,一朝躍過龍門者,倘若所圖不過為官弄權、聲色犬馬,最終必將泯沒無名。欲留名於青史者,誌向不過四句,諸位且聽仔細。”
“天地本無心,人心載道,當為天地立心。”
“百姓隨波流,命如浮萍,當為生民立命。”
“古之學道,百家爭鳴,萬花齊放,今日卻不聞昔日之聲,當為往聖繼絕學。”
“民胞物與,全體歸仁,三百年興衰看遍,當為萬世開太平!”
這段話說完之後,大殿之中寂靜無聲。
原本主持儀式的中書省、尚書省一眾官員,紛紛看向周鈞,一時之間忘了動作。
殿中的學子們,對於周鈞的這一番話,心中更是隻有震驚和思索。
周鈞看向禮部侍郎杜甫,開口說道:“我現在要去議政殿,參加兵部的議事,接下來的儀式,由禮部來主持。”
杜甫如夢初醒,連忙拱手道:“恭送丞相。”
周鈞點點頭,轉身離開。
身後的大殿之中,不約而同響起了山呼一般的聲音:“恭送丞相!”
覲見禮結束,陸恩生隨著舉子們,一起去禮部審查備考資格。
趁著這個時機,陸恩生湊到許方海的身邊,小聲驚歎道:“剛剛朝堂中的丞相,就是許郎口中的那位大帥?”
許方海有些感慨,輕輕點了點頭。
陸恩生又問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這首詩也是出自那位丞相之手?”
許方海:“不錯。”
陸恩生興奮的說道:“許郎對我說過,曾經在範陽城中與丞相有一麵之緣,本來我還不信,沒想到今日相見,居然如你所說,真是如此這般的卓爾不凡。”
許方海身邊的一名舉子,聽見陸恩生的話,看了過來,又問道:“這位兄台,你曾經見過丞相?”
陸恩生看了過去,見發問的人身材偉岸、氣度不凡,心生好感又點頭答道:“許郎不僅見過丞相,還得了一塊腰牌。”
許方海不想在這個話題上細談,便朝那人拱手問道:“敢問您是……?”
後者笑著回道:“某姓盧,名綸,字允言,實不相瞞,我在酒肆之中與丞相,也有過一麵之緣。”
陸恩生和許方海聞言,皆是一愣。
陸恩生急著問道:“丞相說了什麽?”
盧綸:“隻是談了些科舉的話題,我還記得那時發了不少牢騷,如今想來,卻是自己浮浪了。”
陸恩生感慨道:“我聽說,丞相出身寒門,年僅三旬。為官十數年裏,在外領兵作戰,從未逢過敗績。詩詞歌賦,戲曲話本,也是樣樣精通。理政朝事,更是賢明無過……難怪在安西的應龍教義中,都把他比作未卜先知、救世救難的神使……”
盧綸聽見這話,頓時來了興趣:“某未曾去過安西,但卻也聽過應龍一說,不知這應龍教義與丞相有何關聯?”
陸恩生於是開始向盧綸,介紹了應龍教的由來,還有一係列事跡。
就這樣,三人邊走邊聊,向著尚書省的吏部考功課行去。
至於周鈞,他眼下正在兵部的議政堂中,與眾將商討天佑三年北唐擴張一事。
站在大唐輿圖麵前,周鈞指著河湟一帶說道:“哥舒翰當年領旨回朝,隴右軍也因河北叛亂被調回大半,如今的河湟已經全部落入了敵手。吐蕃人通過大非川這塊戰略要地,向北可以出龍勒山進攻敦煌,向東可以出鄯城今西寧),直接入關中進攻蘭州。”
周鈞向視線投向封常清:“吐蕃軍和唐軍,如今在河湟是什麽樣的態勢?”
封常清拱了拱手,開口道:“河湟轄鄯州、廓州二州,如今廓州和鄯州大半,已經全部被吐蕃人攻占。百穀城的武寧軍,宛秀城的威勝軍,達華的寧邊軍和積石軍,石堡城的威武軍,都已經名存實亡。”
“如今,在河湟一帶,尚且還有建製的軍隊,隻剩下宣威軍、河源軍、臨洮軍和白水軍,兵卒數量加在一起不足九千人。”
周鈞:“吐蕃那邊的兵力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