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上元夜宴(上)
字數:3420 加入書籤
天佑三年760年),正月初一,北唐大朝會。
元正當天,整個涼州城被大唐禁軍填滿,沿街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士卒和武衛,大旗、儀仗遍布整個涼城宮所。
中庭戒備,吏部、兵部和鴻臚寺等等,分別引領各級文武官員和藩屬國使節各就各位。
已經許久未曾出現的皇帝李隆基,躺在禦褟之中,由十數名內侍合力抬進了朝殿。
朝禮開始之時,殿中百官,磕頭跪拜。
唯有周鈞一人執劍,站在禦座下席,麵向文武官員,待百官禮畢,開口說道:“元正首祚,景福惟新,願煌煌天唐,與日月同休,與天地齊勝。”
麵容枯槁的李隆基,躺在褟中,因為中風早已無法說話和移動,整個人如同朽木一般,在褟上一動不動。
即便如此,李隆基的一雙眼睛,盯著周鈞的後背,卻是在微微發亮。
按照慣例,接下來本應由皇帝接見番主和鎮使。
但朝拜禮結束之後,宮中借口龍體不適,李隆基就被一眾內侍抬了下去。
這位步入遲暮的皇帝,從進入朝殿開始,到被人抬著離開,一句話未說,就這樣消失在了朝堂之中。
接下來的接見、獻禮、閱軍等等禮儀,由周鈞帶領殿中朝臣和外蕃使節一同完成。
麵對這一切,朝中的官員仿佛已經習以為常,從頭到尾,沒有任何一人站出來,質疑或反對什麽。
元正大朝會結束之後,北唐按照往年的習慣,舉行朝宴,款待趕來參加朝會的諸多賓客。
一通忙碌下來,時間終於來到了天佑三年的上元節。
李隆基主政時,每逢上元節,宮中於長安花萼相輝樓,或是洛陽上陽宮中舉行宴會,邀請賓客動輒數千,數天不停狂歡。
可是眼下,皇帝病重,宮宴這幾年停了下來,不再舉辦。
涼城中的朝官和顯戶,自然將視線投向了另一處地方——丞相府。
周鈞不喜醉酒狂歡,更不喜鋪張浪費,這一點在涼城中人盡皆知。
每逢上元節,丞相府中也會與其它高門大族一般,在府中擺開宴席,邀請賓客共賞花燈。
於是,以往幾年,每年入丞相府赴宴的賓客名額,就成了涼城高層圈子裏競相爭搶的對象。
然而天佑三年的上元節,丞相府的一切,有了不同。
有外地的士族大姓,重金上下疏通關係,隻為求與周鈞相熟的官員美言兩句,以便讓自家的家主,可以入丞相府中露個臉,將來也好為家族搏個前程。
有不少州縣官員,趁著來涼城尚書省上計匯報年度工作)的機會,攜重禮去丞相府門前試試運氣,看看能否遇見貴人。
這樣的兩批人,今年真正到了丞相府,看見了門口的告示,紛紛傻了眼。
告示上寫下了這樣三條:
一、府中不收禮。
二、來客在門庭留下姓名之後,可自行前往外苑的長街遊覽。
三、上元佳節,不問出身,不論官階,往來皆以友人相論。
上元節當日,府前人潮洶湧,一對攜帶重禮的中年夫婦,丈夫氣度不凡,妻子英姿颯爽,二人看著丞相門前的告示,不禁犯了難。
丈夫皺眉對妻子說道:“丞相府不收禮,那我們帶來的這些……?”
妻子:“既然不收,放回到馬車上便是。”
丈夫:“那空著手進去,會不會缺了禮數?”
妻子:“這上麵寫了不收,又談何禮數?你這大男子婆婆媽媽,怎麽和婦人一般?”
丈夫縮了縮頭,不再言語。
二人順著人潮,來到門庭,見簽到的案台擠滿了人,一時之間不知該去何處。
負責維持秩序的相府侍從,見這對夫婦衣著和氣質,都不同於常人,便朝那男子開口問道:“敢問貴客是官家?”
那中年男子遲疑了片刻,回道:“我從南方而來,無官在身。”
侍從聞言,語氣上倨傲了一些:“既然不是官身,可去那邊留下姓名,那裏是給尋常人家簽到的案台。”
男子拱了拱手,道了一聲謝。
女子哼了一聲,徑直走到案台前,提起筆在簽到一欄中,寫下了三個大字——王韞秀。
男子見狀,也趕忙在書冊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元載。
叛軍攻破長安時,元載和王韞秀逃難出城,去江南躲避戰禍。
史書中,元載輾轉數地,最後在759年,被宗室江東采訪使李希言表舉為副使,並授祠部員外郎,後改任洪州(江西南昌)刺史。
而如今,安守忠率領的燕軍,大舉南下,先後攻克了河南道的大部和江南西道的南陽等地,南唐北方戰線全麵瓦解。
元載還未來得及等到授職,就不得不帶上家人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這一次,元載的本意是想繼續向南,進入江南西道的腹地——袁州今宜春)。
而他的妻子,王忠嗣之女王韞秀,性格剛烈,已經受夠了被賊軍驅趕的日子。
她聽聞北唐軍隊攻下了範陽,又在邯鄲一地大敗賊軍,使得史思明不敢北上。
王韞秀於是對元載這樣說道:“男兒報國,豈能一味避禍,此等行徑,與無能鼠輩有何區別?”
元載知道妻子的脾氣,便小心回道:“我是文官,自當坐鎮後方,經營州縣,安撫百姓。”
王韞秀:“倘若賊軍盡占江南,你又打算去何處坐鎮?難不成,你還打算投靠賊人,謀個一官半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