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大非川之戰(上)
字數:2991 加入書籤
吐蕃,烏海城今青海省豆錯湖平原),吐蕃大營。
站在大帳之中,桑赤若看著麵前的地圖,一語不發。
將領們竊竊私語了一番,吐蕃次相敦仁增最後站出來說道:“桑赤若,我們已經按照你的命令,將雅磨塘各地的吐蕃士兵,全部撤出了大非川,並在烏海城這裏集結,我們接下來應當怎麽辦?”
桑赤若:“現在沒有什麽可做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敦仁增:“等待?我們究竟在等什麽?”
桑赤若沒有說話。
敦仁增:“唐軍已經在托合隘口紮下大營,那裏地勢險要,又有高處的視野,而且臨近水源,即便我軍全部壓上,想要攻下,也是不易。”
見桑赤若還在看著地圖,敦仁增有些不耐煩,加重語氣說道:“桑赤若,如果祖讚知道我們不戰而退,一定會借機降罪,到了那時,大家都不好過。”
桑赤若嗯了一聲,指著地圖對吐蕃軍的將領們說道:“你們看,大非川的地形就像一個盆地,北邊是青海湖和南山,南邊是龍羊峽和積石山,東邊是河湟高原,西邊是都蘭山脈。”
“而大非川可供大軍進出的入口,總共有三個,一個是東邊與石堡城相連、有高原咽喉之稱的『莫離驛』,一個是西北方向、去往敦煌的切吉城,最後一個就是西南方向的托合隘口。而根據前方的探子來報,唐軍如今已經完全占領了大非川的三個入口。”
敦仁增皺緊眉頭問道:“依你之言,唐軍完全控製了大非川,我們進入那裏的通路,都已經被堵死了?那這仗還怎麽打?”
桑赤若搖頭笑道:“仗才不過打了一半,現在說敗還是太早了。”
敦仁增深呼吸一口氣,看著地圖說道:“大非川四麵都是山脈和湖泊,唯一的三處出口,莫離驛、切吉城、托合隘口,都已經被唐軍攻占,敵人又有兵器和地形優勢,桑赤若你說我們應當如何攻入那裏?”
桑赤若:“我問你們,唐軍訓練有素,士氣正高,而且還有火炮,就算我們能攻入大非川,在平原上兩軍對壘,吐蕃軍又有多少勝算?”
吐蕃將領們麵麵相覷,人人都是沉默。
桑赤若:“在平原上兩軍作戰,吐蕃軍幾乎是不可能擊敗唐軍的……這一戰想要取勝,就必須放棄大非川,引誘唐軍深入腹地,使其前軍後軍的距離拉開,才有辦法個個擊破。”
敦仁增:“引誘唐軍深入?個個擊破?這是什麽意思?”
桑赤若環視了一圈眾人,並不打算解釋,隻是說道:“我有取勝的策略,你們要做的事,就是命令士兵備戰,隨時準備出發。”
敦仁增:“出發?我們去哪?”
桑赤若用手敲了敲地圖:“托合隘口,唐軍大營。”
與此同時,五萬唐軍駐紮在托合隘口,借助地利優勢,牢牢把守住了吐蕃軍北上大非川的通路。
申叔公坐在軍議帳中,看著掛在木架上的輿圖,一言不發。
副將褚良山笑著向其他將軍說道:“褚某從涼城出發時,還有些擔心……赤嶺、大非川都是吐蕃重兵把守的要地,想要取勝怕是要費一番功夫。哪料到,吐蕃人這般無能,除了石堡城一戰,尚且還有些抵抗,其它幾仗,吐蕃人就和豬狗一般,剛一照麵就被打的潰不成軍,望風而逃!”
聽著麾下將領的笑聲,申叔公皺著眉頭,回身問道:“前去打探的斥候,可回來了?”
有人回道:“大帥,斥候尚未歸營,但應該也快了。”
申叔公沉吟片刻,搖頭說道:“大非川這一仗,老夫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
褚良山:“大帥,我軍將士齊心,又有火炮為輔,吐蕃人不敵,也是自然。”
申叔公:“想當年,噶爾·論欽陵率領十萬吐蕃軍,趁著薛仁貴薛大帥行軍,半途而擊,使得唐軍大亂,最後敗唐軍於大非川。時至今日,吐蕃軍收縮兵力,又龜縮不出,卻不知道打的是什麽主意。”
褚良山:“大帥,此一時彼一時……吐蕃軍數戰連敗,軍心必定已經潰散,畏戰不前也是尋常。”
申叔公將視線重新放在地圖上,開口問道:“我軍的兵力分布,當下如何了?”
有參軍回道:“我軍當下分兵四地,其中托合隘口為中軍大營,兵力為五萬人,切吉城為北軍大營,兵力為三千人,莫離驛為東軍大營,兵力為八千人,另有石堡城留守一旌,兵力大約是二千人。”
話音剛落,門外有軍士說道:“前營斥候來報,八萬吐蕃大軍自烏海城行來,正在向我軍大營進發。”
褚良山聞言,不驚反喜:“總算是來了,隻要吐蕃人肯現身,這仗便好打了。”
申叔公:“傳令下去,全軍備戰!”
吐蕃軍抵達隘口之後的當日,修建營寨,放下拒馬,與隘口北邊的唐軍開始對峙。
第二天清晨,吐蕃軍中吹響了進軍的號角,數以千計的士兵湧向隘口,朝著唐軍的營地攻去。
唐軍位於高地,有居高臨下的優勢,戰鬥一開始,鋪天蓋地的弓箭,轟隆震天的炮彈,遮蔽了隘口的陽光。
吐蕃軍打在前陣的士兵,身上根本就沒有像樣的鎧甲,在唐軍遠程兵器的打擊下,很快就出現了成百上千人的陣亡,開始向後逃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