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畝產萬斤

字數:5694   加入書籤

A+A-


    

    朱允炆一開口便已與朱元璋所思所想背道而馳了,可惜朱允炆自己不得知,依舊洋洋灑灑闡述著自己為完美無瑕的觀點。

    黃先生學識淵博,可是拿過會試第一,殿試第三的。

    這麽一個小問題,黃先生解決起來那還不是得心應手的嗎?

    朱允炆滔滔不絕,很是自信。

    “得民心者的天下,這些百姓回鄉後,官府還需組織賑濟,施粥那是必然的,之後還要減免賦稅,幫著百姓度過難關。”

    百姓吃飯都能問題了,還顧考慮賦稅?

    賑濟。

    賑濟是那麽簡單一句話的事情嗎?

    現在不過才剛開春不久就要開始賑濟,那得賑濟到什麽時候?來年秋天?

    朝廷有那麽多糧嗎?

    都賑濟了關中百姓,其他地方不用了?

    正說著,一掛著鼻涕的小女孩頭發亂糟糟的跑到他們跟前,舉著碗,拉著朱允炆的手,一雙眼睛忽閃忽閃的盯著他瞧。

    這小女孩手裏或許是剛抹過鼻涕,朱允炆被拉著的手有種黏糊糊的感覺。

    朱允炆忍著不適,從身上摸出了些寶鈔遞去。

    小女孩彎腰道謝,邁著小短腿飛奔跑遠,很是歡快。

    小女孩離開,朱允炆則偷偷拿出手帕反複擦拭被小女孩抓過的手。

    擦了許久,才又迅速偷偷裝回手帕。

    他以為他這小動作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早就被朱元璋收在了眼裏。

    唉,他這孫子心眼倒是挺好,可總歸是在宮裏長大,太嬌氣了。

    不就是鼻涕嗎?有什麽大不了的。

    片刻功夫,朱元璋領著朱允炆到達大福酒樓。

    在大福酒樓門前已支起了一口大鐵鍋,鐵鍋前麵排起了一條巨大的長龍。

    朱大福則擼起袖子,站在門前派粥。

    這孩子心眼怎這麽實誠,這才賺了多少就開始派粥了?

    朱元璋臉上不由自主帶起了笑意,抬腳就往前走。

    走近,正有一髒兮兮的孩子墊著腳尖在討粥喝,朱大福則直接探出手在那孩子腦袋上彈了個腦瓜崩。

    “皇爺爺”朱允炆喊了聲。

    那就是朱大福了吧?

    怪不得皇爺爺三番五次往這兒跑,與父親長得還真挺像。

    哼,小孩子都打,看皇爺爺還怎麽偏愛你。

    朱允炆才喊一聲,第二句話沒出口,便瞅見朱大福把那孩子拉到自己跟前,用手給那孩子擦了擦鼻涕,隨之都抹在了自己身上。

    “王二虎,這是你今日來喝的第幾碗了?”

    這小子鬼精鬼精的,每次都趁人不注意過來多喝粥。

    “我哪是來喝粥的,我明明是來幫忙的。”王二虎梗著脖子辯駁。

    是幫忙,還是偷喝粥顯而易見。

    朱大福也沒去戳破,隻在其腦袋上輕輕一拍,道“那還不快去。”

    這小子不怕生,朱大福便讓他在店裏幹些活,之後給他吃頓肉。

    說是幹活,也幹不了什麽。

    多半時候,他幹過的活兒,高成還得返工。

    不過,不管怎麽說,隻要願意幹就行。

    打發走王二虎,朱大福正準備繼續派粥,抬眼一瞧,瞅見朱元璋和朱允炆。

    “老吳”朱大福喊道。

    朱元璋則隨之介紹又了朱允炆,道“這是咱孫子。”

    朱大福爽快,拱手道“原來是吳少爺,來,裏麵請。”

    朱允炆嘴角抽搐,不應也得應。

    很快,朱大福把派粥之事交給高成,自己則領著朱元璋爺孫進了酒樓。

    天字號雅間角落,王二虎正蹲在那裏吃雞腿。

    沒等朱元璋詢問,朱大福便主動解釋道“那小子機靈也挺勤快,我便留在在這裏開個小灶。”

    這裏僻靜,不會被人發現,也不會影響來酒樓吃飯的客人。

    進入天字號雅間,朱大福道“老吳,你們先坐,我去給你們弄幾個招牌菜來,你孫子第一次來,讓他嚐嚐。”

    很快,酒菜端上。

    朱元璋招呼道“你若不忙,來陪咱喝幾杯。”

    不到飯點,喝幾杯也是可以的。

    朱大福坐下,道“成,我正好有個事要和你說。”

    酒蓄滿。

    連喝幾杯後,朱大福問道“老吳,你到底在朝中做了個啥官啊?”

    江夏侯說請就能請來,那官位怕是不低。

    朱大福詢問,朱元璋支支吾吾,一時給不出個合理答案。

    朱元璋說不出來,朱大福還以為朱元璋不願說,隻道“算了,我也不是非要知道不可,我隻想知道你能否上達天聽?”

    這就好說了。

    他就是皇帝,還用什麽上達天聽。

    得到肯定答案後,朱大福道“我有種糧食畝產至少可達到兩千斤,好些的話可達萬斤。”

    關中大旱,京中一下湧進了大量流民。

    他施粥,隻能解決一時,解決不了一世。

    他既然碰到這事兒,總歸是得做些什麽的。

    前幾日,他用光了係統簽到的幾百積分,兌換了些土豆。

    這些土豆至少可種植千畝。

    若按畝產最少來算,至少可打下兩千萬斤土豆。

    有了這些土豆,至少關中百姓的秋糧不用擔心了。

    聽到朱大福所言,朱元璋驚呼起身。

    “這可不是玩笑?你要知道你這話”

    朱大福伸出三根指頭保證道“我知道,這話若上到皇帝老爺子那裏卻辦不成便是欺君,我願承擔一切後果。”

    兌換那些土豆的時候,係統還贈送了一本土豆種植的教程。

    有了這些達到畝產萬斤不敢保證,做到畝產兩千斤是沒多大問題的。

    朱大福保證,朱元璋心裏雖有懷疑,但也有了希望。

    “種植你說的糧食,需要什麽?”朱元璋問道。

    隻要真能一畝打下至少兩千斤的土豆,即便他舉全國之力協助,他也沒二話。

    “千畝土地,至少幾百青壯吧。”朱大福道。

    沒有機械化,一人伺候一二十畝已算不錯。

    “行,咱給你。”朱元璋激動開口。

    出言後,才知自己說的有些不甚合適。

    轉口,道“咱是說,咱與皇帝老爺子去說,你該準備的便準備吧,皇帝那老爺子還是很好多說話的。”

    朱元璋好說話?

    朱大福心裏吐槽,又道“不要良田,荒地就成。”

    土豆並沒有那麽嬌貴,並不想麥子水稻那麽難伺候。

    “荒地怎麽成,咱可給你爭取,良田沒問題。”朱元璋拍著胸脯保證。

    這孩子就是太實誠,良田怎麽著都要比荒地強。

    朱大福擺手,態度堅決,道“老吳,荒地真的成,良田種植下去也是白瞎了好好的地。”

    “你那糧食多久可成?”朱元璋問道。

    早長成,百姓的口糧問題也可早些解決。

    朱大福給出了一個保守的數字,道“三個月吧,三個月就沒什麽問題了。”

    應天府的氣候暖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也短。

    “三個月?”朱元璋眼睛一瞪。

    若真是三個月,那豈不是可解決關中大旱帶來的所有不利影響?

    “是,朝廷怕是還需再頂三個月,京中的這些流民可分派去種新的糧種,其他地方的那些百姓怕是得以工代賑,繼續供著他們的吃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