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

字數:7793   加入書籤

A+A-


    楊一清這次隻是交接完工作回京暫住,&nbp;&nbp;等待吏部給他安排新差使,看起來並不會長留京城,是以目前隻住在朝廷安排給他的臨時落腳處。

    眼下來翰林院蹭飯,&nbp;&nbp;也是李東陽力邀他過來的,師兄弟倆許久沒見,合該坐下來吃吃聊聊。

    文哥兒以一己之力夾在別人師兄弟之間,力求在新出現的師叔麵前刷刷存在感,總感覺這重師叔侄關係特別新鮮。

    李東陽兩人也聊了好一會了,&nbp;&nbp;倒沒在意文哥兒跑過來橫插一杠。

    李東陽還給文哥兒講了講楊一清這個師叔的光輝履曆。

    說起來無非又是“七歲能文,過目不忘,&nbp;&nbp;無書不讀,八歲入翰林讀書,十四歲鄉試中舉”雲雲。

    文哥兒:“…………”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可惡,這些大明人到底是怎麽回事啊!

    文哥兒決定轉移話題,和楊一清說起楊廷和給他們布置的作業來。

    主要是鬱悶地表示不明白為什麽自己隻是幾天沒來,&nbp;&nbp;功課就變得這麽難!

    教學難道不需要循序漸進的嗎?!

    學生跟不上怎麽辦?!

    文哥兒覺得楊廷和姓楊,&nbp;&nbp;楊一清也姓楊,&nbp;&nbp;既然都是老楊家的人,&nbp;&nbp;他跟楊一清告狀絕對沒問題!

    楊一清:“……”

    楊廷和:“……”

    這真不算一家的。

    他倆都是有名的神童,也都是十來歲參加鄉試一考就中舉。可祖籍差得挺遠,一個是雲南的,一個是四川的,&nbp;&nbp;哪能說是一家人?!

    不過文哥兒年紀實在太小了,&nbp;&nbp;大家也沒和他掰扯太多。

    楊一清對文哥兒所說的功課內容倒是很感興趣,&nbp;&nbp;細細地問了不少關於圖表繪製的事。

    文哥兒屬於沒有話題都能和人聊半天的,有話題那可就更來勁了,&nbp;&nbp;一口氣把自己知道都給楊一清介紹了一遍,什麽表格曲線柱形圖餅狀圖都講得頭頭是道。

    不時還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本給楊一清示範幾筆。

    簡直圖文並茂!

    楊一清是個很擅長聆聽的人,不時會提出些令文哥兒覺得“這個問題太妙了”的疑問,叫文哥兒說得非常盡興。

    連李東陽這個對圖表不甚感興趣的人,經文哥兒這麽一講都覺得還挺有趣。

    隻給他看這些圖表,不讓他看原始數據,還是很不錯的。

    楊一清這幾年都在山西布政司幹活,接觸的都是地方上的事務,平時也會與當地不少晉商交流。正是因為了解地方事務有多繁瑣,他對文哥兒這些直觀的圖表展示法才格外感興趣。

    等文哥兒去跟錢福他們一起趕作業,楊一清就找楊廷和聊了起來,兩人都不算多話的人,有了共同話題之後卻是交流得十分愉快。

    楊廷和自己埋頭鑽研了一個多月,眼下終於有人可以和他盡情討論,自是逮著楊一清探討起關於圖表繪製的心得體會來。

    李東陽聽著聽著發現他們聊的內容漸漸變得難懂起來,悄無聲息地退出了這場對話。

    算了算了,他最後看看他們的討論成果就好,有些東西是勉強不來的!

    考慮到李東陽他們手頭都有活幹,楊一清和楊廷和約好改日再敘,離了翰林院為自己的新職位跑動去了。

    地方官回京等著吏部安排新差使,免不了要上下活動一番,爭取能弄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和職務。

    楊一清還算好的,他幼時以神童薦入翰林院讀書,內閣閣老與諸多朝臣都與他有舊交,謀個好去處用不著費太多功夫。

    轉眼到了年底,楊一清的新差遣就下來了,是去陝西當按察副使兼督學,統管陝西文教工作。

    這意味著往後整個陝西的讀書人想要出陝,大都必須先過了他這一關。轄內隻要是他看得上眼的人才,全都可以算是他的學生。

    總的來說是一個既有名望又有空閑的好職位。

    就是陝西這地方算是臨近邊關,日子可能會稍微有點苦。

    不過楊一清對此並不在意,反而還很有些躍躍欲試。

    得到吏部那邊透露的消息,楊一清當即就邀李東陽他們出來喝酒,趁著還沒離京好好聚上一聚。

    李東陽自然是欣然應邀。

    知曉楊一清年後又要走,李東陽自是不太舍得,感慨道:“才剛回來沒幾天,這麽快又要離京了,還是去陝西那麽遠,也不知你什麽時候能再回來。”

    地方官三年滿一任,督學一般要在當地待滿兩三任,此去一別確實又得好些年不見。

    楊一清朗笑道:“又不是不能書信往來,有什麽要緊的。”

    李東陽歎著氣道:“下回你可別再謀外任了。”

    楊一清道:“外任沒什麽不好,日子過得自在得很,還能多長長見識。這次我正好可以到處走動走動,好好看看邊關的情況,到時寫信給你們講講。”

    李東陽也就不再多勸。

    酒過三巡,楊一清不免又和李東陽聊起文哥兒來。

    李東陽在翰林院這麽多年,提攜過的後輩不算少,不少人都樂意喊他一聲老師。

    可這些“學生”裏頭李東陽寫信提及過的寥寥無幾,倒是這個年紀最小的讓他在信中提了幾回。

    哪怕這兩年楊一清遠在山西,也知曉李東陽是怎麽被塞了這麽個學生。

    楊一清道:“等我去了陝西,也尋幾個好學生來教教,到時候我們瞧瞧誰教出來的學生更出色。”

    李東陽道:“你這比試可不太公允,你可是去陝西督學的,整個陝西的讀書人任你挑揀,我在京中哪比得過你?”

    楊一清樂道:“我隻能挑一挑陝西英才,京師這邊可是網羅了天下人才,確實不太公允。”

    兩人你來我往地相互擠兌了幾句,最終笑著在座中諸人的見證下做好了約定。

    第二日李東陽去了翰林院,一眼就瞧見文哥兒正興致勃勃地蹲在池邊,似乎是在那跟著個微微駝背的老蒼頭投魚食喂錦鯉。

    李東陽頓時走過去把人拎走了。

    這小子現在來得早了也不樂意讀書,淨跟著翰林院那些皂吏幹些沒什麽意義的事。

    文哥兒見李東陽笑容滿麵,心裏不知怎地有點毛毛的。

    他乖巧地被李東陽拎進屋,關心地追問:“您有什麽事要交待我做的嗎?”

    李東陽道:“你來這麽早就是為了跟人去喂魚?”

    文哥兒聽出李東陽對他的投喂大業很不以為然,立刻辯駁道:“那可是錦鯉!”

    多投喂幸運錦鯉,他一定好運連連!

    李東陽不是很懂,追問道:“錦鯉又何如?”

    錦鯉也就是花哨些的鯉魚罷了。

    文哥兒一下子被難住了,幸運錦鯉就是幸運錦鯉,他哪裏說得出個所以然來。

    文哥兒糾結地皺眉想了半天,信口給李東陽胡謅起來:“孔聖人都特別喜歡鯉魚,還用‘鯉’字給兒子起名。可見錦鯉肯定很棒!”

    文哥兒可不是胡亂瞎掰,孔子的獨生子就叫孔鯉,《論語》裏頭提過的!

    李東陽樂道:“你自從學了《論語》,用起來倒是熟練得很。”

    文哥兒挨了李東陽的誇,當即積極地和李東陽探討起來:“那個叫陳亢的家夥真壞!”

    李東陽挑眉:“怎麽個壞法?”

    文哥兒就講自己的讀後感。

    《論語》裏關於孔鯉的記錄很少,除了出生和死亡,就隻剩下少得可憐的那麽一兩段。

    比如有次孔子的弟子陳亢追問孔鯉:“老師有沒有給你什麽特別的教導?”

    孔鯉表示沒有,都是很普通地教,讓他學詩學禮而已。

    陳亢聽後高興不已,私底下和別人分享這事兒:“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聽聽,別人父子間不親近,他還特別高興!

    人孔鯉要是知道了得多難過!

    李東陽:“…………”

    還真是小孩子的看法。

    李東陽無奈道:“陳子禽隻是高興孔聖人待他們一視同仁而已。”

    文哥兒才不管那麽多,隻哼道:“反正我要是和我爹不親近,別人還要背著我偷著樂,我肯定特別討厭他。”

    李東陽聽了文哥兒的話,倒也沒有非要他理解其中真意不可。

    重感情不是壞事,想與父母親近更不是壞事,要是薄情寡義、事親不孝,那才是個大問題。

    李東陽摸著文哥兒的圓腦殼笑道:“過了年你就四歲了,該學作詩了,既然你現在每天來早了也沒什麽事,明早我給你捎本《聲律發蒙》,你先對著錦鯉讀幾天看看能不能摸著點門路。”

    文哥兒:?

    我隻是喂個魚,為什麽又要給我加作業!

    李東陽道:“我第一與你楊師叔說好了,接下來要比比誰的學生更出色,你可不能丟我的臉。”

    文哥兒道:“……您就不能挑個年紀差不多的學生去和楊師叔比嗎?”

    想都知道楊一清收徒肯定不會從啟蒙教起!

    李東陽悠悠笑道:“萬一他非要挑你來比,偏你連對對子都不會,我們幾個老師的臉豈不是要被你丟盡了?”

    文哥兒:“…………”

    可是寫詩這事兒是學了就能會的嗎?!

    科舉又不考詩詞歌賦,為什麽要他學這玩意!

    李東陽道:“科舉雖不考詩詞歌賦,可你日後往來應酬總要用上的,還不如早些把它學了。到時候別人都會寫,你自個兒不會寫,你不覺得難受嗎?”

    文哥兒:“…………”

    謝謝,已經開始難受了。

    這時候還得羨慕老丘和老劉。

    隻要下班絕不工作,同事登門恕不接待,堅決不進行無用社交!

    世上有多少人能做到他們這樣呢?

    其實自從拜了師,李東陽對他基本是放養態度,現在提出給他加課也是應該的。

    隻不過寫詩什麽的,對文哥兒還是件非常陌生的事兒,他有點拿不準自己能不能學會。

    不學也就罷了,要是學了還不會,豈不是特別丟人?

    生活不易,文崽歎氣!

    文哥兒找機會溜去禮部找老丘,跟老丘訴說自己作業日漸增加的苦楚。

    難過,特別難過,要吃老丘做的餅才能好起來。

    丘濬聽了卻道:“寫詩有什麽難的?”

    文哥兒震驚:“您也會寫詩嗎?”

    老丘又不愛應酬,寫詩做什麽!

    丘濬瞧見文哥兒那表情,莫名就明白他到底在震驚啥。他冷哼道:“那肯定的,哪個讀書人不會寫詩?”

    他不僅會寫詩,還會寫戲曲,可以說詩詞歌賦曲戲,就沒什麽是他不寫的!

    就算不出去應酬,自己讀前人的詩偶有感悟,難道不得趕緊寫下來紀念一下?

    讀詩就能寫詩,這麽厲害的嗎?

    文哥兒堅決不信,叫老丘拿出來寫給他瞧瞧。

    丘濬沉吟片刻,給他寫了首自己十分滿意的《讀東坡詩》。

    文哥兒見丘濬不假思索地下筆,好奇地在旁邊探頭探腦。

    很快地,他瞅見了丘濬寫出來的首聯——

    “東坡居士真天人,文章豪邁如有神!”

    文哥兒:?

    很不錯,他感覺他也會寫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