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
字數:3038 加入書籤
當靈柩到達榆林後,早在平安鎮的軍需被服廠在趕製幾千麵旗幟,要在每隻靈柩上麵覆有一麵將旗,而且還是總兵旗,為朱底繪五爪盤龍,中為白底,黑字:明,鑲黃邊。從榆林到達平安鎮有了小火車,當這軍列駛入漁河堡車站後,車站廣場上早就擠滿了烈軍家屬及看熱鬧的人,可謂是萬人空巷。此時在無定河南岸上的三皇廟的北山坡,已經給這些戰死的軍人,修建了一座陵園,這個陵園早在出征時就在營造,為的就是今日這一刻,將有數千英靈入住,整個北山插滿了招魂幡,在漁河堡通往三皇廟早就修建起了一座橫跨無定河的鋼筋水泥大橋,另一座是磚石水泥大橋,在上鹽灣處。當靈柩到達平安鎮峁河邊上時停了下來,有大批護衛手捧著一麵紅色將旗,覆在每一具靈柩之上,用釘子四角固定,立即把整個送葬隊變成了一片紅色,當旗幟上麵畫有五爪盤龍後,人群立時爆發出一陣驚呼聲,這是何等的榮耀啊,雖死猶生矣。此時隻聽到從北山三皇廟處傳來一陣隆隆聲響,那是戰鼓的敲打聲,仿佛眼前的靈柩中人,已經複活過來那般,讓人也感受到了,戰場上的氣氛,隨著戰鼓漸止,三十六響禮炮震徹雲霄,代表著這三千六百位戰死沙場的將士,禮炮聲中夾雜著烈軍家屬哭喊聲,場麵頓時變得莊嚴哀痛起來。“小七啊,我兒死的不冤,我兒好樣的,真英雄也!”“娃兒啊,願在地下安息,早投胎再到我石家,來世還是我石家人。”“大哥,一路走好,小弟我這就去從軍,為你報仇。”“哥哥放心,小弟跟哥嫂、弟妹一定把家中的娃子撫養成家,嗚,嗚。”“吾兒啊,安心地去吧,往後有伯爺每月給的月銀錢,也夠一家子吃用了,等孫子長大後,會優先進學堂,優先進入工廠做工,吾兒沒有白死。”軍人死後,最怕是白死,所以章子俊給足了哀榮,保障了直係親屬的生活,這樣做雖然一時會付出許多,可是對後續來說,隻是一些小錢,對一個人的生命來說更是不值一提。可悲的是這些古代人把人命看的太不值錢而已。在北山烈士陵園中,大部分的死者已經入土安葬,有一大部分家屬因為路途遙遠,還沒到來,也有一部分是外省人,通知不到,而更多的卻是這一次兵部從京城帶來的京兵,對於這部分戰死的人員,隻能作罷,等待往後家人前來憑吊了。在陵園中西北方一堵石牆特別引人矚目,上麵石刻著死者的人名及籍貫地址,比如延綏石井村某某,山西平遙某某,陝西山溪某某,京城幹兒胡同某某,京城張家某某等,一般古人的籍貫地址都比較簡單化。在明朝對死者越尊重,就等於是孝和忠,更會贏得眾人尊重,章子俊的這一波操作下來,把平安伯的聲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些戰死家屬,偷偷立生牌供奉起來,日夜香燭不斷。達延汗及郝日烈顏兩股人馬,慢慢地退兵,兵部侍郎曹參等官員的塘報不斷地傳送到朝廷,讓內閣及朱佑樘極大地鬆了口氣,也讓侵犯潮河川的另一支韃靼軍隊往後退去,順路又犯大同,為了接應深入河套的兩支人馬,又虜寇甘、涼。當前達延汗及郝日烈顏人馬匯集,人數加起來達十萬之眾。除了目前還剩下完好的五萬餘戰兵外,其餘都是一路劫掠而來的百姓,老弱病殘都被殺了,剩下的壯男當奴隸,女人當生育工具,生活在河套及長城內外的百姓也夠倒黴的,每一年都有兵災。達延汗的這一次進攻雖然受挫,為了配合北撤韃靼小王子命火篩部強結諸部迭寇大同、宣府。此時膽大妄為的章子俊把東勝衛及府穀的人馬匯合,在麻黃塔設伏,麻黃塔這個地方地勢複雜,其中有三條河流匯集,河道非常曲折,此時韃靼人馬已經到達納林川邊,從準格爾老山溝往北,必經三川匯集之地麻黃塔。京城,《大明科技報》又發文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繼東勝衛後一舉收回雲川衛,玉林衛、鎮虜衛。本報從前線送來的消息,明軍夜襲烏蘭溝的韃靼大軍,韃靼七萬人馬潰敗逃亡中,在這場戰鬥中韃靼雖然敗退,一月前從京城出師的三千士兵在守城時英雄作戰死傷大半,東勝城失守被破城,駐守太監季融下落不明。後在兵部侍郎曹參、主事吳夏中及平安伯的鄉勇軍反擊之下,韃靼潰敗逃亡。目前韃靼已經潰不成軍,各自逃命,平安伯大手一揮說道:“這一次要把韃靼趕出整個黃河流經地方,黃河是大明的母親河,絕不能被敵對勢力及外族所控,建議朝廷重新恢複雲川衛,玉林衛、鎮虜衛。還要收複英明神武的太祖七次遠征漠南之舉,大明的疆域是在貝加爾湖,完成當年太祖未完成的事業,複我中華之疆域。凡是阻礙大明偉大夙願之人,就是大明的敵人,國家敗類、民族的罪人,......。”內閣謝遷拿著這份報紙說道:“平安伯這是要做什麽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李東陽道:“於喬,報紙上的文章說說而已,當不得真,可是平安伯的事真的不好辦,但願大明沒有王莽,可是人家是大義在先,高舉太祖未竟之事,朝廷也不好反對,誰人阻礙就是秦檜第二。吾已讓陛下召見平安伯,這些年來朝廷有虧於他,論資曆也該是機輔也,請個封賞罷。”劉健已著兵部馬文升,調京營都督楊玉再派兵,出大同,抵止韃靼小王子在大同的三萬軍隊,阻斷達延汗的敗軍兵危大同。正當此時京師、真定、寧夏、榆林、鎮番、靈州、太原、海豐等處地震,震中山西屯留,朝廷急慌,調南軍入延綏,真定、太原補充防禦。達延汗七萬大軍在沙圪堵村匯集後,繼續往北撤軍,在這段時間裏,章子俊的兵馬也沒有閑著,調集所有火炮兵力在麻黃塔設伏,等待韃靼大軍的到來。大軍移動可不是一字長蛇行軍,而是方圓百裏內多路蜿行,韃靼兵遊騎四出,所到之處成不毛之地,寸草不生,所有能搬動的東西都成為韃靼兵的目標,搬不動的就燒光,就像是一場龍卷風,這就是兵災。在古代物資匱乏,所有東西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寒冬作準備,要不然很難能熬過天氣的嚴寒。為何韃靼人不事生產,隻知搶掠,也是沒法,當大雪封凍後,作為遊牧的蒙古人,需要大量的糧食草料,還要生活必須的鹽、茶、藥材、鐵及衣服,如果沒有這些就活不過下一年,為了生存隻能南下搶掠,幾百年來每一次的南下,就是為了能生存繁衍下去。在冷兵器時代,馬就是必要武器,而且還成為重要資源古代馬匹可不僅僅是單純的坐騎,它能被稱作“武器”是有原因的。在古代戰爭的文章中看到“馬革裹屍”、“金戈鐵馬”、“馬作的盧飛快”等和馬有關係的詞句,仿佛馬是古代戰爭中的主角。其實除了人和兵器外,馬的確是古代戰爭中最重要的戰爭資源。戰馬也有好壞,比如,在宋朝與金朝、蒙古,以及蒙古與金朝的戰爭中,戰馬的數量與素質,曾經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宋朝騎兵在女真鐵騎麵前不堪一擊,而女真鐵騎遇到蒙古騎兵又節節敗退,這是為什麽。與蒙古、金朝騎兵相比,宋朝的騎兵總顯的不值一提。由於沒有產馬地以及高質量的戰馬,宋朝在與遼、金、西夏、蒙的戰爭中,一直處於被動防守地位。兩宋時期,中原王朝以茶馬治邊,即用南方生產的茶葉來換取西南地區出產的戰馬,這條西南地區的國際商貿通道,也被稱為“茶馬古道”。它雖然不是起於宋朝,但卻在兩宋這一特殊曆史背景下,盛極一時。可是,由於西南地區交通不便,運輸困難,茶馬貿易所得戰馬,亦無法應付與金、蒙的作戰需要。南宋的騎兵質量越來越差。目前韃靼的戰馬可多是蒙古馬,蒙古馬雖然體型不大,但卻可以吃苦耐勞,長時間奔跑,適合騎士們長途奔襲、急速行軍。當蒙軍騎兵出征時,可以一次帶好幾匹馬換騎,這更增強了其續航能力。這一次麻黃塔設伏可不是雙方對陣那樣,而是全部分散開來,以營、連為單位各自作戰,在當前可沒有什麽電話、對講機、無線電什麽,分散各自作戰都是依靠人傳話,所以戰前規定,放過韃靼主力,劫掠後隊輜重及被俘獲的百姓。........007...23.(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