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奉天承運皇帝(下)
字數:3149 加入書籤
這一次皇上出動宮廷緹騎,大封平安伯,光是宣旨太監就來了三位。平安伯府一看這架勢也不敢怠慢,全府上下二百多人,全體出動,把京城來的宣旨太監以及一眾隨從儀仗,加上一路而來的地方官,有太原府尹、汾州府通判、呂梁知府、提刑按察使司、宣撫司僉事。延綏鎮署都督府府尹、各州布政司隨員、綏德延綏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按察僉事、綏德通判,榆林衛經曆知事、照磨等一大眾地方官員,跟隨著朝廷宣旨而來。第一份聖旨當然是給章子俊的,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平安伯章子俊收複大明六百多裏失地,同時在邊境屯田、種糧、開礦,營造大明第一條“榆綏鐵路、榆木鐵路”,豐功至偉,故爾賜平安伯奉天翊運推誠,加封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是明朝太子三少,最初負責掌奉皇太子的德行教育,為東宮輔臣,但這些輔臣多以德高望重的大臣來當(因為太祖朱元璋經常因事親征,考慮皇太子監國時,再設官僚製度,會生嫌隙,於是命朝廷大臣兼顧東宮職務: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久至,這太子三少演變成了一種職務,官職還不低,就說太子太傅屬從一品,能評上“東宮三師”榮譽頭銜的自然也都是級別很高的大佬,也就是說,給一些大臣“東宮三師”的榮譽頭銜嘛,可以這麽理解:你這人學問太好了,功勞太大的,皇帝太信任你了,都信任到能放心地把培養儲君的任務交給你了。但是呢考慮到你還有軍國大事要處理,所以教導太子的任務嘛不需要你完成。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很奇怪的情況,有的皇帝沒有孩子,也封大臣為“太子太傅”;還有的皇帝還是小孩的時候,一些大臣就被封為“太子少保”…既然是榮譽頭銜,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退休或去世後給他們追授這個職位自然也很合適。第二份加封聖旨是給章子俊家人的,奉天誥命皇帝,製曰:平安伯妻姚氏為一等國夫人,其兒章寶加封都指揮使、二公子章耀,三公子章順,六公子章亮、九公子章鶴加封百戶。看到沒有,給章子俊的聖旨是敕曰,還加封了一個奉天翊運推誠,這個就是給功臣的封號,凡以功封公、侯、伯爵者,皆可得封。給鐵券,歲祿以功為差,蔭其子孫。也就是說,以前這個半吊子的平安伯,總算有了丹書鐵券,可以傳給子孫了。給其妻兒的是製曰,還是奉天誥命。就是說,這些封賞都是精神上的獎勵,是皇帝任命當朝官員,授贈給官員家屬的榮譽證書。沒什麽鳥用,唯一能有用的能提高家庭門楣及個人地位。可是能獲得這種“榮譽證書”的家庭地位都不低,獲得一個誥命也就沒什麽重要的,最多在幾十年後,在自己的墳頭碑上寫上什麽什麽誥命而已。接下去就是詔曰:是詔告天下時用的,凡是有重大政事需布告天下臣民時,自太祖朱元璋之後,開始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製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用的,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時,都以“皇帝製曰”開頭。“製曰”隻用於宣示百官,不下達於普通的百姓。還有一個是敕曰:有告誡的意思,皇帝給官員加官進爵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切不可自滿。先不管皇上怎麽個曰來曰去,章子俊本人及其妻兒,朝廷給出的封賞都是一種榮譽頭銜,並沒有其它驚喜。可是一路上跟著前來祝賀的各路地方官員不下幾百人,其中的奧秘不是平安伯能封多大的官,而是朝廷沒有把平安伯列入“恐怖主義名單”及反賊中去,還得到了嘉獎。在這西北之地,要想自己過的好,就得緊跟著平安伯啊,人家雖然沒有實職,可是地位高啊,產業大,錢財巨,勢力雄,不得不聽從和跟隨啊,無奈啊,距京城皇上太遙遠,可是離平安伯卻很近。平安伯在榆林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些年來可以說把整個延綏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肉眼可見的速度改變了吃、住、行的方式。特別是在住的方麵,以前整個延綏地區沒有多少正兒八經的房舍,大多數全是地窩子以及各種窯洞,自平安伯的到來後,興起了辦磚窯的燒磚瓦,加上新式窯爐,燒磚變的很是省力省時,從製磚坯到燒製出窯多是流水線“一條龍”,連運送磚坯都是軌道小車滑輪,還有這裏的大片的黃土很適合燒磚,特別是無定河南岸的龍鎮、窯村這一邊的黃土富含高嶺土和蒙脫石水雲母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及氧化鈣、氧化鎂等,這些成分很適合生產水泥、燒製粘土磚等建築材料。為什麽叫新式輪窯,原本出現在民國時期的紅磚燒法,提前幾百年到來,燒磚就不用窯了,而是露天燒製,不潑水,就成氧化的紅磚。免窯的燒法,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燃燒用的不是木柴,而是黑色的煤碳,從窯爐的頂部小孔中慢慢添加。這跟以往的窯爐都不一樣,燒製後也不用水冷卻,而是自然冷卻,所以出來的磚是紅色的紅磚。在製坯方麵,也製作了許多手搖製坯機器,壓滾輪傳動,用鋼絲切割,反看古代製坯,都是木框加上腳踏成型,再脫坯,一次一塊,很是繁瑣,產量不高。燒磚時,在窯裏燒,高溫用水塑形成磚,為青色。燒磚的數量也是根據窯的大小而定,費時費力,成本很大。章子俊用這些紅磚,雖然粗糙了點,質量上也不是很好,主打的就是成本輕,能大量生產出來,總比土坯強上百倍,加上水泥灰漿建造了大批的工廠的廠房,兵營的營房,商業街上的店鋪住宅等。在吃的方麵,當前的整個延綏地區,很少鬧饑荒有人會餓死了,這種改變在這二十年間不知不覺中完成,起先大部人都沒有注意到,可是如今回頭一看,才知道原來平安伯為此做了許多。弘治六年開始,朝廷停止了對延綏地區的輸糧,反而從榆林地區反輸給朝廷邊糧,對此戶部主事冀倚、江西按察使王霽、南京戶部尚書潘榮等聯名上書,推廣榆林邊衛的屯糧,用於內境,大力鼓動民間種植“高產糧”,取消各種養殖稅。後然得到了內閣大學士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上疏說:今承平日久,好象無事但其實工役繁興,饑荒遍布,科斂百出,士馬罷敝,百姓困窮,將來之患,灼然可憂!皇上高居九重,眾言官皆怕有罪而沉默,我等如果還不上言,還有誰會上言呢糧是國之根本,大力推廣雜糧種植,放開民間各行養殖,大免之各項雜稅。到了弘治八年後,這項複製延綏經驗引入內地,采用平安伯的方法進行土地改革的方法不了了之。因為在個人用地麵積不能超過百畝,皇親國戚也不例外。這樣的法令就是一個“馬蜂窩”。除非朝廷也能進行全國的土地改革,可是為什麽在延綏邊關可行,卻很難在湖廣蘇杭推行呢因為在榆林外有大片的荒地及無主土地,在整個河套地區,是土地在等著人去開墾種植,反過來在內地,可開墾的荒地不多,大部已經全是有主之地,糧食產出已成定量,有錢有勢人家,隻能兼並別人的土地來提高自個的收入。加上各地分封的多如牛毛的皇親占地,這要是改革下去,朝局就不穩了。當前就數整個榆林地區的交通最為發達,除了榆綏、榆木兩條小火車鐵路外,還有能行車馬三丈寬,水泥大馬路駛道,從榆林直通綏德。榆溪河加上無定河的水道,把榆林、魚河堡、平安鎮、鎮川、米脂、綏德連在一起。重要是大批量的河船運送著大量的礦石,有煤石、鐵礦石、各種石料,最多的就是大量的鹽礦,這種鹽礦石可提煉作食用鹽外、還能做出食物防腐劑,也是製堿、鹽酸和氯氣的原料。最後一紙聖旨是針對平安伯府在外的三處書院,獲得朝廷的庇佑,就是說獲得了朝廷正式教書的文書,納入到了國家正式院校的範疇中,要知道此時的各地書院都是私創的,跟官府的社學不是一回事,天順、成化時期以書院倡邪學下令毀天下私創書院。而這一次朝廷卻對章子俊創辦的平安鎮科技學堂,山西汾州府石樓書院,山東鄆城商貿城書院得已認可,納入地方縣學教學範疇,有縣學教官管理。章子俊接旨後隻是微微一笑,知道是內閣中的幾位大佬用來剝奪這三處學校的教育權,因為當前大批的年輕文人因為科舉無望,都投奔到了這三處學院進修,畢業後出來就會獲得“高薪”工作,雖然不是進入朝廷體製內做官什麽的,卻是能在某一地,某一個部門內“做官”,其職位不小在某一地做官。........007...23.(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