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接機三人組

字數:4507   加入書籤

A+A-


    “我爸沒給我打電話啊。”斐一班被韓女士醋得莫名其妙。

    “我剛剛問你,你不是說打了嗎?”韓雨馨表達了自己的疑惑。

    “你什麽時候問的啊?”斐一班說,“我爸是在離開馬爾丁工廠的時候給我打的視頻啊。”

    “那都已經五個小時了,他到了伊斯坦布爾就誰也沒說一聲?”韓雨馨覺得這種情況有點不合常理。

    斐國琛每次坐飛機,都一定會在到達的時候給她打電話報平安的。

    “我爸給我彈視頻的時候,林總工也在旁邊說話。”斐一班想了想,“估計到了伊斯坦布爾就是林伯伯給聰義哥打電話,我爸在旁邊說話了吧。”

    “那我去找聰義問問。”韓雨馨急匆匆地走了。

    沒多久韓女士就回來了:“聰義說,也沒有給他過打電話。”

    “那在馬爾丁的時候給他打過了嗎?”斐一班追問了一句。

    “也沒有。”說完,韓女士就開始急得團團轉。

    “那他倆到了伊斯坦布爾可能就是信號不好,或者有什麽事情要忙唄。”斐一班拿出手機查了一下。

    他買的機票,差一下航班信息還是很容易的。

    航班信息顯示,飛機是準點起飛的。

    而且會比預計時間,提前20分鍾到達。

    “早點20分鍾啊。”斐一班想了一下說,“這樣的話,應該還能趕上我買的第一個接續航班,航班要是準點的話,還擔心他們不一定能趕得上。”

    伊斯坦布爾飛多哈的接續航班,斐一班直接買了兩個。

    第一個接續航班是間隔不到一個小時,斐一班怕斐廠長和林總工趕不上,就還買了另外一個。

    兩個航班中間隔了八小時。

    沒趕上第一個的話,就要在機場幹等差不多九個小時,得再過一天才能到家。

    斐一班把查到的信息給韓雨馨看了看:“你放心,照這個情況,還有半個小時就到多哈中轉了,到時候你再打電話問問怎麽回事就好了。”

    “不會有什麽事情吧?”韓女士整個一個大寫的焦慮。

    “坐飛機能有什麽事?”斐一班反問。

    “哪有什麽是絕對安全的?不是還有各種空……”韓女士沒有說出【空難】這兩個字。

    “啊喲誒,那是極小概率事件,是出門被車撞死的概率的11375,是癌症致死概率的1220000,是中風及心血管問題致死率的1440000,就和你走在大街上,忽然被高空墜物給砸死的概率是一樣的。”斐一班給韓女士做了一個科普。

    “你個死孩子,幹嘛說這麽不吉利的話?”韓女士語帶不悅。

    “這不是你自己先在那裏團團轉的嗎?”斐一班說,“我安慰你還有錯啦?”

    “算了,不說了,能趕上第一個接續航班的話,今天夜裏就到了,對吧?”韓女士明顯高興了一些。

    “是的,韓女士。”斐一班驕傲地加了一句,“我簡直是航班預訂小天才。”

    擺明了是在求誇。

    奈何韓女士現在沒有誇兒子的心情,留下一句,“那有飛機降落消息了你給你爸打個電話”,韓女士就準備去廚房看看做什麽菜。

    “那不能夠啊!這個電話要是我打了,你得多吃醋啊。”斐一班調侃親媽,“怎麽都得是阿斐哥給馨妹打電話才對。”

    “你這次回來,怎麽光長了一張嘴?”韓女士因為不好意思,略微有些惱羞成怒。

    “怎麽的?”斐一班繼續嘚瑟,“羨慕你兒子我的八塊腹肌啊?”

    “我哪句話讓你聽出來羨慕了?”韓女士又氣又笑。

    “你說我光長了一張嘴,”斐一班說,“難道不是羨慕我吃不胖嗎?”

    “瘦的和竹竿似的。”韓女士氣氣地說,“你不說話,別人還以為你是非洲難民。”

    “啊喲誒,韓女士,你兒子都成非洲難民了,你難道不應該接濟一下嗎?”斐一班找準了機會,就直奔主題。

    他前兩天問過林聰義了,這次爆炸,並沒有對鎖廠造成致命的打擊。

    也虧得韓女士和斐廠長是做生意很小心的那種人。

    動不動就買各種保險。

    有一部分訂單,在取消的時候,並不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

    這麽一來,雖然要倒退,但也不至於倒退太多。

    韓女士和斐廠長原先那個想把國內的三個廠子都賣掉,轉型做智能鎖的計劃,搞不好,還是可以繼續實行。

    國內的三個廠子,年產值加起來,差不多18個億。

    之前和幾家談聯合收購的價格,也是18億。

    聽起來斐廠長和韓女士好像有點虧。

    但產值和利潤,並不是一個概念。

    鎖並不是暴利的行業,一年的利潤能有個1.8億就非常了不起了。

    這1.8億的利潤裏麵,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應收賬款。

    這也是為什麽,開工廠富起來的那一撥人,生活都比較節儉。

    買鎖的人可以欠工廠錢,工廠卻不可能拖欠工人的工資。

    所以開工廠,有很多都是被應收賬款給拖死的。

    所以,收購的價格,也不是根據年利潤的十倍來算。

    按照幾千萬的年利潤來算,18億的收購價格,就是個非常不合理的天價。

    但鎖廠,是重資產的實業。

    這18億裏麵,還包括工廠裏麵的生產設備,以及廠房和土地。

    這些,其實才是工廠主真正的“底氣”所在。

    一家it公司要是倒閉了,很可能一無所有。

    一家工廠就算經營不善,剩下的資產也還是可觀的。

    這麽算起來,18億的這家價格,就是雙方都比較能接受的合理範圍。

    這個價格,涵蓋了國內的全部三個鎖廠。

    出事的土耳其工廠,本來也不在出售的計劃裏麵。

    所以並不會對國內工廠的總價值,產生多大的影響。

    隻是,為了善後,除了搭上馬爾丁工廠的所有資金和設備之外,國內的工廠,還搭進去了三個億。

    這樣一來,工廠的價值,就降到了15億。

    縮水是肯定縮水了。

    從大局上來說,影響並不大。

    原來想要聯合收購的,現在仍然保有強烈的意願。

    隻是,沒有了土耳其工廠後續的穩定現金流,再把國內工廠賣了做智能鎖品牌,就會束手束腳。

    斐一班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經過兩個月的研究,他覺得後續現金流並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