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〇章 索要邊鎮 (3)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A+A-




    太皇趙佶為何沉默不語?因為太皇趙佶也不想割讓中山、河間二鎮給金人;但是,太皇趙佶回京不久,對外麵的情況不掌握,預判不了不割讓中山、河間二鎮所能帶來的後果,怕說了自己的意見後,作為兒子的趙恒不好違背,堅決不割讓中山、河間二鎮,再引得金兵入境,就麻煩了。所以,趙佶沉默不語。
    欽宗趙恒見趙佶沉默不語,也不好堅持再問,遂告辭出了後宮。
    欽宗走後,太皇傳旨,令護送起返京的高俅高太尉即刻入宮覲見,不得有誤。
    高俅自趙佶還是端王時就服侍在趙佶身邊。趙佶也甚是欣賞高俅,提拔著高俅擔任了殿帥府太尉。高俅知恩圖報,對太皇趙佶極為忠誠。
    高俅奉詔,來到後宮,覲見太皇趙佶。
    高球跪伏在地,扣頭不止。趙佶見狀,忙道:“太尉乃自己人,何須多禮,快快起身。”高俅爬起身來。趙佶過來,攙了高俅的手,拉到自己身邊的一張座椅上,讓高俅坐下。高俅感激萬分,泣淚齊下。高俅道:“太皇喚臣入宮,有甚旨意,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太皇笑了笑道:“高卿言重了。現在咱們主仆二人,已遠離廟堂,朝廷的事,讓皇上他們處理去吧,咱自家人就是拉拉話而已。”
    對趙佶的話,高俅不信。高俅心裏清楚,太皇返京後,首要的是疏遠大臣,不使聖上有看法。現在,太皇之所以緊急召見他,必然有事。
    高俅望著太皇趙佶道:“太皇在上。臣自出道,便跟隨在太皇身邊。臣乃孤兒,不知父母為誰;為了生計,不得不周旋於大戶人家。是太皇拔臣於底層,抬舉臣做了殿前太尉。這些年來,臣雖有過個幹兒衙內,實乃臣之叔伯兄弟,其意也是為了延續高氏香火。無奈,衙內不成器,前些年因糾纏於林教頭之娘子,被人暗中廢了,後死於疾病。目今,臣依舊是孤身一人,太皇於臣,有再生之德,再造之恩,臣感激不盡。太皇在上,臣既食太皇之俸祿,必擔太皇之憂愁;至此多事之秋,定將盡忠盡孝,報恩於太皇。”
    高俅的此番話,說得甚是誠懇,趙佶也為之感動。趙佶輕撫著高俅的手道:“高卿啊!你的忠誠,天地可鑒,日月可表,朕心裏盡知。實不滿高卿說,朕未禪讓前,曾有許多禦史,多次彈劾你,請朕罷免你殿前太尉職務。這些大臣,哪裏知道朕與卿之間的感情?朕南去亳州上香,卿聞聽後,親率兵馬,前去護衛,便是明證。”
    高俅道:“此乃臣職責所在,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太皇點頭。點頭畢,續說道:“朕雖禪讓於皇上,然朕還在宮中,許多事情,皇上常來請示,這讓朕有點無所適從。”高俅道:“此乃自然。朝中大事,還得太上皇定奪。”趙佶道:“朕既然禪位於皇上,許多事情還是還是皇上自己定奪的好,朕不好再幹預;但有些主意,還是要出的。”高俅見說,點頭道:“太上皇說的是。”
    趙佶點頭,隨後說道:“高卿啊!朕急招你來,是有件事情,想聽聽高卿的意見。”高俅道:“太皇請講,臣洗耳恭聽。”
    太皇趙佶遂將金人催要中山、河間二鎮的情況告訴了高俅,最後問道:“臣以為該如何?”
    高俅見說,想了想後道:“太皇在上。中山、河間二鎮,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可割讓給金人。作戰憑的是什麽?憑的是地理。前些年,宋江占據梁山,憑借八百裏水泊,屢拒朝廷兵馬,最後不得不對之招安,才算解決了梁山之患。相對於宋江,女真要強悍許多,假如沒了北方邊鎮,女真兵馬長驅而下,汴京危也。”
    趙佶見說,大慌。
    高俅安慰道:“太皇在上。即使是朝廷與女真再起戰端,也非多大的事情。朝廷上有百萬兵馬,有黃河天塹,金兵未必攻得破;即使是女真兵馬攻破黃河天塹,兵臨汴京城下,太皇也無需憂慮,臣提一支勁旅,護送太皇撤往江南,仍擁有大片國土,足以和金人周旋。”
    太皇趙佶還是驚慌未定,顫言道:“宋金之間還是再未起戰端的好。”前次金兵入侵,兵臨汴京城下,把趙佶嚇得不輕,趙佶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所以,聽到高俅再次傭兵護送其撤往江南的話,近乎於不能接受。
    高俅見說,解釋道:“隻是說萬一;現在情況遠不至於那樣。”趙佶點頭道:“是呀!是呀!關鍵是金人索要中山、河間二鎮。若將中山、河間二鎮割讓於金人,自然不是事情了;然朕心有不舍,真不想割讓中山、河間二鎮於金人。”
    “拖!”高俅道:“那就拖。以拖待變。”
    趙佶問:“怎麽個拖法?怎麽個以拖待變?”
    高俅答道:“若金人前來催要,就答應割讓中山、河間二鎮於他;但在執行過程中,暗囑中山、河間二鎮知府總兵,拒不交付城池。現在對金人之策,隻能是口惠而實不至,反複多次,金人也無可奈何了,從中或許會生出許多機會來,這就是臣所言的‘拖’、‘以拖待變’”。
    趙佶見說,眨巴著眼睛,望著高俅說道:“高卿所言,可行?”
    高俅點著頭道:“可行!不是咱朝廷不割讓中山、河間二鎮於金人,是地方和民間不允也!地方和民間不執行,朝廷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幫著他金人做點工作就是了。”
    趙佶想了想後,覺得還行,這是目前唯一不想割讓中山、河間給金人的辦法了。
    趙佶和高俅又說了陣話,高俅告辭,出宮去了。
    第二日,太皇喚欽宗入後宮,說了他對割讓中山、河間二鎮的意見。欽宗聽後,正與他心意相符,遂在與太皇說了陣話後,也告辭回殿,準備派人前往中山、河間,傳達明麵上和朝廷保持一致,暗中拒不割讓城池的旨意。
    這個時候,金國使臣蕭仲恭等十多人組成的使團,來到汴京,請求麵見宋欽宗趙恒,索要前番約定的戰爭賠償金及宋朝答應割讓給金國的中山、河間二鎮。
    對於蕭仲恭而言,在金主完顏吳乞買派他前往宋朝做使臣時,心裏還是犯嘀咕的。雖說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終究是到敵國去,風險還是有的。
    通過金國滅遼、攻宋,蕭仲恭已經看出來了,金國的兵力遠在遼國、宋朝之上。遼國作為遊牧民族,長於騎兵、善於弓箭,即便如此,都未能抵擋住金國的攻擊,亡種滅國了;宋朝作為中原古國,崇尚禮讓,以文治國,怎麽可能抵擋住女真野蠻的攻擊?基於此,在蕭仲恭心裏,已經清楚地判斷出宋金之間,誰強誰弱了。蕭仲恭在降金後,已經打定主意,就做金國的臣子了,安安穩穩地混吃等死就是了。令蕭仲恭沒有想到的是,金主完顏吳乞買會派他一個歸順才一月餘的契丹人。蕭仲恭擔心此次使宋,一言不合,把命給送了。
    蕭仲恭出發後,就派人先行趕往汴京,打探情況。在蕭仲恭行進的過程中,前方打探消息的人已返回到半途,和蕭仲恭匯合了。從先行打探消息的人那裏,蕭仲恭得知宋朝朝廷的情況,太師耿南仲、太宰張邦昌、同平章事唐恪等人主和,提議盡快割讓中山、河間二鎮,與金國保持良好關係,避免兩國發生戰事;而以禦史中丞秦檜等為主的主戰派則反對割讓中山、河間二鎮。
    蕭仲恭掌握到這個情況後,決定到汴京後,先拜會耿南仲、張邦昌、唐恪三人,由他們出麵,引薦自己麵見宋朝皇帝,這樣才穩妥點,不至於被宋朝主戰的官員們給辦了。
    所以,蕭仲恭在抵達汴京後,首先拜會了太師耿南仲。
    對蕭仲恭,耿南仲極為熱情,招待甚周。
    為割讓中山、河間二鎮,耿南仲等人在殿堂上已經奏請多次了,然欽宗並未給予他們明確答複。夜長夢多,耿南仲等人也怕因為未割讓中山、河間二鎮而引發宋金戰事,急得不得了,終於等來了金國的使臣,這如何讓耿南仲不高興萬分?
    耿南仲設宴招待蕭仲恭,態度甚是謙卑。耿南仲道:“上使遠道而來,多有辛苦,卑職略備薄酒,不成敬意,還望見諒。”蕭仲恭客氣地大道:“金宋兩國,山水相連。締造合約,友好交往,有益於兩國百姓,既是再辛苦,卑使也不敢有所怨言,惟願太師從兩國長遠利益出發,奏請貴國皇上,盡快割讓中山、河間二鎮,建立兩國友好關係,造福兩國百姓。”耿南仲道:“那是自然,卑職盼望上使到來已經很久了。可以肯定地答複上使,既然宋金兩國已經就割讓中山、河間二鎮達成約定,就一定會執行的。上使初來咋到,且先歇息一二日,卑職明日即覲見聖上,奏請割讓中山、河間二鎮,引薦上使入宮麵聖。”蕭仲恭道謝道:“多謝太師。待卑使完成本次使命,再與太師把酒言歡,共訴友情。”
    當日宴畢,耿南仲安排蕭仲恭歇息。
    第二日,耿南仲約上張邦昌、唐恪二人,入宮麵聖,奏報金國使臣蕭仲恭抵朝,催要中山、河間二鎮。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