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他去
字數:4315 加入書籤
一場靖康之難,大宋不破不立。
如今太後,靖王推動的一係列舉措,別說身在局外的很多百姓看不懂。
連趙佶和李綱也看不懂。
金人攪局西夏,健兒在苦寒之地廝殺,監國太後和靖王冒險出海,為大宋尋找高產作物。
梁揚祖挨著一個個地方一個地方主持各府,路民意代表推選。
四個月時間,李綱巡視了江淮,兩浙。
到臨安,少不得拜望太太上皇趙佶。
臨安學府已然一副繁華氣象。
有趙佶這個才子皇帝做招牌,不僅有無數學子到臨安求學,更有大量藩屬國王族,官員到臨安學習官話漢文。
“上皇,臨安這個學府山長,可還習慣?”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趙佶搖著頭,被俘以後的種種屈辱,仿佛曆曆在目。
歸來以後。
一朝天子一朝臣。
哪怕太後是他的兒媳婦,如今的大宋,也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微臣也很不習慣,現如今的朝廷,事無巨細,連村寨宗族也在細致盤整!”
“哦,盡有這種事,說說看?”
畢竟是自己傳下去的江山,趙佶表麵退隱,其實對梁揚祖的改革非常上心。
大宋複興報每期都在觀看,不漏掉每一篇文章。
“上皇,您看啊,從山東政治改良開始,縣衙就必須派遣派出司法機構深入鄉鎮,族法,宗規,一律不得代替國發,任何族法不得違背大宋律法,宗族內部也隻能用經濟手段懲處,不得濫用私刑!”
“這個朕聽說了,山東推行時候,各地畏懼靖康武三軍,推行很順利,很多宗族勢力很強橫的地方,就遇見了麻煩,官員不願意去得罪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未來的大宋官員政績考量,是需要民意代表評議的。
推動各種道路,水利建設,也需要宗族勢力支持。
北方戰亂過後,百廢俱興,宗族勢力單薄,構不成阻力。
南方就麻煩了。
宗族勢力很強橫,尤其是家裏出過朝中重臣的家族,家族的產業,農田,人口占據一個縣或者橫跨好幾個縣的比比皆是。
李綱最近巡視,發現好些個地方官員很多不願意得罪宗族勢力,派出的司法機構如同虛設。
拿下了,他們還很委屈。
既要依靠宗族,發動民力,選舉民意代表監督政務,又要整治宗族,這不是悖論嗎?
弄的李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性子急的李綱等不及朱璉和李敬回來,就跑來找趙佶吐槽。
“李卿家,你是知道的,朕剛繼位的時候,也是勤政愛民,可是朕運氣不好啊,沒碰見宗澤,李敬這樣的幹才,反而被一群奸佞湖弄了!”
原本還擔心趙佶到了臨安,被遺老遺少那些儒腐哄著複辟,如今聽見趙佶這麽說。
李綱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看來趙佶這幾年在金人哪裏的苦沒有白吃,回來時候急於掌權又被李敬蠻橫的舉動嚇住了。
開始麵對現實了。
“笑什麽笑,朕是說,如今能親眼看見大宋的太平盛世,朕很欣慰,你也知道,昔日朕喜歡出宮微服私訪!”
不是李綱想笑,他是實在忍不住。
出宮去玩就是玩,跟著幾個奸佞妓院廝混都搞的舉國皆知,居然厚著臉皮說自己微服私訪。
看見李綱大笑,還不以為意。
“論說,臨安不是都城,沒有昔日的汴梁繁華,可是這才太平幾日,街道上各種海產,南洋,西洋的各種珍奇貨物,三司的精鹽,鐵器,水車配件,那些傷亡士卒和家卷搞出來的蜂窩煤,鹹魚,海產,李家的瓷器,水泥,奶粉,南洋水果,雜貨,比大宋之前各位祖宗在世時候,不知繁華幾何!”
都是人,誰也不能做到不食人間煙火。
別看大宋發行了那麽多金元,銀元,街上的稻米,布匹,不僅沒有漲價,還略微降價了。
南洋的稻米一年三熟,產量很穩定。
西洋多了港口和藩屬國,不僅可以販運茶葉和瓷器,鐵器,西洋的棉花紡織城棉紗,運到福建,臨安再織成布匹,隨著李家各地鋪設的批發市場,低價優質的提供給宋人。
富裕的不光是各種作坊和商戶的東家。
吃飽穿暖的宋人越來越多。
各地巡視的李綱當然感覺得到,他甚至能感覺先行政治改良的山東,大量人口投入從軍,航海,沿海工坊中掙錢,即便在家的也在組織開礦,組織大麵積種植茶葉,水果,大蒜等等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更加富裕。
“當下大宋治國的方向無錯,雖步伐激進,無傷大雅!”
“謝上皇,你這個茶很不錯,福建的吧?”
到了臨安以後,趙佶日子還是很愜意的。
朱璉雇傭了一些汴梁城逃出來的宦官,也派遣了一些官仆去伺候趙佶和他的嬪妃。
這些人都不用趙佶花錢養。
隻是趙佶有些心疼當年命人在江淮,在福建經營的茶園,包括臨安的茶園,全部被鄭憐玉,喬淑雲,還有幾個女兒占了,從金國回來晚了,眼睜睜看著茶葉賣了一個天價,毛都沒撈到一根。
雖說女兒和媳婦孝順,自己喝的什麽茶都不缺。
心裏不得勁啊。
兩人正在喝茶閑聊。
誰知道梁揚祖蹦跳著來了。
“太太上皇,李相,大喜啊,我宋軍在沙洲大捷!”
真是見了鬼了。
趙佶心裏不由的冒酸。
輪貪玩,自己比朱璉,趙柔嘉也不算太過啊。
明明朱璉帶著女兒都玩到海外去了。
當年朕而已隻是出宮在汴梁城裏玩。
結局不一樣,宗澤帶著大軍,半個月時間拿下西夏,為大宋開疆拓土不說,還跟金人大打出手。
完顏宗翰都吃了一個大虧。
“同喜,同喜,宋軍鋒銳無人可擋,西夏疆域回歸華夏,宋人再也不會遭受異族欺辱!”
李綱嘴上雖然附和著梁揚祖說大喜。
眉頭皺到一起去了。
西夏之戰,嶽飛,韓世忠比他的鋼字軍打的好也就算了。
如今劉錡也比他的欽命軍打的好。
想起昔日阻撓劉錡所部升格欽命軍,從西夏戰報看,劉錡的表現遠好於折彥質和鍾彥鬱帶的欽命軍,感覺臉打的啪啪的。
“天佑大宋,有太後這般雄主,靖王這般強臣,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西夏之戰,未開打就成竹在胸,史上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