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君臨(四)繼位分封

字數:2735   加入書籤

A+A-


    “臣等拜見國君!祝我邘國國運昌隆!”

    經過王畿月餘的周旋,於正等人終於辦成了冊封之事,辭別了小宗伯和井氏宗族,他帶領著眾人再次急急忙忙趕回了邘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繼位大典。

    邘國重新得到王室冊封,成為諸侯之一,自然邘邑上下人人皆是喜悅不已,不少邘氏老人更是喜極而泣,紛紛前往宗廟之中告慰祖先。

    遺憾的是此次於正得到冊封的邘國封爵隻有第四等的“子爵”,跟原本的“公爵”整整相差三個等級。

    原本王子鄭得到於正的刻意親近和投效,是非常積極地樂於促成此事的,畢竟冊封諸侯對他威望的提升也有所幫助。更是張嘴許下“侯爵”或者“伯爵”的承諾,樂得於正連連道謝,大方地奉上了眾多獻金。

    但是之後隨著鄭國使臣的不斷求見,揚言若是於正得到了與鄭國平起平坐的“伯爵”,甚至更高的“侯爵”,那麽鄭國是堅決不會承認的,更威脅有可能會重演當年的周鄭交戰故事。

    這時王子鄭暗弱的性格便開始顯露,他沒有魄力真的去徹底得罪王畿附近的大國鄭國,害怕真的再次發生周鄭交戰之事而為此擔責,根本上也是對重新立國的邘國能抵抗鄭國沒有太大的信心,因而便真的退讓了。

    若隻是“子爵”或者“男爵”,隻要繼續向鄭國俯首稱臣,每年照舊獻上貢金,那麽鄭國就有可能會予以承認。

    這是王子鄭給於正的回應,也是他兩頭妥協的結果,自然其實兩方都是不滿意的。也隻有王子鄭本人,還自以為他完美解決了難題。

    見辦法用盡,最後也隻能得到這樣一個結果,於正等人更多也是無可奈何,隻能是拿著好不容易得來的王室的“冊命”走一步看一步,先回邘邑說。

    邘邑眾人包括邘氏宗族對此倒是持樂觀的態度,雖然不是祖先的“公爵”,但“子爵”同樣也是諸侯,彰顯著邘國又重新複國了,再不是附庸之邦了。故而倒是急不可耐地要給於正擇一吉日,舉行繼位大典。

    先前城中對於典禮之事也是早有準備,黑山石城邑中於正的妻兒家眷,以及宮之奇大夫一家,甚至百裏奚的故友蹇叔等人也都早已被接到了邘邑,一同共襄盛會。

    可喜的是,因為於正已經達成了諸侯的成就,即便隻是“邘子”,宮之奇卻也是說話算話地主動投入了麾下,而蹇叔也在百裏奚的勸說下,一起同殿為臣。

    這三人,連同原黑山的六部主官,端木容、西門吉、左林、義寧、元銳、施展以及計察七人,總計十人,一並被於正恩賞賜於了“下大夫”之爵,也就是日後《邘國史》書中所記載的立國“十大夫”。

    而宮之奇、百裏奚、蹇叔三人因為年紀略大,因而也被稱為“三老”,算是家臣中的智慧擔當。

    《禮記·王製》中其實對天子和諸侯士大夫的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

    “天子三公、九卿、二夫、八十一元士(上士)。

    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隻是如今禮崩樂壞,各國士大夫的數量都普遍超額,於正自也有樣學樣,重新立國第一次分封就封了“十大夫”之多,上士也是封足了二十七人,中士和下士之爵更是足有百人之多。

    就這,還有人為他們的將官叫屈呢,比如左濮功勳卓著,怎麽新來的三個老頭都能封“大夫”,他們的左濮大人就不能呢?

    這自然是經過於正考量過的結果。一來左家若是父子二人共同封為大夫,便立即成了這邘國之中的第一名望之家,未免聲勢太過。二來左濮畢竟還年輕,也要適當壓製使用,以免將來有封無可封之憂。

    封完家臣,妻妾自然也是要有封賞的。

    本來於正是有平妻的打算的,可是家臣們特別是那“三老”大夫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本就是要傳告天下,重新樹立邘國威望之事,務必事事正統,若出此事,豈不貽笑諸國。

    三老還是從禮製的角度規勸於正,今時不同往日,身為國君的於正更要以身作則。

    考慮到今天是喜慶日子,特別是宮之奇和蹇叔二人剛剛投效,於正也不欲君臣之間爭個麵紅耳赤,便也隻能不甘不願地認了下來。

    《禮記·昏義》:天子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諸侯的姬妾可以有很多,但是夫人卻隻能有一位。

    結果還是出身高貴的燕姞為邘國夫人,至於為他誕下一子春蘭,於正也隻能用“如夫人”這樣模棱兩可的稱號來安慰一下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