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齊又伐鄭(四)朝堂動亂
字數:3137 加入書籤
“主君,國君遣人來請,問候主君的傷情,順便也請主君上朝議事,說有要事相詢!”
申侯此時已從那被綁的幾人口中得到了消息,知道的確是國君派了人來密切監視自己的行蹤。突然又聞聽此言,心中有些不安起來,眼神更是不自覺看向了亭中幾人。
這幾人也已自爆家門,卻是那新複興的邘國之“間”,屬於一個叫“情報司”的司衙。
“間”這一行為在此時已不陌生,甚至普遍為各國所熟知,無論是戰前,戰中,戰後都有間諜的影子。
例如楚武王時期,楚國攻伐絞國,羅國幫助絞國共同抵抗楚國,派伯嘉去偵查楚力,伯嘉就充當了間諜的角色,伯嘉“三巡”楚軍人數,最終把情報報給羅國。
而政治活動中,“間”的使用範圍就更廣了。
魯國的慶父通過兩次秘密刺殺的方式,為自己在權力爭奪中謀求利益;未來晉國晉文公派醫官衍毒衛國衛成公,除掉這個障礙,為自身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都屬於用間。
於正之前在王畿勾結小宗伯用毒,傳播流言,也是受這些事件的啟發,同樣屬於“用間”。
今日,邘國協助聯軍攻打鄭國,自然這用間之計也是少不了的。
申侯麵帶猶疑,倒是手下門客還算冷靜,分析道:“主君是國君的重臣,如今朝堂難有定計,國君欲覓主君相詢也是正常的。主君切莫中計!”
“然也,關心則亂,國君尋我議事本就正常之事。”申侯也反應過來,趕忙調整自己的心態。
“不錯,申侯所言甚是,可如今形勢,晉、楚遲遲未見來援,申侯可有良策說動兩家。若是不能,申侯便當為自己的後路考慮了。”
言下之意,鄭國萬般無奈之下,犧牲一個大夫也絕對是在考量中的。
申侯不答,轉頭囑咐手下們緊緊盯著院中這些人,自己卻不敢片刻耽擱,出了小院去朝見國君了。
院子由府中勇士重重包圍、把守,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而為首的邘國之間則渾不在意,尤能怡然自得地在院中小酌起來。
手下擔心地小聲問道:“大人,這申侯真的會放下鄭國的榮華富貴跟我們走嗎?”
“且耐心等著便是。”
夜色擦黑,申侯方從宮中歸國。
“主君,情況如何,國君是何態度?”手下門客關切問道。
“國君心焦,頻頻問計於我,我答願去楚國乞師,可國君又借口不讓。結果整整一天,也沒想出什麽良策來。”申侯無奈道。
“再這般下去,國君或許真的會犧牲我來向齊國求和。”申侯再無早上那般自信,心中被種下的猶疑種子,如今已經開始漸漸發芽。
“我有一計,或許可以試探出國君心意。”一門客出謀劃策道。
“且說來聽聽!”申侯急忙回道。
“府中管事,仗著主君的威儀,在外向來橫行無忌。主君不如支他個遠差,再撥他些人馬,搞得聲勢浩大,讓他出國都去辦差。
若是國君真的起了殺機,勢必會懷疑主君會混在隊伍中借機出城,必然是重重阻攔,甚至直接動手。這樣,也多少能看出些國君的心思。”
門客獻計道,這看似行的是瞞天過海之計,實則是故意打草驚蛇之計。
“看來我這管事之前得罪過你啊,所以你特意獻計要他來以身探險。”申侯看向門客,更立馬點破了他的小心思,好讓他明白自己可不是好糊弄的。
不過申侯也並未指責,卻是道:“也好,便以此計施行就是。他享受了我這麽多年賜予的榮華,也該是他報效的時候了。”
“那院中那被圍的幾名邘國間客如何處理?”又有門客提醒道。
申侯這才想起來,院中還有幾名邘國情報司的人被困著,“將他們請進東廂客房嚴加看管吧。”
這一言,卻也多少暴露了申侯此時的心思。
翌日,申侯府中浩浩蕩蕩出來一列人馬,其中最金貴的馬車也有不少,說是奉命去地方上核查農稅的。結果隊伍還未出城,便在城門口遭到了守軍的攔截,言說戰時特例,無國君令旨不得出城。
府中管家仗著申侯的威儀,早已是囂張慣了,見小小城門官就敢不給自家麵子,攔下車隊,頓時立馬火冒三丈。
"什麽戰時特例?我申侯府乃國之柱石,要去辦的自然是國家大事。來人啊,把城門打開,我倒要看看這些狗眼看人低的小官有幾顆膽子敢阻我們。"管家怒喝一聲,手指著城門守衛嗬斥道。
若是平時,以申侯在國君處的受寵程度,城門官吏自然是不敢得罪其府上之人的。但如今,卻是有國君嚴令,更特別提到了申侯,此事已然非同小可,守門官哪裏會這般輕易放行。
眼見兩方人開始逐漸動起手來,申侯府車隊有強行闖關的意思,為免失職,守門官隻能下令武力還擊。
一時間,幾名措不及防的車隊之人被便砍翻在地,鮮血直流。
“這”管家沒想到這些城門守卒們真敢動手,一時間真有些錯愕,心中已隱隱感覺到有些一絲異樣。但嘴上仍強硬地說著:“你們敢對申侯府的人動手,就等著咱家主君”
還未來得及說完,便被一起按在了地上。
果然,今時不同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