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真相
字數:3841 加入書籤
“既然是荷蘭人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宰了吧。”
秦浩向旁邊的諾德侍衛使了一個眼色,諾德侍衛很自然的走到荷蘭人身旁,將腰間別掛的戰斧舉起,抵在他的頭頂,隻要秦浩一聲令下,荷蘭人立馬就能人頭落地。
“真..主,真主..我不..想死.”阿爾文一邊在心中默默祈禱,一邊臉上表現出平靜。可他兩股戰戰兢兢的樣子暴露出他心中並不是表麵看上去的那種鎮定,他此時害怕的要命。
剛剛眼前那個年輕人說的是荷蘭語,他可是聽得清清楚楚。
當頭頂上戰斧滴落的血珠不斷滴在他的後頸,流入後背和上衣粘在一起,那種粘稠血腥的感覺,瞬間就打破他的心理防線。
“我是耶穌會的傳教士,來自荷蘭共和國!你們不能殺我!你們……”
他雖然開口了,但明顯是沒搞懂現在自己的處境,這裏不受耶穌的管轄,他的真主是救不了他的!
秦浩有必要讓他清楚清楚,還沒等他說完,就上去給了他一腳,罵道:“蠢貨,這不是你囂張的地方。”
這一腳可踢得的不輕,直接讓阿爾文從山坡頂滾到了半坡腰,等到他被諾德侍衛拎回來時候還是混混噩噩,但瞧秦浩的眼神不再是先前的傲慢。
“不!不要殺我!”阿爾文一臉驚恐地看著秦浩,這個可以決定他生死的年輕人,剛剛他的舉動屬實讓自己一度以為就要死了。
“閉嘴。”秦浩怒斥道,“現在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就回答一個,要是我認為你有一個回答的不對,我就讓人斬掉你一條胳膊,我到要看看你有幾條胳膊夠用。”
看著眼前這個荷蘭人瘋狂的點頭,秦浩就知道接下來的事情會進行的異常順利了。
“第一個問題,你的名字。”
“阿爾文。”他很老實的回答道。
“第二個問題,你的性別。”
“啊?”他明顯怔了一下,不知道這人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
“快說!”
“男人。”
就這樣秦浩一連問了十幾個基礎性的問題,把眼前的這個荷蘭人所有的身世背景知道了個底朝天。
他叫阿爾文,荷蘭人,自幼父母雙亡,家裏就隻有一個姑媽、一個表妹,10歲時被姑媽送進教會培養,現在是荷蘭共和國基督教耶穌會的一名傳教士,受到邀請來荷蘭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巴達維亞傳教。
“你和那群土人是什麽關係。”
“沒..沒..什麽..“
當問到這個問題時,他明顯開始支支吾吾,不願意說什麽。
秦浩也不廢話,居高臨下的斜視著他,掏出配件就朝他的臉上揮去。
阿爾文想要去抵擋,可他的雙手被繩子纏在背後,根本做不到。一瞬瞬他就感覺臉上被劍劃開了一道口子,鮮血如同眼淚一般不斷流下。
“這隻是我給你的一個小小提醒。“秦浩冷冷的看著他,“我不希望你在回答我問題的時候好好想清楚,這關乎你的性命。”
“我說,我說。那群土人其實是扶桑人,都是我們從日本買來的。”
“你們買他們做什麽?”
“是為了對付西班牙人,我們在台島做生意,不希望西班牙人來和我們搶,於是就打算用這些扶桑人去攻擊西班牙人,把他們全部殺光。”
“你怎麽統領他們的,就憑你一個人?”
秦浩可不認為就憑阿爾文一人就可以掌控這麽多扶桑武士,要知道他們可不是什麽良善之人,以下克上是他們這個時代刻在骨子裏的基因。
“不是的,我們來的時候有二十三個人,不過都陸續走掉了,今晚我給他們吃完藥之後也是準備走的,可是剛下山就被抓住了。”
“吃藥?吃什麽藥?”秦浩立馬狐疑的問道。
阿爾文知道今天是走不掉了,但是小命說不定還可以保住,為了這個希望,他決定將所有的事都交代了。
“在我的上衣的口袋裏有。”阿爾文輕聲的說道。
“去拿來。”秦浩吩咐一位諾德侍衛去取。
諾德侍衛從阿爾文口袋裏一共掏出兩樣東西,一個是他剛剛提的藥包,另一個則是一封書信。
秦浩現取過藥包,緩緩打開瞧個仔細,這是一包三寸大由油紙密封好好的藥包,裏麵的東西被保護的很好。
先印入眼簾的是散落的煙草,這東西很常見,秦浩知道這不是關鍵,煙草周圍的那些黃褐色小硬塊才是。
秦浩拿起來聞了一聞,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他從未見過,看著阿爾文問道:“這是什麽。”
“鴉片”
“什麽,這小東西是鴉片!”
“是的,這是熬熟後的鴉片。”
“你們就是用這個控製扶桑人的。”秦浩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這是我們傳教士常用的一種手段,隻要讓人抽著這些帶鴉片的煙絲,那麽他們就會變得異常興奮,飄飄欲仙,隻要持續一段時間後,他們就會上癮。而且上癮後,根本停不下來,隔斷時間要是不抽,他們就會難受的像千萬隻螞蟻在身上撕咬一般,沒人能忍受的。”阿爾文認真的回答著“今晚下山前,我就給他們每人都吸食了一大片。”
聽了阿爾文的話,秦浩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之前他們勇猛的異常,悍不畏死,原來是鴉片搞得鬼。
對於鴉片這東西,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沒什麽好感的,就是這東西打開了清朝的大門,讓中國人近代飽受苦難。
鴉片母體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藥(最初的目的可能是解毒藥,鴉片是其主要成分,具體成分據說不下數十種)。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
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
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藥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不過當時更多稱其為“底野邇(ther iaca,也有叫底也伽)”。據稱對其評價是““神方千卷,藥名八百中,黃丸能差千阿,善除萬病”。”
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或雅片)”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