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有恒產者有恒心

字數:4357   加入書籤

A+A-


    “什麽,要二十兩!?”聽到這個報價,秦浩一時間恍惚,以為諸葛玄說錯了。

    知道他再三確定是20兩而不是2兩以後,秦浩一聲唏噓:怎麽會造價這麽高。

    按照天啟年間的白銀購買力,一兩白銀可以買到300斤大米,對比後世大致是在60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架水車要1.2萬。

    不過這也就是天啟年間的糧價,等到了崇禎一朝,天災加上人禍,這糧價會比做了飛機還要升的快,秦浩記得清兵入關時的糧價10糧白花花的銀子也買不上一鬥糧食,那時候才是真的一個慘字不能形容,賣兒賣女、易子而食,人間常態。

    秦浩平靜的臉上有些慍怒,這不還有十幾年呢,咋造價這麽貴呢,崇禎朝的銀錢怎麽敢用到我天啟朝了,別以為是哥倆就可以肆無忌憚。

    諸葛玄見到自己大人這副摸樣也是毫不奇怪,這是他意料之中的,隻見他開口繼續道:“這還算低的了,水車上的梁木是拆著平原村以前的住宅,其餘的木材也是現砍的,這材料基本就沒什麽花費。”

    “沒花費,還用了這麽多錢。”

    “主要是用在了招募工匠上。”

    “不可以征勞役嗎?給糧就成了,以工代賑這麽有用的方法你不會想不到吧。”秦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雙手交叉,就等著自己的諸葛大人給自己解釋解釋。

    秦浩知道目前的白銀儲備不過1000兩,50架水車就能消耗個幹淨,跟別提其用在其他地方的銀錢了,按照諸葛玄現在的這麽個用度,不到一個月便可以宣告破產了。

    沒了這些銀錢,自己還這麽去大明。

    “我的將軍大人,你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啊,你知道咱們現在有多少人嗎?”諸葛玄也開始倒起苦水來。

    “多少?”

    秦浩對此還真是不了解,隻記得自己出去前大概有3000人。

    諸葛玄拿出一直別在腰間的文書,翻到最近的一頁,遞給秦浩,然後隨口背道:“現在共有民戶3527戶,口14526,成丁8051口,不成丁903口。婦女5572口,十三歲以上的壯女4959口,十三歲以下的幼女613口。”

    看著文書上這一個個記錄在冊數字,秦浩大吃一驚,不是諸葛玄背的一字不差,而是沒想到一個月多的時間自己地盤的人口竟然翻了快五倍,簡直恐怖如斯。

    “台島有這麽多人嗎?”秦浩有些不敢相信。

    “肯定有,而且不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諸葛玄態度明確,“具那些難民訴說,今年江浙一帶發了洪水,福建、江西也是大旱,底層百姓根本活不下去,隻能逃荒。”

    “如此,我們的日子便要難了吧。”秦浩輕聲道。

    有時候人多也不見得是件好事,尤其是在基業草創之時,沒見到這些難民都是從南邊來的,那邊的日子也不好。

    “的確,現在每日還要招收一二百人,多日來還不見減少,隱約有上升的趨勢。這麽多人每日口糧都要1500擔。”

    “要吃這麽多糧食。那我之前是不是...”想起之前大擺筵席的鋪張浪費,秦浩有些慚愧。

    要是早知道這樣,自己絕不會想辦什麽酒宴的,這諸葛玄也不提醒一下,就放任自己,真是失職。

    不過這現在也不重要了,眼下最重要就是平穩的度過這次糧食危機。

    “那以目前的糧食儲備,還能維持多久。”

    “兩個月,大抵能撐到秋收。”

    “額,你不說糧食不夠吃嗎,怎麽還能撐到秋收的。”

    這話倒是讓秦浩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和他剛剛說的話不是自相矛盾嗎,還是他有別的法子。

    看著他臉上不慌不慌的神情,也大概是清楚他是胸有成竹的。

    不然怎麽配得上諸葛家的名號,今後還怎麽做自己的內政大臣。

    “用了什麽辦法,莫不是不顧那群流民的死活,不放糧了吧。”

    “怎麽會。”諸葛玄立馬反駁。

    自家大人是把他看成什麽人了,貪汙索賄,草菅人命,這些和他可都沾不上邊。

    眼下源源不斷的流民就是他們未來的有利的基石,這些日子招收的各種工匠就是從裏麵挑選的,能發展這麽快,少不得他們的功勞,要是不顧他們的死活,不用等自己家大人動手,他自己就先行了斷。

    再說他諸葛玄是什麽人,這點困難還不是手到擒來,小菜一碟,沒費多少功夫便解決了。

    “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用這區區1000兩銀子辦到的。”

    諸葛玄開始有理有據的解釋:“大人您可別小瞧這銀子,這1000兩雖然買不到什麽東西,但它的作用可不小,我主要就是用它來促進一個物資流動的循環。”

    “大人你想,現在所有的百姓的口糧、糧種都是我們提供的,他們手裏可沒什麽餘糧,每日裏除了耕田就是等著救濟糧了,要是真讓他們一直這樣,遲早要被拖死,所以我在每個村子設置了一個糧貨收儲站,可售糧也可出糧,就是用銀子作為交換替代品。”

    “可你不是說百姓沒糧嗎,怎麽賣,拿什麽買?”

    “也不一定非要糧食來賣,山上的野貨肉食都行,如此一來便可形成循環,賣了肉食拿了銀錢,就可以買糧食吃,這樣原本用來救濟的糧食就省了下來換成了肉食,平白多出一份食物。”

    “好法子,那你怎麽讓人行動呢,在家坐等救濟不是蠻好。”

    “我的大人,咱們這救濟糧也不是免費的,到了秋收是要他們還的,你說他們還舍得吃自己的糧食嗎。有恒產者有恒心,這群百姓舍不得的。

    而且這些流民來的時候,饑寒交迫,營養不足,根本幹不了重活,且領地內也沒那麽多少工程,這以工代賑的法子便用不了。”

    秦浩的佩服之情不言於表!

    諸葛玄的法子既不會消耗太多糧食,又能收集不少的肉食。要知道人體能量不足,對於糧食的需求就會急速增大,在21世紀,你看不到幾個一頓能吃4、5碗的大漢,但在明末,一個瘦子都能吃個五六碗白米飯,這就是能量不足的體現,讓他們對穀物需求量更多。

    要是有足夠的肉食作為補充,原本一鍋的糧便可養活兩鍋人,這筆買賣怎麽算都虧不了。

    想通了這點,秦浩也不得不對諸葛玄的這個方法表示稱讚,很適合現在糧食不足這種困境。

    “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最好還是要去大明一趟。”諸葛玄知道這個法子隻能維持一段時間,於是繼續進言。

    秦浩點了點頭表示讚同,思考半響後,和諸葛玄說出了自己接下來的想法。

    事歲時便,應時順勢。

    之前兩人的製定的先占台島的計劃可能先要擱置在一邊,去大明時期的要提前了。

    “等過幾日去鹽田那邊看過,就立馬前往大明,這事似乎不能再拖了。”

    “的確如此。”

    諸葛玄小聲嘀咕著,不過還是提醒秦浩:“不過大人有一點你忘了,現在咱們沒船出不了海。”

    有這麽一瞬間,秦浩覺得,諸葛玄這個隊友實在是神坑…

    不管自己有什麽想法,他都能找到自己漏洞,他就不能盼著自己點好嗎,真是既無奈又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