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恐怖的鹽價

字數:3927   加入書籤

A+A-


    “快去通報兩位大人。”總還是有沒被歡喜衝昏腦袋的。

    也沒等人去,李春和李毅便自個聞聲趕來,看到鹽池裏滿滿當當的鹽巴,都開懷大笑。

    就在此時,鹽田村外麵守衛的新兵也傳來一個消息:將軍大人和諸葛大人帶人來了。

    李春頓時覺得雙喜臨門,旋即領著鹽戶們前去拜見。

    李春黑了!

    這是秦浩對於李春的時隔多日後的第一印象。

    原本厚實的臉皮上多了幾處皺紋,整個皮膚暗淡無光,就連身上都帶著淡淡的海腥味。

    “這些日子辛苦你了。”

    秦浩握住李春的糙手,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隻瞧見他指甲蓋裏都塞滿了泥沙,虎口處也是遍布裂口。

    “大人,諸葛玄,快和我去看看吧,鹽田產鹽了。”李春並未在乎手上的裂口,招呼眾人就往村裏走去。

    現在他最想分享的就是這份喜悅。

    片刻後,當看到海麵上整整齊齊堆建的一塊塊鹽田,秦浩有些意外,本以為隻是幾塊鹽田,沒想到卻是數十塊之多,遠超自己想象。

    跟著李春走到那塊產鹽的結晶池,裏麵的海水基本已經幹,隻剩下堆堆海鹽。

    “這就是海水熬煮過、加工出來的鹽?!”秦浩用手指蘸了一塊放入口中品味。

    是鹽,但口感卻很苦澀,味道不是很醇正,有點難以下咽。

    其實看樣子也清楚,粗大的鹽粒,呈現出最原始的結晶狀態,含有很多的雜質,顆粒表麵帶著黃黃的顏色,而且顆粒很大,也不均勻。

    這在秦浩的記憶裏,似乎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家裏爺爺奶奶冬天醃鹹菜時才會用到這樣的大粒鹽,不過樣子也沒那麽難看。

    “這個,這個能吃嗎?!”秦浩有些疑惑的問道。

    還沒等李春回話,跟在後麵的一個鹽田村青年不服氣的說道:“當然能吃!這麽好的鹽咋個會不能吃呢,在俺老家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吃這樣的鹽,還吃不到呢!”

    這些當官的就是矯情!

    秦浩自知失言,趕忙擺手告饒:“是我的過錯,在這裏向諸位賠禮了。”

    說完便向眾人作揖表示歉意,這小小的舉動頓時讓鹽戶們震驚不已。

    他們什麽時候受過大老爺的作揖啊,一個個都茬楞的站住,不知道所以。等回過神來,才紛紛稱呼“使不得”,不過心中的那股暖意倒是留住了。

    那耿直的青年也意識到自己不該如此,心中暗怕,要是還在家鄉定是免不了幾頓板子,好在這位大老爺心善,不及不追究,還給自己道歉,一時間羞愧難當,滿臉漲紅。

    秦浩對於他的心直口快也不在意,是自己錯了就是錯了,該道歉的絕不馬虎。

    接著將少年喊到跟前問道:“這般鹽在你們家那裏賣多少錢一斤?”

    “平常光景40文便可買到一斤,要是遇到災年荒年,7、80文錢也是見怪不怪。”

    聽了這話,秦浩心裏有底了。

    嗬嗬,我的一個大金礦啊!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啊!

    他想起來曾經在學校聽過的一個講座,當時請了一個紅學大師來說課,提到林黛玉時,他不由得吹噓了一番,說林家是如何如何有錢,甚至比薛寶釵家、賈府都有錢的多得多,富可敵國算不上,抵上一個西邊邊陲得大省還是綽綽有餘!

    這是什麽原因呢,就是因為一個“鹽”,她老爸林如海是揚州巡鹽禦史!揚州什麽地方,天下售鹽得首絕之地,每年有半數的鹽引要從這裏過,更不提那些私底下販賣的私鹽了。

    要知道一個人除了吃飯喝水,剩下的就是吃鹽了,這是生活必需品!

    按照剛剛青年所說的價格,秦浩在心中暗自算了一筆賬,就按10文一斤的成本,賣40文一斤,除去中間的損耗、貨運,一斤鹽也能有25文的利潤。

    按照一戶人家一月一斤,一年大概就能得000多萬戶,這麽一算一年貨收總量便是近1000萬兩的利潤,是明朝崇禎年間的2.5倍。

    當然這個鹽價數字是大明沿海省份的普遍價格,其實還是算少了,要是到了內陸,價格便會就急速上漲,陝西、山西等布政司鹽價百文是常見之事。

    由此可見鹽商之富和明廷之窮,秦浩估計現在揚州一地的鹽商一年的利潤就抵得上朝廷一年的稅收了。

    不過這麽個事,官員們肯定不會說,他們和商人是利益的集合體,底下的百姓則是沒什麽機會說,就這麽拖吧。

    等咱的海鹽到了,大明朝的鹽商可要哭了。

    “既然如此,一定要好好護著,絕不能出什麽差錯。”秦浩對此很認真,這是自己將來的錢袋子,馬虎不得。

    “諾!”

    “整個鹽田村,所有的海邊土地都建成了鹽田,鹽池占地大約是三千畝土地,招募了五百人擔任鹽丁,都入了戶籍,此外鹽田村中駐紮著一隊30名士兵。曰夜駐守巡邏,外人絕對難以入內。”在鹽田村擔任警衛任務的李毅,這個樸實的黝黑小夥子,如今已經能獨當一麵了。

    “不知產量如何?”旁聽的諸葛玄早已按耐不住興奮之情,將李春拉到一邊問道。

    “按照每十五畝鹽田每曰可加工一百噸海水計算,每十五畝鹽田一晝夜可得粗鹽三噸左右。”李春不急不慢的說出了幾個數字。

    十五畝,三噸!

    諸葛玄估摸著眼前這片海域至少可以開拓出三千畝鹽田來,如果三千畝鹽田都是如此的效率,每晝夜便可得到粗鹽六百噸,合一百二十萬斤!即便是打個對折計算,六十萬斤也是驚人的。

    諸葛玄立刻將自己算到的數字附耳說給秦浩聽,也著實讓秦浩震驚了一把。

    “你的意思是,就隻這一塊鹽田,要是按照正常的鹽價,一年能給我們帶來至少30萬兩,這還是出去了人工、運費等一列類意外損耗的數字。”

    秦浩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諸葛玄,明知道他不可能誆騙自己,一時間心中還是難以接受。

    30萬兩白銀可相當於後世1000萬rmb,沒想到以前沒這個機會賺到這麽多,現在看起來卻如此簡單,真是造化弄人。

    “大人,其實還不止呢。”聽到兩人談及錢財,李春稟退鹽戶,走上前又給了他倆一個驚喜。

    “要是把粗鹽製成精鹽,這個數字還可以翻上3~5倍。”

    畢竟是純正的雪花鹽,達官貴人吃的,就是和平頭百姓的粗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