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

字數:3063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很相信自己的直覺。

    從開局一個碗,成長到如今大明帝國皇帝。

    朱元璋明銳的直覺,相當的重要。

    自始皇後,縱觀古今五百多位帝王,唯一能夠和朱元璋媲美的,也就是漢高祖劉邦了。

    如果非要深究一下,劉邦當時還是大秦的亭長。

    而朱元璋卻是連父母都會被餓死,吃不上飯的黔首。

    後世有稱:自古以來得位最正的皇帝。

    哪怕是六十多歲的年紀了,但朱元璋沒有絲毫老人的呆愣,思維依舊敏捷。

    隻是微微沉思,朱元璋就立即發現了剛才朱英問題中的不對勁。

    “晚輩朱英,敢問老爺子如何稱呼。”

    朱元璋沉思間,朱英的聲音響起。

    朱元璋遲疑一下,便坦然笑道:“咱也姓朱,朱國瑞。”

    朱國瑞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卻真就是朱元璋的曾用名。

    隻不過比起朱重八和朱元璋這兩個名字來,隻在小範圍內傳播。

    朱重八算不得大名,隻是小名。

    在朱元璋小有成就的時候,就給自己起了個朱興宗,字國瑞的名字。

    不過這個名字並沒有多久,知道的人也不多。

    尤其是朱元璋的一些老朋友,要麽就是稱呼其當時的職位名稱。

    親近的也是喊著重八兄弟。

    朱興宗,字國瑞這個稱呼,沒過多久。他就沒用了。

    便是直接取名朱元璋。

    在現在的大明,說朱國瑞的這個稱呼,哪怕是朱元璋的皇子們,大臣們。

    也都是陌生的很。

    唯有胡惟庸,李善長,周德興,劉伯溫,湯和,徐達,常遇春等等這些老年兄弟有所耳聞。

    不過大部分都去世了,剩下的也不多。

    何況對陛下稱呼曾用名,也是屬於一種大不敬的行為。

    這個曾用名之所以流傳到後世,還是因為朱元璋自己編撰的一些文獻中記載。

    這才流傳下來。

    不過即便如此,在後世朱興宗,朱國瑞這等稱呼。

    聽到後自然是無法聯係到朱元璋的身上的。

    至於‘咱’這個自稱。

    那就更不用說了。

    朱元璋安徽鳳陽人,‘咱’是屬於淮西方言。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就現在的南京城裏,不少富戶都是朱元璋從淮西那邊移民過來的老鄉。

    便是整個淮西武將集團,也是拖家帶口的在這裏。

    若是聽到自稱‘咱’的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就認為是朱元璋的話。

    那麽白日裏去南京城街道上走一走。

    便是能夠認下五百個朱元璋出來。

    大量淮西人士在南京,還地位高貴,不是勳貴就是大戶人家。

    甚至於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會下意識的模仿淮西方言說話。

    尤其是朱元璋,哪怕在早朝的時候,也是一口濃烈的淮西話。

    下方的淮西官員,也是用淮西話跟陛下交流。

    這便導致對大明現在來說,淮西話某種意義上,便是官話。

    不懂幾句官話沒問題,自稱‘咱’總會吧。

    十多天前,朱英剛到來南京城的時候,就自然是發現了這個事情。

    路上咱來咱去的,還有各種淮西方言。

    所以對麵的老爺子自稱咱,朱英也不可能產生很豐富的聯想。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就目前而言,對於老鄉都還是很不錯的。

    即是姓朱,又自稱咱。

    朱英自然猜道,在自己麵前的老爺子,身份地位就整個南京城而言,恐怕都不會過低。

    “老爺子,看來咱們也算是一家人。”

    朱英客氣的說道,倒不是說什麽攀附權貴。

    若真是想攀上老爺子這條線,他還是有很多辦法可想的。

    哪怕將自己身份來個不清不楚,恐怕都能得到不少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