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
字數:3642 加入書籤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搜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昨天,朱英剛從孝陵回來。
對於孝陵的情況,記憶猶新。
自古帝王家對於風水極為關注,作為皇家陵墓,孝陵被重兵把守。
幾乎有著自己單獨的體係,不受到任何人的節製,直屬皇帝管轄。
當時和錦衣衛宋忠一起過去的時候,還隻是接近鍾山,就已經遭到了孝陵衛的盤問。
到後麵更是層層關卡,製度森嚴。
孝陵衛看似是給皇帝守墓,實則地位極高,俸祿從來不缺。
孝陵衛內並設經曆司,在職官兵編製五千六百名。
一衛中有五個個所,每一個所中有一千一百二十人。
這些官兵都是經過長期訓練而挑選出來的,其中又挑選了五百名精兵,作為孝陵衛核心戰力。
禦賜鬥牛服,繡春刀,地位極高。
精兵的選擇標準是,能騎馬揚鞭,飛速奔馳,還要騎馬跨過一道壕,越過一堵牆,並在馬上開弓射箭,三箭中兩箭者才為合格。
這些精兵每五年進行調整考核一次,並實行末位淘汰製。
不能勝任的人,就可以令他們的兒子來繼續幫著守陵。如果沒兒子頂職的士兵,就可以領著俸祿回鄉養老去了。
這是孝陵衛才有的特殊福利,跟後世的養老退休金一個道理,可見大明對於孝陵的重視。
孝陵衛也從未讓皇室失望,自明初到明末,共計二百七十六年,孝陵衛駐紮了二百六十七年。
看似有十年的相差,但實際上,孝陵衛是在洪武十年,才正式駐紮到孝陵。
這意味著,一直到明朝滅亡後,孝陵衛才被迫解散,此後孝陵不再有駐軍把守,遭到嚴重的破壞。
老爺子說他的大孫,
葬在鍾山附近。
這鍾山孝陵,還能有別人敢隨意安葬?
何況老爺子還是朝堂大臣,他的大孫死後,能偷偷的葬到鍾山去?
在大明這裏生活十年,朱英非常清楚如今的風俗。
未出嫁女子,橫死者,終身未娶男子,早夭,皆不可入祖陵。
對於皇家來說,祖陵自然就是孝陵。
按大明習俗,未滿十六歲身死,便算作夭折。
老爺子的說法,他的大孫十年前,才剛剛八歲,就已經早夭。
連入祖陵都沒有資格。
更何況還是鍾山孝陵。
哪怕天大的功勞,和陛下再好的關係,也不可能。
就算是陛下親生的皇子皇孫,也......
想到這裏,朱英思維頓時僵住,眼眶微微擴大,瞳孔緊縮。
皇明嫡長孫,朱雄英,虞王殿下。
洪武七年生,洪武十五年薨逝,八歲早夭,葬於鍾山。
呼.....
熱鬧的街道上,朱英深吸一口氣,而後緩緩吐出。
這一刻,他似乎有了什麽了不得的發現。
“東家。”張伯的聲音傳來,將朱英從思緒中拉了出來。
朱英回過神來,眼神中帶著少許的複雜,微微沉吟,而後說道:“沒事,回去吧。”
剛才朱英突然停住腳步,在這街道上站立了許久,張伯不知情況,這才出聲提醒。
......
大明皇宮,奉天大殿前廣場。
朱元璋向著華蓋殿走去。
因為朱元璋本身也是從沙場拚殺出來,最是看不得懶惰和懈怠。
還有那奢華的作風。
因此規定,紫禁城內禁止騎馬坐轎,要求所有官員一律步行上朝。
現在所指的紫禁城,可不單單是內城,而是包括外城一起。
這可苦了上朝的官員們,因為隻能不行,不管風雨雷電也是如此,夏天還好,一旦到了冬季,那可是真的要命。
早前就有官員因為住得比較遠,因為是寒門出身,有些營養不良,患有夜盲症。
摸黑趕早朝,摔入內城的護城河,差點溺死,最後得侍衛救上來。
因受到驚訝和風寒,足足在家裏躺了半個月。
“陛下今日帶著茹尚書一同前去,昨日長孫殿下又去了虞王陵寢,以長孫殿下的聰慧,怕是有可能猜到了陛下的身份。”
蔣見陛下心情愉悅,因此開口提醒著說道。
“猜到了好呀,咱還怕他猜不到呢。這個小兔崽子,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啥事都不聽咱的呢。”
“咱對大孫,又不忍心責怪,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
“咱記得大孫小的時候,最是頑皮搗蛋,借著他奶奶護著,簡直是無法無天,這要是打了,罵了,咱下去也沒法跟大妹子交代。”
“嘿嘿,他要是把咱的身份猜出來了,想必日後定然會老實許多。”
朱元璋笑著說道,很是開心。
這宮裏,隨便換哪個兒子孫子,還能和他對著來麽。
自大明建國以來,唯一一個敢在他身上拔胡子的,也就大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