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

字數:11720   加入書籤

A+A-




    端門前,李景隆和眾多大臣緩緩前行。

    多數大臣到了千步廊這裏,就直接去辦公地點辦公去了,李景隆路過五軍都督府,卻是沒有進入,而是直接朝著皇宮外走去。

    “表弟啊表弟,可莫要怪表哥不幫你,就長孫殿下那等狠人,但凡有絲毫牽連,被長孫殿下誤會,那可就不好了。”

    “表弟怎麽都說是長孫殿下的弟弟,即便有些不愉快之處,想來也沒有大礙,可表哥不是啊。”

    “表弟的心思,表哥還能不明白,這要是清算下來,表哥可就性命不保了。”

    李景隆一邊走,一邊心裏麵自我述說著。

    早朝的時候,他當然是看到了表弟朱允炆給他的使的眼色,但下朝的時候,他肯定沒有去春和殿。

    而是急匆匆的出宮,連左軍都督府都沒去,省得到時候表弟找人過來傳召自己。

    反正他回京師沒多久,也沒太多的事情。

    並不是說五軍都督府事情不多,隻是李景隆的職位現在還在西番那邊,京師這邊掛職,沒有重新安排。

    五軍都督府各都督不僅負責管理衛所的訓練與生產,還可參與到明朝中央軍事決策中。

    兵部在軍隊中雖有任免、升調、訓練之權,但涉及到統兵和衛所管理,就沒資格管轄了。

    在明中期的土木堡之變前,大明的軍隊掌握在五軍都督府手裏,文臣幹預不了。

    就這段事情,大明的軍隊擁有很強的戰鬥力。

    土木堡之變,是繼藍玉案、靖難之役之後,又一次對五軍都督府發展變化帶來巨大影響。

    以於謙為代表的兵部,地位迅速上升。總督軍務、掌握兵戎、總兵之權,實際上都是之前五軍都督府所掌握的軍隊的管理權和指揮權,均由於謙一人掌握。

    這才導致文臣統領武將,以至於在各方麵來說,武將的地位降低,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急速下滑。

    尤其是文臣的貪汙之風,影響到了軍隊,文人統兵多數都是以喝兵血,吃空餉為主。

    直接將大明軍隊腐朽,各種欠餉的事情屢出不絕。

    明末戚繼光率領的軍隊,之所以有那麽強的戰鬥力,全靠戚繼光自己給文人上司張居正,甚至在京師的嚴嵩送禮。

    甚至於軍隊的軍餉,都是戚繼光自己補上的。

    在當時明末的那種情況下,士兵們哪能不效死,再加上戚繼光本身的軍事能力,自然更加強大。

    而戚繼光的錢財,主要還是來自於父親留給他的家底。

    戚繼光父親戚景通,也是世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從級別來說這是一個正四品的大官,

    當時的戚景通放著好好的指揮僉事不做,偏要想辦法當一個從七品的把總。

    這個從七品的把總,就是江南漕運的把總。

    明清兩代,漕運都是最肥的肥差,灰色收入相當之高,而戚景通做了很多年江南漕運把總,其中積累的財富,可以想象。

    也正是這個原因,當時的萬戶南溪王棟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戚繼光。

    與此同時,朱英正是在宅院裏,查看大明軍事製度。

    “如此看來,軍政分離的腳步,要加快了。”

    朱英看著關於五軍都督府的管轄職能,皺眉說道。

    如今的大明,正是處於軍政合一的統治理念。

    老爺子的中央集權,在朱英看來,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因為皇帝本身,全部被全國大小的事務束縛住了。

    所謂的日理萬機,是半點玩笑都不開,各種各樣的事情,把皇帝所有的精力都牽扯進去,哪還有其他的心思。

    看不完的奏章,開不完的早朝。

    這要是換了能力稍弱一點的皇帝上位,完全連皇宮都沒時間出去了,要是不處理吧,政令的難以出皇宮。

    中央集權,在朱英看來,其實並不是體現在內政方麵,而是體現在兵權上麵。

    軍政合一的好處是地方治理的效率高,壞處是地方獨立性增強。

    反過來說,軍政分離最大的好處,就是兵權可以完全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了。

    至於地方,皇帝本人完全可以達到垂拱而治。

    在朱英心中的垂拱而治,就是把文臣的權力還給文臣,治理地方。

    治理不好,自然便是問罪,治理好了那當然是升官。

    掌握的軍隊的皇帝,本身就會有極大的話語權,不怕文臣不聽話,不聽話瞎搞的,輕者革職,重者賜死,便就行了。

    保證好軍隊的軍餉不出問題,大明如此多人,永遠不缺天才,總是會有治世能臣出現。

    想到這裏,朱英拿出一張白紙,開始在上麵寫出自己的想法。

    對於大明如今的軍隊,尤其是衛所製,肯定是不能丟棄的。軍戶屯田就如今來說,是十分高效的存在。

    因為如今的軍隊本身,也是生產力的一種體現,並不能算是職業軍人,隻能是戶籍軍戶,不操練的時候,也是要下田插秧的。

    所以當然不能照搬後世的模式,實行一刀切。

    需要改製的地方,就是對軍隊實行雙線管理,即即軍政軍令分離。

    軍政部門,則是負責軍戶們平時的生產,包括屯田,軍籍,戰備,等相對來說屬於後勤一類的工作,進行一個劃分。

    軍令部門,則是完全的戰鬥部門,尤其是精銳將士,長期操練的那種,則完全掌控在軍令部門之下。

    平時,以軍政線為主、軍令線為輔。而在戰時,兩條線對調,由軍令部門的總兵統一指揮各軍兵種戰鬥力量,以實現集中統一指揮。

    以涼國公藍玉為例。

    在四川平叛月魯帖木兒的時候,就以涼國公藍玉為主,負責統籌軍隊,安排作戰。

    但在平叛結束之後,則除開精銳將士外,屯田的衛所將士,則交由軍隊另外軍政部門的負責人管理安排。

    也就是說,軍隊本身將會麵臨兩種情況,戰時和非戰時。

    這便是朱英對於日後大明軍隊的設想。

    “東家,老爺子過來了。”張伯進入書房,向朱英稟告道。

    朱元璋目前還未有正式的公開身份,也沒正式召朱英入宮,公布嫡長孫的身份。

    雖然隻隔著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但這層窗戶紙顯然隻有朱元璋才有資格捅破。

    所以朱元璋的身份雖然大家都已經清楚,在稱呼上,張伯還是以原來老爺子相稱呼。

    朱英聞言,將筆放在筆架上,隨即起身出去迎接。

    “大孫,有沒有想爺爺呀,咱可是想死你了。”

    朱元璋見到朱英,頓時眼前一亮。

    現在的朱英,已經不再穿之前的粗衣麻布了,而是換上了綢緞所製的錦衣。

    麻衣的舒適度當然沒有綢緞的舒服,朱英也不是什麽迂腐的人,非要搞什麽麻衣來彰顯自己。

    他的身份雖然還未正式公布,但穿件好衣裳,還能有哪個不開眼的指責不成。

    其他的不說,單單就宅院附近的錦衣衛,現在的朱英就不是普通人想接觸就能接觸到的。

    “爺爺,你給孫兒安排這麽多事情,孫兒哪裏有時間想你,每天都看得迷糊了。”

    朱英語氣中,帶著少許埋怨說道。

    朱元璋一聽這話,哈哈大笑。

    大孫這意思他明白,那是邊看奏章,邊想著自己呢。

    “就這個事情,咱得好好說說你,在你看來繁瑣無比的奏章,可是關乎到大明百姓的存亡,所以呀,大孫你這個想法,要不得。”

    朱元璋笑嗬嗬的說道,看似有些指責,語氣卻是循循教導。

    “孫兒覺得,其實可以不需要這般勞累。”朱英直言說道。

    朱元璋一聽這話,先是微微一頓,然後像是明白了什麽,詢問道:“莫非大孫又想出了什麽好的法子,可以幫咱分憂?”

    對於大孫,朱元璋雖然相處的時間不算長,但現在越發的了解大孫的習慣了。

    若是換了以前,朱元璋肯定首先訓斥說教一方,但是現在嘛,熟悉了朱英的朱元璋,自然更有耐心了一點。

    “好吧,孫兒確實有些想法,爺爺還請跟我進屋。”朱英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本來想要裝個逼,沒想到被老爺子直接識破了。

    朱元璋得逞的笑著,跟著朱英一同走入書房之中。

    剛剛入屋,朱元璋就被書案上寫滿字的白紙,吸引住了眼光。

    書案上奏章擺放在一旁,旁邊的墨汁新鮮,隱約也可以看到白紙上的墨跡未幹。

    朱元璋不管大孫,直接走到書案麵前,開始查看起來。

    朱英見此,無奈一笑。

    得了,也懶得廢話了,等老爺子看完再說吧。

    朱元璋看著上麵洋洋灑灑數千字,開始隻是抱著興趣看一看。

    在上麵的開頭,書寫著:大明軍隊淺談。

    朱元璋不由心中好笑。

    “咱這大孫著實有些好高騖遠了,咱統治大明百萬雄獅,耗費多少心力,豈是這數千字能夠改變的。”

    想到這裏,朱元璋就沉下心思,好好的看看大孫寫的啥,而後對症下藥,再度教導。

    然而當朱元璋接觸到正文內容的時候,一個軍政分離四字,就讓朱元璋的眼神,頓時開始變得認真起來。

    簡簡單單四個字,卻是讓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大明軍隊如今的製度,是在繼承蒙元的情況下,然後參照唐宋加以改良。

    軍政合一的理念,一直貫穿古今,很少有人在這方麵提出什麽建議。

    所以當朱元璋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仿若是一個新的世界大門,被打開了來。

    本身對於軍隊極為熟悉的朱元璋,心中有一種預感,這四個字將會對現如今的大明,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便是在朱元璋仔細揣摩朱英寫下的文章時。

    蒙古草原上,兩隊人馬正在追逐廝殺。

    “巴圖,你是草原上的漢子,成吉思汗尊貴的後裔,為什麽要去奉一個漢人為主,還為其賣命,你對得起自己的偉大的孛兒隻斤姓氏嗎。”

    兩隊人馬數量相差很大,一方有騎士上千,一方隻有三百人出頭。

    很快上千的騎兵,就將三百人給包圍起來,將其逼停。

    為首的千人首領,騎著一頭毛發純黑的高頭大馬,對著被圍困的騎兵們嗬斥喊道。

    被稱作巴圖的漢子,從中騎馬而出,看向前方的千人首領,喝道:

    “前年嚴冬,我部族缺食,幾近餓死,是東家給了我新的生命,在那個時候,我就已經向長生天發誓,必將誓死效忠東家。”

    “哈斯巴根,你死心吧,我是絕對不會背叛東家,哪怕今日戰死在這裏。”

    千人首領哈斯巴根拔出腰間的彎刀,高高舉起,冷漠的看向巴圖,這個他曾經年幼時的好友。

    周邊的蒙古騎兵見此,紛紛彎弓搭箭,就等著哈斯巴根一聲令下,就開始射殺。

    巴圖見此,雙手狠狠緊握馬繩,準備衝鋒。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突然遠處伴隨著大喊,傳來馬蹄聲。

    “可汗有令,帖木兒來襲,召各部勇士迅速返回,不得相互廝殺。”那傳令官,高舉著代表金帳汗國的旗幟,咆哮著大聲喊道。

    哈斯巴根看著麵前的巴圖,眼神中閃過掙紮,就想著強行下令將其射殺。

    但是周邊的蒙古騎士們,聽到喊聲,已經放下了手中的弓箭。

    這是蒙古的規矩,平時部族們可以相互廝殺,這是為了生存,但是當遇到外敵的時候,就必須團結起來。

    哪怕正在刀已經架到脖子上,也必須停下。

    現在哈斯巴根已經失去了殺死巴圖的機會,無奈之下,調轉馬頭,率領著上千騎士,浩浩蕩蕩的離開。

    “大哥,現在我們怎麽辦。”

    巴圖旁邊,一名雄壯的漢子開口問道。

    巴圖猶豫了一下,堅定的說道:“自從效忠東家之後,我們就不再屬於金帳可汗,可汗的命令對我們無用,回去,向商會稟告情況,等候指令。”

    說完,巴圖也不猶豫,策馬奔騰直接離開。

    跟隨的騎兵大漢們,也沒有絲毫遲疑,緊隨其上。

    他們所有人,都已經對長生天發誓,誓死效忠東家。

    蒙古在蒙元時期,存在四大汗國,並不屬於蒙元統治。

    自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蒙古之後,在斡難河稱帝,並把蒙古變為一個軍事集團。

    開始了自己的對外擴張之路,經過一係列的西征、東伐、南攻,一個地跨歐亞的大帝國橫空出世。

    麵臨如何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成吉思汗鑒於蒙古族的數量限製,開始設立四大汗國。

    以金帳汗國汗國為核心,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與伊爾汗國三個汗國為輔助,分別統治各自區域的事務。

    成吉思汗利用自己的直係血脈為紐帶,進行政治統治。

    這種形式在成吉思汗在世時,還是有很強的威懾力。

    因為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的地位不一般,他是蒙古族曆史上,第一個把蒙古族徹底統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成吉思汗對於蒙古族,便是中原對於秦始皇一般,可以相媲美的存在。

    隻是成吉思汗死後,如同大秦帝國一般,餘威還能震懾一時。

    血脈維持的汗國關係卻是開始出現裂痕,皇權經曆幾次變動後,四大汗國之間的聯絡也出現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所統治的區域,彼此之間的聯絡開始出現間斷性。

    忽必烈南征建立蒙元,奪得皇位,但並沒有贏得其他汗國與部族元老的認同。

    而軍事上的勝利,帶來的是其他汗國的排斥與敵視。為此雙方進行激烈的戰爭衝突。尤其是海都的進攻,以兩個汗國的兵力與實力,對元帝國進行攻伐。

    彼此之間進行長期的戰爭,一度讓蒙元很被動。忽必烈死後,繼任者又與其繼續作戰,這場持續三十多年的戰爭,雖然最終以元帝國的勝利結束。

    隻是代價也很慘重。通過分化、瓦解與軍事恐嚇,蒙元的底蘊與國力,在這場持久戰逐步確立優勢,最終滅掉窩闊台汗國。

    而察合台汗國最後也反戈一擊,背叛聯盟,向蒙元臣服,最終兩者瓜分窩闊台汗國的領土。

    四大汗國因為一個窩闊台汗國挑戰蒙元而被滅掉外,其他三大汗國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十分穩定。

    甚至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間戰爭不斷。三大汗國之間的內鬥也是很激烈的,這一內鬥,也造成很嚴重的內耗。

    所以在朱元璋崛起,蒙古族的眾多汗國,基本上都是選擇袖手旁觀,冷漠的看著蒙元的滅亡。

    然而當蒙元結束後,曾經強大的四大汗國,到了如今也隻剩下金帳汗國的存在。

    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察合台汗國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東察合台汗國苟延殘喘。

    伊兒汗國的汗王不賽因死後,諸王爭立,汗國陷於分裂,國勢益衰。

    洪武二十一年的時候,被帖木兒帝國所滅。

    大明建立後,朱元璋要求西亞的帖木兒帝國要求按元例進貢。帖木兒一開始並沒有理會,但在帝國版圖到達伊兒汗國的時候。

    眼看和大明帝國越發接近,因為當時帖木兒帝國四處征戰的情況影響,便開始遣使進貢。

    雖然在文書中帖木兒自稱臣,但他想的絕對不是奉大明帝國為宗主。

    相反,通過使節他在不斷了解明朝的情況和國力,在為進攻大明帝國做準備。

    同時也通過朝貢,獲取財富。

    實際上後來帖木兒帝國也動員了百萬大軍,進行東征大明帝國。

    不過在這期間,帖木兒於行軍途中病亡,百萬大軍還未跟大明帝國發生交戰,這次的東征就停止了。

    巴圖剛才僥幸逃生,便是在這個時候,帖木兒帝國再一次征伐金帳汗國。

    蒙古人作為遊牧民族,以征服起家,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傳統,繼承製度也自成體係。

    但卻又不向諸如大秦帝國、羅馬帝國一般,將自己的文化製度建立在新征服的領土上。

    相反蒙古族會被當地的文明所感染,大都加入。

    蒙古人在亞歐大陸上席卷而來奔湧而去,除了將所到地方的文明重新打亂外,沒有留下任何他們的文明痕跡,可以說是典型的野蠻人。

    不過他們被同化的速度確實很快,他們的征服遺產,也被當地新發展起來的勢力所繼承。

    僅就征服方麵來看,當時幾乎所有的文明都在蒙古帝國的統治之下。

    從文明的角度來看,當蒙古帝國煙消雲散後,卻是什麽都沒有留下。

    不對。

    終究是留下了很多蒙古族人,融合到了本地的文化之中。

    巴圖率領著族人,向著大明的邊疆的方向奔馳,他要將帖木兒帝國的情況,包括自身被暴露情況,全部匯報到群英商會中去。

    巴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群英商會在草原上直接統領的騎兵隊伍,實際上是朱英安插在金帳汗國裏的釘子。

    而他的暴露,代表著朱英在蒙古的布局,出現了一些漏洞,其中定然有叛徒的產生。

    巴圖前往大明邊疆的同時。

    張三也終於到達了西域。

    作為朱英在京師的心腹手下,調動番薯,馬鈴薯這樣的重要物資,顯然需要張三這樣的人物出麵,才能達到效果。

    畢竟馬鈴薯,番薯都屬於朱英核心勢力的關鍵,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讓朱英在西域的勢力聽從。

    從京師出發,張三有朱英賜予的驛站通行文書,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

    當初的朱英之所以能夠在西域崛起,其實跟西域本身的情況,也有著很大的原因。

    西域本身是一個廣義的稱呼,沒有具體的指向,這裏諸多小國林立,並沒有被徹底的統一過。

    譬如曾經存在過的樓蘭古國,還有在三國兩晉時神秘消失,留下了今天的精絕尼雅遺址的精絕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