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

字數:4583   加入書籤

A+A-




    朱英並不是一個曆史通,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是需要你查資料了。

    大明的建立距離宋朝,不到百年時間,在很多資料典籍的保存上,還算是比較完好的。

    在朱英的吩咐下,很快郭忠就將跟宋朝有關典籍帶了過來。

    朱英看到十幾口大箱子由宦官們抬過來的時候,就有些懵逼了。

    這怎麽查。

    不好好在,郭忠貼心的介紹道:“殿下,這兩位是專職宋朝學問的學士,這裏大部分的典籍,都是由他兩人整理,編撰。”

    “殿下有什麽需要查找的地方,或許直接詢問起來會比較迅速。”

    朱英讚賞的看了眼郭忠。

    郭忠雖然是老爺子指派過來的,但其實在朱英這裏的存在感並不強。

    除了早期介紹一個官員外,大部分朱英對其都用不到。

    朱英有著自己的勢力,像是張伯,葉月清,會更加的熟悉一切。

    所以對郭忠下意識的忽視了。

    現在看來,郭忠在細節方麵,還是非常用心的。

    得到長孫殿下讚許的目光,郭忠知道自己這個做法到位了。

    郭忠很清楚,或許自己比不上劉和,但司禮監秉筆太監這個位置,就整個皇宮裏的宦官而言,已經算是二把手的存在了。

    其實在更多的方麵,郭忠負責的事務,或者說權力體現方麵,比之劉和更多。

    劉和需要貼身服侍陛下,很多事情不可能親力親為。

    而郭忠想要保住自己二把手的位置,長孫殿下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坎。

    自從服侍長孫殿下以來,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體現自己的存在感。

    這次的機會,顯然是把握住了。

    宦官對於皇家,便就如同家奴般,

    一個讚許的目光完全足夠了。

    接下裏朱英就開始詢問翰林院過來的兩個學士,宋朝有關的一切。

    其中的重點,主要就是經濟收入上麵。

    從曆史的角度去看,朝代的進步,一直都是向前的。

    若是退後的朝代,不可能維係太久的時間。

    對於宋朝,不管是後世的人們,還是現在的百姓,都隻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弱宋。

    學習過曆史的人,基本上都感覺這是一個很衰弱的朝代,重文輕武,總是處於挨打之中。

    但拋開軍事不談,自經濟,百姓幸福指數,社會繁榮等各方麵來看,宋朝,實則已經達到了曆史朝代的巔峰。

    其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的,便就是國庫的財政收入。

    宋朝的財政收入,商稅占據七成,農稅隻有三成。

    也就是宋朝,是真正的國富民富的一個朝代。

    而現在的大明,農稅占據八成,商稅隻有兩成。

    在城市化建設的道理上,也是遠遠低於宋朝。

    以上這些內容,基本上是由麵前長得微胖的翰林學士介紹。

    “若是咱大明的經濟,也能發展到宋朝那樣的規模就好了。”

    朱英心中暗道,隨後看向另一位,麵色相對要嚴肅許多,且還有些臉黑的翰林學士之上。

    問道:“你可是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黑臉學士躬身作揖道:“方才臣的同僚,介紹了宋朝的美好,如汴京的繁榮昌盛。”

    “那麽臣接下來便講述一番,在這光明之下的黑暗。”

    朱英聞言,目光微動,道:“好,你便跟本王講述一番。”

    黑臉學士開始介紹起來。

    在宋朝典籍經濟的繁榮之上,實則是對於百姓的巨大壓榨。

    宋朝財政收入那麽高,是因為宋朝瘋狂壓榨百姓。雖然曆朝曆代都壓榨百姓。但是,宋朝對百姓的壓榨特別嚴重。

    宋朝是唯一一個把中原與南方這漢人核心疆域都丟給外敵的中原王朝,是漢人首次完全亡國於外族外敵。

    宋朝不僅軍事弱,而且政治非常汙濁,貪腐嚴重,而且宋朝的民生非常差。

    宋朝的貧富相差巨大,極端嚴重壓榨百姓導致出現殺嬰習俗、廣泛的殺嬰現象,不是開始於其他朝代,而是開始於宋朝。

    宋朝為什麽沒有大規模農民起義?

    因為北宋、南宋還沒活到矛盾積累到農民起義發展到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時候,就被外敵滅了。

    要知道大明建立的時候,你打的是日月重開大宋天的旗號,朱元璋宣稱要恢複宋代的開明統治。

    但是很快,這個聲音就消失不見了,是因為朱元璋看到了在文人歌頌宋朝典籍下,百姓的淒慘生活。

    “你叫什麽名字。”朱英對黑臉學士問道。

    巨大的身份差距,兩名學士在朱英沒有問道前,連介紹自己的姓名都沒有資格。

    黑臉學士或許是臉太黑,聽到長孫殿下的問話,麵上看不出情緒的波動。

    在另一位學士羨慕的目光下,緩緩道:“臣李衛良,拜見長孫殿下。”

    朱英點點頭。

    這個名字很陌生,朱英的記憶力還算不錯,既然這個名字陌生,就說明李衛良這個人,在大明的曆史中,沒有留下絲毫的蛛絲馬跡。

    “本王身邊少了個伴讀,你若是願意,便就在本王身邊伴讀如何。”

    朱英問道。

    他對於李衛良很欣賞。

    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人敢說。

    皇家威嚴下,一般人隻會挑好聽的說,就比如剛才的白臉學士。

    但李衛良不同,他不僅敢說,而且心裏麵是裝著百姓的。

    心裏裝著百姓的官員,品行是不會差的。

    “臣,謝過殿下。”

    李衛良聞言,語氣帶著激動,直接跪在地上,磕首道。

    來之前,兩人隻是通過郭忠知曉,麵前的是長孫殿下。

    但是來到坤寧宮後,他們就明白長孫殿下的概念有多重了。

    坤寧宮的事情,在宮裏可不是什麽秘密。

    雖然對於長孫殿下的出現有些疑惑,但他們可沒有多問的資格。

    長孫殿下伴讀,這對於翰林學士來說,就是一步登天了。

    便如黃子澄一般。

    “孟韌訟擄傘!

    朱英對另一名白臉學士吩咐道。

    等白臉學士離開後,朱英對李衛良問道;“對於現在的大明,尤其是在製度方麵,你有什麽建議沒。”

    李衛良聞言,嘴唇動了動沒有開口,目光轉向郭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