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越發強大的朱英
字數:3920 加入書籤
第278章越發強大的朱英
內帑和國庫,名義上雖都是屬於皇室,但實際上用處完全不同。
在很多時候,戶部掌管的國庫會經常和皇帝爭奪歲入。
在很多賦稅方麵,文官和皇帝的爭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哪怕是朱元璋,在這方麵也不能避免。
內帑的錢財,皇帝自然是想怎麽用就怎麽用,但是國庫的錢財,就必須和大臣們商量著來。
雖然皇帝可以用強,但國庫這邊要用錢財的地方,委實是太多了。
像是官軍傣祿、軍費開支、備荒賑災、光祿寺用鈔、修河、補造槽船、支給鹽商鈔及鑄造寶鈔等等。
這些都是每年戶部的大頭支出。
內帑這邊的項目也不少,如皇帝賞賜、內府買辦、修建宮殿皇陵、助織造及各地藩王俸祿等等,都是需要在內帑裏支出的。
若是內帑沒錢了,朱元璋就隻能從國庫裏調動部分過來,美其名曰借。
大家都知道,這一借,當是有借無還。
很多時候,因為財政的緊張,即便是朝堂的大臣們,俸祿也會延遲發放。
朱元璋是個明白人,尤其是對於官吏。
咱都苦了大半輩子了,現在當了皇帝,還能讓自己苦了?
就目前來說,不管是國庫還是內帑,其實都是很吃緊的,經曆過元末征伐的混亂,大明百待廢興,隻能是修養生息,也不可能有太高的賦稅。
所以對於沒怎麽受戰亂影響,極為富裕的江南地區,才會有如此重的賦稅。
“大孫,你不會把咱的內帑,給虧沒了吧?”
朱元璋心中沉思了一番,頗有些擔憂的說道。
雖沒做過商人,但朱元璋也明白,買賣這行當,有虧有賺。
指不定今年大賺,明年就大虧了。
若是虧大了,
就隻能拉下臉皮,朝國庫裏伸手了。
朱英聞言,心中有些感歎。
至少在商業這塊,老爺子還是比較單純天真的,根本不像平常那般心狠手辣。
於是便解釋道:“爺爺,你可知道為何有些商人,如此賺錢嘛,像是沈萬三,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就能賺數千萬兩白銀。”
“這些都是有路子的,其實不管是做什麽行當,隻要是通過官吏,就能謀取大量的錢財。”
朱元璋問道:“這話是怎麽說,難不成咱們得像那些奸商一般,去欺壓那些窮苦的老百姓嗎。”
說到這裏,朱元璋眉頭就皺了起來。
這樣的法子可不行,這不是挖自己家的牆角嘛。
朱英苦笑道:“孫兒怎會如此呢,當然是賺那些大戶人家的錢呀,窮苦百姓,能有什麽賺的,刮地三尺,也就那點東西。”
“孫兒在西域的時候,主要合作的對象,都是各方勢力中的權貴,越是大的權貴,越是合作得深入,也就是他們的錢財才會多。”
“以咱們大明的體量來說,自然是錢財更加豐厚,在一邊賺取這些富人的錢財時,同時也給窮人一些好處。”
“比如可以多多開設官辦的學宮,書院,對年歲不大的小孩,進行啟蒙教育。”
“印刷普通的書籍,用以傳播大明文化。”
“修路,修橋,修繕房屋等等。”
“可謂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朱元璋聞言,朗聲道:“好,好一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有大孫這句話,咱相信往後大明的百姓們提起大孫,必定是大口稱讚。”
“在加上高產作物即將全國推廣開來,到時候大孫必然是一代明君。”
朱元璋看著大孫的眼中,透露出光彩。
哪個父親,哪個爺爺,不是望子,望孫成龍的。
有時候看到自己後代的優秀,那種感覺,比自己都要來得更加的舒暢。
這樣的體會,隻有在為人父,為人爺的時候,才能夠感受得到。
“爺爺過謙了,孫兒在西域的時候,對於這些事情頗有經驗,咱們內帑的皇家商會,在官麵上定是暢通無阻的,有地方官府的支持,就不愁生意做不起來。”
“很多生意,都是需要人去做的,咱們不做,別人也會去做,這錢終歸有人去掙。”
“咱們自己把這生意做了,至少能夠保證百姓們的生活,有些奸商,惡意操作市價,謀取高額的利益,良心都黑透了,什麽事都能幹出來。”
“有了咱們商會帶頭,也能在這大明商道中,立起一個好的名聲,這般往後的商人行事,多少有些顧忌。”
朱英緩緩的說道。
在如今大明當代,搞什麽民主那是自討苦吃,資本主義的萌芽,在工業化緩緩開啟後,是難以避免的。
既然如此,這個最大的資本,為何不能自己來做。
況且就現在來說,群英商會中這麽多的商道精英,也不可能丟棄不是。
目前大明的商業掣肘很多,對於經商者,往往也是看得極低,可是當工業化的時代來臨,這種情況就會隨著經濟發展,發生變化。
這樣的變化,是士農工商也不能完全遏製的。
錢財,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是無法避免的。
文人嫌棄銅臭,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多少皇帝因為被這個思想所引導,而導致民生經濟低下。
什麽不與小民爭利,都是文官們弄出來忽悠的幌子。
朱元璋點點頭,最後說道:“目前咱們大明的商稅,也就是這般模樣,不上不下的,前元不談,比起前宋,疆域都沒咱這般大,歲入卻高了那般多。”
“有關這方麵的賦稅,律法,便就由大孫重新敲定,到時候咱也瞧瞧,沒啥問題,便就昭告天下,按新律行事。”
也就是大孫了,隻有朱英的話,朱元璋才會認真的去琢磨其中的可行性。
若是哪個文臣,敢在朝廷中提出關於商稅的事情,哪怕是和朱英相同的意思,也免不了家中吃席。
朱元璋的猜忌,多疑。
你當是鬧著玩的呢,鬧著鬧著,就給你一家人整整齊齊了。
有了老爺子的話,朱英更加幹勁了。
大明如今城市化的程度很低,多數的百姓,都是生活在城池之外,這其中的關鍵,自然是離不開田地這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