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皇子守國門藩王死社稷
字數:4035 加入書籤
朱英見藩王們的興趣都已經提上來了,自然想要給這些藩王們講述普及一下在大明之外,有什麽更好的地方。
然而就在此時,湘王朱柏有些遲疑的開口問道:“皇侄,可否不出去封國。”
此話一出,所有人頓時都沉默了。
並不是每個藩王都要想去海外封國的。
這種海外封國的想法,其實隻有幾個喜歡打仗的才很感興趣。
像是朱棣,朱棡,朱棡,朱楨。
這幾人自然是首當其衝,
而齊王朱榑,蜀王朱椿,其實更想的是在自己目前的藩地上生活。
而周王朱橚,倒是沒多大的擔心,畢竟他現在已經在為朱英做事了。
湘王朱柏想法更為簡單,所謂父母在,不遠遊,受到道教文化的影響,這天下就沒有六親不認的仙人,所以他更希望的是,能夠待在大明內。
這樣每年都有些時間,可以過來看望父皇。
隻是在聽到湘王朱柏這話的時候,朱英微微沉默起來。
他之所以提出海外封國,這最終的目的,自然是要把藩王和皇帝的矛盾,向外轉移。
而且這跟他的全球布局,也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先畫一個大餅,什麽組建內廷,什麽大明扶持,其實在很高的程度上,還是要形成經濟上的控製。
最為主要的,便就是想沐英一家般,對當地的土著進行教化,慢慢的使其融入到大明的文化圈子裏麵來。
戰場入侵是最為低級的方式,像是蒙古人,統治了那般大的疆域,然而崩塌之後,反而什麽都沒有留下。
大量的蒙古人,還被土著的文化給並入了。
朱英要做的,就是打造真正的漢文化圈子。
即便是藩王的地盤,所有人,穿漢服,寫漢字,說漢語。
華夏數千年,分分合合,終歸都是肉在一個鍋裏,即便是元朝的蒙化,對於整個中原王朝來說,也是很難有衝擊力的。
這就是文化的底蘊。
包括周邊的很多國家,也是受到了漢文化的衝擊。
那為什麽不能讓這樣的衝擊,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呢。
在這一方麵,朱英是絕對不會退步的。
良久,朱英緩緩開口說道:“侄兒不想讓自家人的感情有所影響,但有些事情,諸位叔叔也是明白的,並非是想怎樣,就能怎樣。”
“在不同的位置上,考慮的方式自然是不同,能夠爭取到海外封國,這已經是最為難得了,觀往前曆史各朝代,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先例,算是開天辟地頭一遭了。”
“當然侄兒也非常的清楚,人各有誌,並非是所有人都喜歡海外封國,隻是在這方麵上,就隻能稍微委屈一下了。”
“大明境內,從今往後,所有藩地都得收回,親王俸祿另算,若是帶兵打仗,則按普通將領的方式,可掌兵,亦可入朝。”
朱英這話,頓時就讓楚王朱楨,蜀王朱椿,麵色有些難看。
倒是湘王朱柏麵色輕鬆,似乎沒有放在心上。
其他的藩王,就如同看熱鬧一樣,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和打算。
“不知除了倭國,可還有其他什麽富庶的地方。”楚王朱楨開口問道。
楚王朱楨也算是能文能武的一批,性格上也比較溫和。
他的運氣很好,在出生的時候,正好碰到武昌捷報,當時的朱元璋很高興,直接就定為楚王,藩地武昌。
十七歲的時候,就去武昌就藩了。
在藩地的生活,可謂是非常愜意,現在身上也是功勞赫赫。
洪武十五年,平定大庸蠻夷。
洪武十八年四月,與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平定銅鼓衛、思州諸蠻族叛亂。
六月,率湯和平定靖州、上黃諸蠻夷。朱元璋稱讚道:“湯和言爾有謀略,真吾子也。”
洪武二十年,征討雲南,活捉阿魯禿。
洪武二十二年,初設宗人府,以楚王朱楨為右宗人。
洪武二十四年,征討西蠻,大獲全勝。
放眼目前的大明所有將軍,楚王朱楨也絕對是一等一了,是真正的統帥型人才。
曆史上即便是朱棣靖難奪取皇位,對楚王朱楨這個六弟也很是友善,朱楨也很配合的交了兵權,一直到六十一歲的時候,才最終去世。
而明楚王一脈,也是源遠流長,嘉靖年間鬧過一些荒唐事,不過還是這麽過去,直到明末,才被張獻忠給滅了。
而楚王一脈,在大明近三百年,一直都駐守在武昌。
現在,朱楨要麵臨的選擇,便是要脫離藩地。
什麽可掌兵,可入朝,那都是場麵話。
他是個聰明人,很清楚的知道,現在當下隻有兩個選擇。
要麽海外封國,要麽就是當個富貴王爺。
思前想後,朱楨還是舍不得兵權,想要出去搏一搏。
倘若能夠在大明外站穩根腳,背靠大明,或許比之現在,都要過得舒服一些。
畢竟到那個時候,可算是真正的藩國了。
雖然海外封國這樣的事情,肯定有一定的風險,但朱楨覺得以自己的謀略軍事能力,可能也不是那麽難搞。
朱英聞言笑著說道:“地方太多了,侄兒流落西域,諸位叔叔都是知曉的,這段經曆給了侄兒非常之多的見識。”
“很多小國,其實他們的地方並不是不富庶,就拿安南來說吧,雖然在與大明之間,有著很大障礙,可諸位叔叔知曉,那裏的水稻,一年可至三熟,甚至四熟。”
“可惜,安南的土著,空有寶山不自知,很多土著部族,還是以打獵為生,若是咱們大明的百姓去了那裏,別說溫飽,那可是吃不完的大米。”
“好好整治個十年八載的,怕是整個安南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有吃不完的糧食,甚至還可以把大量的糧食,直接運到咱們大明來。”
“你說這個地方,他富庶不富庶,像安南這樣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不僅僅是安南,他周邊的國家,也都差不多的情況。”
朱英這話,聽得朱楨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眾多藩王,也是頓時來了很高的性質,就連朱棣都不由眼神中帶著思索的意味。
吃不完的糧食,就這個詞哪個藩王不清楚其中的含義,一年三四熟的大米,按照朱英的這個說法,還真就不誇張。
“皇侄前段時間,抽調了五萬精銳去安南,便就是為了此事嗎。”朱橚突然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