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肉爛在鍋裏

字數:4290   加入書籤

A+A-




    朱英的信件,通過幾日的周轉,在加急的情況下,很快就到了朱元璋的手裏。
    看著大孫的字跡,朱元璋笑得跟孩子一樣的開心。
    就現在的朱元璋來說,對於蘇州地區富商們的處置,那都是旁枝末節,大孫的消息,才是最為關鍵的。
    而喜悅,自然是需要分享的。
    朱元璋看完之後,便讓身邊的劉和蔣瓛也看看。
    劉和蔣瓛,在朱元璋身邊多年,自然明白這個時候,就是猛誇太孫的時候。
    劉和與蔣瓛對視一眼後,劉和率先說道:“太孫殿下行事,果真是行非常之事,不為凡俗所束縛。”
    “那些商人,隻能被太孫殿下玩弄於鼓掌之中。”
    “依老奴所見,要不了多久,那些江南富商,就隻會唯太孫殿下,馬首自瞻。”
    “江南的隱患,也當是以逐漸的消除。”
    朱元璋聞言,微微頷首。
    江南地區,對於朱元璋來說,一直都是一塊心病,雖然沒有太多起義造反的事情發生,可朱元璋對於江南,更加的特別注意。
    頒布的《大誥》中,其中規定拒絕為君主效勞的讀書人要處以死罪。
    這一條,就是針對江南來的。
    大量財主的家產被沒收,許多文人慘遭迫害。
    看似是底層官員的問題,實則是朱元璋暗中指使。
    還是同樣的套路,當地方的民怨過於大了之後,那些迫害文人的官員,就會成為替罪羊的存在,被朱元璋賜死,安撫民心。
    不過在這其中,也有不少真心辦事的官員,遭到了波及。
    如之前的蘇州知府魏觀,與魏觀交好的文人高啟、王彝這些,便是如此。
    朱元璋稱帝前和陳友諒爭地盤時,魏觀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陣營,是資曆比較深的開國功臣。
    他是讀書人出身,朱元璋稱帝後,他曾擔任過國子監助教、侍讀學士、禮部主事,也到過地方任職,後來年紀太大就退休了。
    魏觀退休後不久,蘇州知府陳寧因橫征暴斂被朱元璋罷官。
    朱元璋重新啟用魏觀,任命他為蘇州知府。
    魏觀到任蘇州後,廢除了陳寧的苛政。
    後來朝廷想將魏觀調到四川,蘇州百姓向朝廷上書,請求讓魏觀繼續在蘇州做知府。
    朱元璋一時也沒有想到替代魏觀的合適人選,就同意了。
    蘇州指揮使蔡本和魏觀有矛盾,他向朱元璋上書攻擊魏觀,指出他的兩項罪名:
    一是在張士誠宮殿遺址修建府衙。
    二是征召農民修建水利工程,這沒有遵從朱元璋體恤民力的指示。
    蔡本說魏觀做這兩件事,是因為有謀反的心思。
    朱元璋接到蔡本的上書後,並沒有立刻治魏觀的罪。他一直很相信魏觀,而且魏觀當時已經六十九歲了,造反實在不合常理。
    而且蘇州的軍隊是由指揮使蔡本掌控的,魏觀作為知府調動不了軍隊,他拿什麽反。
    為了弄清真相,朱元璋派了一位名叫張度的禦史前去蘇州進行秘密調查。
    張度假裝成民工,參與修建蘇州府衙。
    剛開始張度沒有發現什麽異樣,直到給府衙安裝大梁,魏觀舉行了一個上梁儀式,並邀請老朋友、蘇州大文豪高啟寫了一篇《上梁文》。
    魏觀和高啟的命運就此注定。
    隻是波瀾不斷的江南一帶,直到目前來說,都沒有正式徹底消除隱患。
    明麵上沒有問題,暗地裏卻危機四伏。
    對於朱元璋來說,他想留給子孫的江山,是一個固若金湯,天下太平的江山。
    必然要在有生之年,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所以目前大孫的行動,就顯得很是重要了。
    蔣瓛見陛下沒有說話,沉思片刻後目光轉向自己,便就知曉要聽聽自己的意思。
    畢竟,太孫殿下的信件,可不是說能白看的。
    不過在蔣瓛的心中,早就有了腹稿。
    通過錦衣衛一些傳達的卷宗來看,蔣瓛對於太孫殿下的動作,有了更深的認知。
    “啟稟陛下,臣感覺太孫殿下在江南興辦船廠,可能有著更為遠大的目標。”
    這話一出,自然就吸引了朱元璋的目光。
    “說來聽聽。”
    蔣瓛抱拳作揖道:“陛下,臣認為,太孫殿下看似是在江南地區興辦船廠,好似是在從事商道之事,實則以臣看來,太孫殿下的目標,應當是遠在海外。”
    “太孫殿下如若是整治商道,其實在江南有非常之多的選擇,便是京師的釀酒廠,製衣廠,紡織廠,糖霜廠,瓷器廠哪個不能為太孫殿下開擴商道。”
    “而太孫殿下,卻單單選擇了從未開辦過的船廠。”
    “這自然跟最近解除禁海的緣由有關,然實際上,太孫殿下當是想借海貿一事,把整個江南地區的富商們,進行一種海上的遷徙。”
    朱元璋聽到這裏,目光頓時認真起來。
    對於船廠,朱元璋一直很是重視。
    雖說為防止海外侵擾,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規定“片板不許下海”,“敢有私下出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然實際上,實行“海禁”的同時,“朝貢”貿易仍然進行,並且更為繁榮。
    而各地船廠,也是紛紛建立。
    日京師城郊上新河建立了“寶船廠”,造的船稱做“寶船”。
    在福建建造的稱做“福船”,廣東建造的稱做“廣船”。
    廣船“的特點是以“鐵栗木為之,視福船尤巨且堅”。
    材料優良,使用質堅如鐵的鐵栗木,船體結構堅牢,規模巨大,航行力強。
    廣東出海之洋船都是富商建造。
    他們勾通官吏,辦置商貨,走私出海。
    “巨艦聯防,方一百二十步,容二千人,木為城,為樓櫓,四門其上,可馳馬往來”。
    可見在走私這塊,利潤之龐大,關係之複雜。
    “你的意思是,大孫的想法,便就是要把江南一帶的大商,全部引入到海貿中,和廣東,福建的走私海商們,去爭個高低。”
    朱元璋開口問道。
    這倒是個不錯的想法,這般來看的話,當江南商人開始走海運,自然在漕運這塊,就會弱下來。
    便就更加容易去掌控江南富商了。
    最主要的是,當船隊形成,這些富商們的底子,也會逐漸顯露出來。
    “陛下高見,不過臣覺得,太孫殿下,應該還有要遷徙江南大戶的意思。”
    “便是如倭國一般。”
    蔣瓛沉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