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朱英的應對

字數:4072   加入書籤

A+A-




    「好,好一個沐春,果有其父之風,看來西南交給他,當不會讓咱失望。」
    早朝之上,邊關急報,現任西平候沐春,率領二十萬大軍,大破麓川,阿瓦,孟艮三國聯軍,所有失地已經收回。
    目前請示朝廷,是否繼續進軍。
    聽到這樣的消息,之前有彈劾西平候沐春的文官們,盡皆是低頭不語。
    而五軍都督府這邊的武官們,一個個興高采烈。
    沐英之子沐春,多數的五軍都督府的武官們,都是相熟的,像是傅友德,曾經打雲南的時候,就是跟沐英一起。
    當時的沐春便已然跟隨從軍。
    沐春在沐英的教導下,對於傅友德等人,自然是以叔伯相稱,關係親密。
    況且沐英作為朱元璋義子,也屬於淮西勳貴武將集團的一員,曾經太子黨核心,雖說而後鎮守雲南,交際少了,但關係擺在那裏。
    「既然西平候勝了,接下來關於對於三國的處置,諸位愛卿便就聊一聊,是接著打下去,還是讓三國作些賠償。」
    朱元璋接著開口道。
    話音剛落下,戶部右侍郎傅友文,便是傅友德的堂弟,便就上前一步說道:「臣請奏。」
    朱元璋道:「準奏。」
    傅友文道:「臣認為,麓川多次反叛,心思不良,其王室受我大明恩惠,不知感恩,當以鎮壓為主。」
    「此番聯合其他兩國,欲趁我大明對外征戰時,趁機侵犯,可見其腦後反骨橫生。」
    「如今掌管麓川國者思任法,野心勃勃,即便是黔寧王先前定邊之戰,破其元氣,依然沒有半分真心實意臣服的道理。」
    「不若大軍直上,取其國都,撤其王室,另立新王,為我大明之敕封。」
    「如此方可是長治久安,麓川國不敢再犯。」
    聽完傅友文的上奏之後,朱元璋沒有表態。
    片刻後,兵部左侍郎陳思道出班道:「臣請奏。」
    朱元璋道;「準奏。」
    陳思道作揖:「臣認為傅侍郎的想法,過於激進了一些,如今我大明起兵五十萬征討倭國,耗費極大,目前尚無可見收益之處。」
    「現如今倭國戰事雖說一帆風順,但缺糧甚為嚴重,近日已有大量糧餉上船運送,對於我大明國庫負擔不小。」
    「麓川,孟艮,阿瓦三國,雖有趁火打劫之意,但已經被西平候一舉平定,此刻若是再行征伐,損耗過大。」
    「單說雲南一地,極為遼闊,各方土司也並未徹底穩定,偶有叛亂。」
    「倘若西平候一路得勝,倒還好說,但若有半分不順,西南境內有所不服土司,定然不甘心臣服,從未再生叛亂。」
    「如此這番,大軍南下,西南境內空虛,極其容易境內不穩,屆時大軍回返便是前功盡棄,若是不返,又難以鎮壓,處於進退兩難之地。」
    「況且麓川,阿瓦,孟艮三國之所,山林密集,稻田極少,加之水汽頗高,不適宜高產作物,二十萬大軍所需之糧,依賴雲南屯田,恐難滿足,屆時隻能朝堂國庫運糧,空耗國庫。」
    「是以臣認為,可停征伐,當以穩定雲南為主,如果雲南疆域廣闊,西平候一力鎮之,已然是有些勉強,如若疆域再行擴大,怕就有些難以維持了。」
    陳思道的話,自然也得到了不少文官的認可。
    關鍵在於最後一句。
    現在雲南的軍政大權,都掌控在沐春一人的手中,雖然隻是侯爵,但跟雲南王實際上已經沒有了什麽區別。
    對於兵部來說,現在雲南一省,早就不再掌控之中,幾乎所有的調令,都是雲南這邊,或者說沐王
    府自行決定。
    朝廷對於雲南一地,權力已經降到了極致。
    尤其是現在沐英已死,繼承的是沐春。
    曾經的沐英是陛下義子,自然沒什麽好說的,但沐春可不是,誰能保證他沒有野心了。
    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沐春的二十萬大軍,不說征伐三國,打下麓川是問題不大的。
    但這就使得沐王府的權勢,得到進一步的擴大。
    雲南地處邊關,疆域廣闊,再行擴大之後,那兵馬人口,就更多了。
    一路臣服還行,倘若有不臣之心,對於大明而言,可謂是一場災難。
    隨著戶部右侍郎傅友文,兵部右侍郎陳思道的上奏結束後,奉天殿就開始熱鬧起來。
    不斷有官員上奏,或是讚成,或是反對。
    其中的焦點,都是圍繞在戰和不戰之見開始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到這一幕,朱英心中有些感歎。
    當皇帝,是真的不容易。
    就目前的雙方論點來說,是完全看不到差距的,可謂是各有道理,很難說一方能夠徹底壓倒一方。
    而事情最後,進行最後決定的,自然就落到了皇帝的身上。
    哪怕是朱英,也不敢說到底哪方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像是有些曆史上,才能比較平庸的皇帝,這個時候做出選擇,誰又能知道對錯呢。
    一些看似昏庸的決定後麵,指不定也有著其當初的道理所在。
    朱元璋抬手,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立即朗聲道:「肅靜!」
    奉天殿的討論聲,便就此安靜下來。
    朱元璋開口道:「大孫,關於這件事,你是如何想的。」
    朱英就知道,老爺子肯定要問到自己的身上來,也算是一種考驗吧。
    朱英回道:「孫兒認為,打還是要打的。」
    朱元璋沒有反駁和讚同,問道:「大孫,說說你的看法。」
    朱英點點頭,分析道;「傅侍郎說的沒錯,關於麓川國,已然有多次反叛,顯然暗藏不臣之心久矣,但凡有任何的機會,都會立即行叛亂之舉。」
    「此番聯合其餘兩國出兵,顯然並非是臨時起意,而是籌謀已久。」
    「即便這次不打,往後的倘若我大明有任何機會,也會再次叛亂,由此看來,麓川王室,已然成為狼子野心之輩。」
    「所以孫兒認為該打,且不當是麓川,孟艮也不能放過。」
    聽到這話,朝堂中一片嘩然。
    即便是主站的傅友文都沒有想到,太孫殿下不僅要打麓川國,還要打孟艮國。
    朱元璋也皺眉道:「同時征伐兩國,這給西平候的壓力就很大了,倘若不順,便就有些麻煩了。」
    朱英作揖回道:「孟艮國度狹小,不過麓川兩成疆域大小,麓川國主導此次犯我大明之事,更向其後阿瓦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