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對王孝傑的知遇之恩
字數:555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
金光城門大開,洶湧的人浪撲麵而來。
早就有皂衣武侯在街道兩邊維持秩序,但這也阻擋不了人們的熱情。
歡迎邊州緝捕敵賊的英雄還在其次,準備了爛菜葉臭雞蛋,狠狠砸向那些興風作浪的叛賊,才是重頭戲。
長安百姓出手太快,以致於保護賈思博的護衛都慢了一拍,在他被砸了個狼狽不堪後,才笑嘻嘻的將其保護起來。
這種需要嚴加審問的要犯,可不能被砸死。
不過最前麵那幾個已經審問不出情報的犯人,就無關緊要了。
果然那些奸細,很快淹沒在了人民的憤怒裏,被活生生砸死。
李彥注視著這一幕,有暢快,也有警惕。
叛賊落得這個下場,死有餘辜,但這個國家由盛轉衰的局勢一路持續下去,各地又會湧現出多少叛賊?
當然,再富足的社會,都有貪心不足的國賊,可他來到長安僅僅兩天,所見所聞,可稱觸目驚心。
受古代落後的生產力局限,想要從根基改變不現實,但李彥覺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也該做些事,見證一個真正的盛世大唐。
相比李彥的心態變化,丘英緊張的將囚犯們一路壓至刑部大牢,交接完畢,頓時鬆了口氣。
裴思簡則帶著使節團,入駐長安驛館,他自己再入宮麵聖。
臨走時李彥聽說,二聖領群臣,準備過幾日在含元殿,召見吐蕃使團。
含元殿是外朝正殿,建造時充分利用了高地,居高臨下,威嚴壯觀,視野開闊,甚至可俯瞰長安城。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如此巍峨氣勢,正適合讓番邦蠻夷知曉,何為天朝上國。
不過李治武後的這種想法,注定會落空。
人家吐蕃這次是打了勝仗,不是當年鬆讚幹布吃了敗仗後,帶著賠償金當嫁妝,來求娶文成公主。
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贏了大戰,又看到這樣的大明宮,不會感到敬畏,隻會更加渴望。
渴望掠奪大唐的財富。
當然,勃倫讚刃目前已經徹底老實,在大唐境內是會安分守己,要反複也是回去後。
倒是鳩摩羅很快離去,想來又去長安的寺廟談佛論法了。
李彥關注之後,帶著王孝傑,一路往皇城而去。
王孝傑是折衝府隊正,此次立功,李彥會為他爭取在內衛領武德衛一職。
事關前途,王孝傑跟在身後,都不免有些緊張忐忑。
到了皇城,還沒入城門,安神感迎了上來,神色略略有些不自然的招呼:“元芳!”
李彥道:“安兄,昨日之事你第一時間通知丘閣領,已經幫了大忙,真的不必介懷。”
“可我終究是不夠義氣……”
安神感苦笑一聲,收斂情緒,又邀請道:“九弟昨晚歸家,知道元芳入京,還責怪我不通知他呢,你若有暇,來我府上作客。”
李彥連連點頭:“好,我一定上門拜會安中郎將。”
安神感笑道:“不久後,恐怕元芳要和我阿耶頻繁見麵了,他也要來內衛任職。”
李彥一怔:“安中郎將要成為內衛五位閣領之一?”
安神感朝著大明宮的方向行禮,滿懷忠誠的道:“阿耶得聖人信任,擔此要職,我安氏上下銘感於心!”
李彥想了想,倒也不覺得奇怪。
論起忠心和資曆,在四品這個級別,確實沒有比安元壽更適合的了。
當年突厥大軍趁著李世民剛剛繼位,內部不穩的時候威逼長安,李世民親率六騎去見頡利。
那六個人是高士廉、房玄齡、蕭瑀(存疑)、李孟嚐、周範和安元壽。
而後來入帳定盟時,更隻有安元壽一人護衛在李世民邊上,這都是後世出土的墓誌記載。
到了李治登基,安元壽依舊得到信任,封禪泰山時,壇上供奉就是安元壽親手遞給李治。
這位昭武九姓的粟特裔大將,一直無法晉升三品,還是因為功勞不太夠,苦勞是足夠了。
如今李治重立內衛,定安元壽為閣領之一,表達出了充分的信任和期待。
借著這次涼州風波,武威安氏恐怕對大唐要更加忠心,安元壽估計也想衝一衝三品。
果不其然,安神感就興奮的道:“阿耶昔日帶兵平息賀魯反叛,小試牛刀,今蕃賊寇邊,正是大展身手之時!”
王孝傑在後麵也摩拳擦掌,豪氣幹雲的道:“是極是極,建功立業,就在今朝!”
李彥看看兩人,心中有些無奈。
安神感也就罷了,畢竟是禁衛出身,養尊處優慣了,不知凶險。
王孝傑不會以為贏了勃倫讚刃一次,就狂起來了,視吐蕃如無物吧?
曆史上正常發展下去,你會被吐蕃活捉,若不是長得像鬆讚幹布的孫子,如今讚普的老爸,就被嚓哢砍掉了啊!
實際上,吐蕃這個國家的巔峰期並不長,能稱為戰神的大將更是隻有欽陵一位,欽陵死後,就開始和大唐比爛。
但好巧不巧,就是這短短三十多年的巔峰期,給他們碰上了。
難不成要像原曆史那樣,等欽陵連戰連勝,吐蕃國內對這位大論的忌憚達到極致,施以反間計?
那種計策之所以奏效,與其說是計謀高明,還不如講大唐已經輸得夠多夠慘,讓欽陵的威望達到巔峰。
再加上欽陵本人的政治手腕,遠遜於軍事才能,才會被自己人幹掉。
噶爾家族一夜之間跌落神壇,欽陵的弟弟和兒子被迫投奔大唐,反過來為大唐守衛邊州,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進入皇城,帶著王孝傑往兵部而去的時候,李彥就在默默考慮:
“內衛五位閣領,如今已定下了丘英、裴行儉、安元壽三人,還有兩位四品官員會被調任,亦或者由五品提拔上去?”
“接下來朝中主要競爭的,就是這兩位閣領之位了,嗯,還有十二位機宜使。”
“大閣領坐鎮中樞,統帥全局,不會輕動,我看李治都不會重設,畢竟長孫無忌帶給他的陰影太大。”
“閣領其實就相當於戰場上的一軍統帥,機宜使則是將領,作戰一方。”
“現在這些位置,都有許多人眼熱,因為在戰時,立功方便啊!”
李彥知道曆史進展,很清楚內衛的職位,是風險與機遇共存,提著腦袋立功。
但在巨大的利益麵前,內衛的風險,被許多人看輕了。
比如之前武敏之宴會上,那副安插官員的狂態,完全不考慮勝任問題。
這家夥不會是個例。
目前大唐整體的觀念,依舊看不起吐蕃,姿態高傲,不知己,也不知彼。
這樣的內衛重立,對上正當巔峰的統帥欽陵,諜報活動也十分重視的吐蕃,恐怕要吃虧。
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員,死了活該,可惜往往是他們死不了,犯下的錯誤,讓底下無辜的將士白白喪命。
“幸好有裴行儉在,這位大佬提前參戰,應該是涼州真相被揭露後,引發高層重視的結果。”
“我要是能當機宜使,跟在他身邊多學學,就好了。”
李彥琢磨著自己的前程,順帶幫王孝傑辦理手續。
兵部他沒什麽熟人,好在太子黨的身份在,《瑤山玉彩》一拿,令史頓時笑容滿麵,屁顛顛的為王孝傑記功。
等小半個時辰,就辦好了一切,王孝傑驚詫不已,京官什麽時候有這效率?
而定下功勞,再入職內衛,其實就是閣領丘英一句話的事情。
也就是李彥一句話的事情。
於是乎,進入開始漸漸氣派起來的內部駐地後,短短一刻鍾的時間,王孝傑就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內衛武德。
外職暫時沒有變化,依舊是正九品下折衝府隊正,在武德衛裏麵算最低等的。
但邁出這一步後,想要獲取功勳,難度上簡直有了天地之別。
對應到後世,相當於地方駐兵,被調入國安總部,王孝傑內心狂喜,精神抖擻,鄭重行了軍禮:“多謝六郎提拔,孝傑感恩於心!”
“孝傑,陪我去個地方。”
李彥也不客氣,這個年代的知遇之恩,是要口稱恩師的,你客氣了反而是對別人的侮辱。
果然王孝傑自動代入親隨的位置,嚴陣以待:“去哪?”
“回衛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