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浮華(81)一更(俗世浮華(81)懟人嘛...)

字數:4856   加入書籤

A+A-




    俗世浮華81)
    懟人嘛, 怎麽懟好呢?
    她也接受采訪,不就是采訪嗎?我缺公開露麵接受采訪的機會呢?
    在節目上,她也沒點咱在說誰呢。就是搞農業技術宣傳, 做科普嘛!科普的點有兩個:
    第一, 催熟劑和防曬劑屬於農藥!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記者問說,“有種說法這不算是農藥, 您怎麽看?”
    林雨桐就問說:“乙烯利算不算農藥?”
    事實上, 乙烯利就是農藥,它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這一類。
    林雨桐就道:“既然催熟的乙烯利是農藥,那中藥製劑的催熟劑, 怎麽就不是農藥了呢?”
    所謂的專家, 一張口就說,‘嚴格意義上不算’之類的話!純屬放屁!你連農藥的範圍你都沒搞懂, 隨口就放炮,放個嘚啊!這是個能隨便放炮的事嗎?真是會圖嘴痛快!你就不想想這話說出來會引發什麽後果。
    哦!你說不是農藥就不是農藥了?若不是農藥,我找什麽部門審批呢?若不是農藥,那我現在的經營合法嗎?!我是按照農藥的許可證經營的。你隨口說一句話, 就取消我的資格了,連國家認證都不管了?
    臉呢!這能怪我懟你嗎?
    第二, 並不是中藥製劑有殘留,才想用味道驅蟲的!
    那這麽做總有原因吧!為什麽這麽做呢?
    林雨桐就問記者:“你下過田嗎?給莊稼噴灑過農藥嗎?”
    真的親身幹的人才知道那是什麽滋味。沒親手幹過,好歹親自去看看農民是怎麽給莊稼噴灑農藥的!像是大麵積的露天種植,有飛機噴灑, 省了人力了,可一次性投入大!當然了, 這種的用不上自家研製的這種味道驅蟲製劑,這必須在相對密閉的空間才可以。因此, 這個東西從研發開始,就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的是各種的大棚。凡是種植大棚的,這就是精細耕種,每一家種植的麵積都不會太大!便是種植的大,多個大棚,趕上打農藥的時候,那都得雇傭人工。攜帶者噴灑農藥的機器。最開始的時候人背著藥,後來在農具上下功夫,有許多小型的機械可以帶著藥進出,節省了部分人工。且帶著自動化的噴頭,也不需要人來噴灑。可這些設備的投入都是要金錢的。
    而這種藥劑也不用,就是分別放置在一定距離的位置上就可以了!可以天黑前放置,夜裏大棚裏不呆人,什麽也不妨礙。一是節省了各種的機械投入和人力的投入,能叫種地的成本降低。二就是對人的危害小。大棚裏本就憋悶,噴灑農藥的時候把各自包裹的嚴實是不可能的。大部分農民在大棚裏都是光著膀子,或是穿著短袖背心。農藥的藥霧四處飛濺,呼吸進去的,落在皮膚上的……那能是無害的嗎?很多藥物一旦落在皮膚上,就灼熱疼痛。一般這種情況,就是趕緊用水洗。可農忙的時候,地頭哪那麽多大量的水。真接觸了怎麽辦?忍著吧!這種情況,在那些莊稼漢眼裏都不叫事。他們可以不當回事,但咱們搞農業的能不當回事嗎?
    對!誰都知道應該做防護措施!可知道和施行中間隔得遠著呢!有些人是知道危害,但不想過多的投入,又嫌棄穿的多了耽擱幹活。有些人是不太在乎,也不重視,隻覺得這點危害算啥危害?祖祖輩輩不都這麽過來的。
    林雨桐就說,“我們做農業的,該關注農業,可也更應該關注農民。他們是操作員!我們的工人施工,有安全措施。我們的司機開車,也會設計很多的東西盡量保證司機的安全。那我們的農民呢?我們不應該考慮我們的農業操作員們的操作安全嗎?我們的驅蟲藥劑在大棚裏作用一晚上,天亮之前測的各項數據顯示,空氣中藥物的殘留成分,與點著蚊香睡覺那個成分幾乎一致,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作物上無殘留,隻空氣中有殘留是通風一個小時就可以徹底清除的……”
    反之呢?噴灑的農藥不僅作物表麵殘留,空氣中一樣有殘留的味道,是一兩天之後才會逐漸的減少乃至清除。孰優孰劣呢?當然了,這個話是不能在公眾麵前說的。事實上,而今的農藥已經很控製藥物殘留了!沒有哪一種東西是完全沒有優點也沒有缺點的。咱能說咱的優勢,但卻不能把這些缺點點在明處。因為很多人其實很容易曲解和盲從,他們會把某些點放大,然後說吳桐說了,農藥怎麽怎麽了?其實真沒那個意思。咱隻是說咱有什麽優勢,雖然人家對咱的攻擊是衝著你這個農藥中藥製劑的,但咱不能用同樣的法子攻擊回去。
    因為輿論很可能將這些話擴大無數倍,然後叫人質疑恐慌,給農民帶來很多不必要損失。
    而且,別管中藥的方向,還是現代的純化學的方式,不一定得誰擠死誰吧!各自有擅長,發揮各自的優勢就可以了!為什麽一定要致對方於死地呢?
    林雨桐就說,“市場很大,競爭的是什麽呢?是其中的技術含量。隻要在產品上追求突破,那市場就不止國內。這麽大的一個市場,彼此競爭完全沒有意義!”
    第一,可以在產品類型上求突破!比如,中藥製劑做膨大劑,林雨桐搖頭,這個東西真沒法子,就是用化學的方式做出來的東西好。第二,可以在效果上下工夫。若是你們的效果更優,那我怎麽可能競爭過你。
    咱都發展各自的優勢,往外衝才是硬道理!擱在家裏這點地盤上,你爭我搶的,意義在哪呢?
    她是全程沒點李天有的名字。懟人歸懟人,不能牽扯麵太大!林雨桐不認識這位叫李天有專家,他說他是專家,那咱就姑且認為他是專家。既然是專家,就請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說話。你說的不是實話,我出麵澄清,就這麽點事。
    而且,也是在呼籲,咱們整個行業內,良性競爭是可以的!但像是這般為資本服務,肆意的詆毀行為,那對不住,咱也不是吃素的。
    就像是李天有,這是散布不實信息,給我們帶來損失了,那我得告你呀!不僅我告你,我的團隊告你的,我的研究所告你,生產農業的廠家也告你。我們打關係有律師團隊打,花費錢了,但這也是一種宣傳呀!不算是你虧了!然後不耽擱我們的事。你呢?你有多少時間應付這麽些官司。
    節目一播出,就有人把這些做成兩個對比組,叫大家看!其實李天有這個采訪的關注度沒那麽高,而今這一下,關注度一下子起來了。
    起來了,卻被網友冷嘲熱諷了。
    然後沒幾天,林雨桐也收到傳票,人家也把自己給告了,說自己利用影響力網曝他!
    把林雨桐給笑了:我沒點你的名字,我就是科普了一下,我怎麽就利用影響力網曝他了呢?
    這就是隔空懟呢,咱自己知道就完了,對吧?
    可有人把視頻剪輯在一起相互比對的,對方可算是得理了!他不找剪輯這個視頻的人,倒是衝著自己來了。
    林雨桐真就是覺得,網絡這個東西呀,好是真好,可這附帶的玩意,那也是真壞。
    他不知道告不贏嗎?知道!可為什麽要告呢?出名呀!別管好名聲壞名聲,隻要有名聲,就有利益。
    王玫就說,“現在都流行這個,拉著個出名的罵一罵踩一踩,立馬知名度就上去了。哪有比這更快的出名途徑?”
    於姐把資料往一塊歸攏,問說,“我現在上網看這些東西的時間真沒有,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網絡碰瓷呀!”
    不是!王玫給逗的,“這還真不一樣!”
    不是嗎?於大姐搖頭,“不是就不是吧,這也沒幾年呀,忙的都被時代淘汰了。一出去說話得鬧笑話。”
    可不是!這幾年誰不忙呢?不過忙的結果卻真的是不錯的!自家這個團隊連做雜務的,都開著三十萬的車,可見這三年大家幹的怎麽樣?出成績的也不光是吳桐,好幾個小組陸陸續續的出了成績,隻要出成績了,主要的人員拿走一半。剩下的四成是參與人員平分,最後的一成留給研究所。
    像是於姐,去年稅收單拿了八百多萬。
    當然了,王玫也不羨慕。她現在還沒有自主科研的能力,但隻從團隊裏分成,她一年也接近百萬了。這是個什麽感覺呢?就是隻要頭兒有想法,說想怎麽試,那就試呀!擔心錯了?不用!不試錯哪來的對。你一個方向,他一個方向,一起參與一起分賬呀!
    這麽大的收入,小城市的別墅真心不怎麽貴,一百來萬,裝修下來也就兩百萬,好幾個都在同一個高檔小區裏買了別墅了。太忙顧不上家?有什麽關係!老公特別體貼,也會在節日送花了,隻要有時間也會接送了,晚上躺下也會按摩的手藝了,那真是二十四孝好老公。婆婆也不挑剔了,孩子幫著照看了,每天都教孩子,“我們寶寶有這麽個媽媽,將來愁什麽呀?我們寶寶像媽媽,長大了也跟你媽媽一樣,說不定比媽媽還厲害!你媽媽那麽忙,都是為我們寶寶賺錢去的!媽媽最辛苦是不是?”回家來,一點都不叫幹家務。自己洗內衣和襪子,婆婆就說,“嫁進來了就跟媽的親閨女一樣,我給你洗怎麽了?再不行叫你自己的老公洗,用男人就得這麽用!”王玫一邊這麽想著,一邊整理材料,又說幫著約見律師的事。
    林雨桐就說,“叫別人去吧,你家孩子小,先回去陪孩子。”
    王玫擺手,“沒事,我順手就處理了!”然後歎氣,“頭兒,經濟實力決定家庭地位,這話我信的真真的!我婆婆現在就怕我看不上她兒子,一腳給蹬了找更好的!”她說著就笑,“男人有錢,婚姻穩定的不多。可女人要是有錢,婚姻不穩定的隻怕是少數!”
    這話說的——可真是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