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2)一更(盛唐風華(2)靜慧回來的...)
字數:7249 加入書籤
靜慧回來的時候, 就見小小的姑娘,坐在台階上,抬頭看著四四方方的天。她疾步過去, 忙道, “怎生出來了?”
她抬手要扶,林雨桐順勢就起身了, 等回了屋子在裏麵坐了, 兩人沉默的吃了飯,林雨桐才說,“師父還要出去?”
靜慧愣了一下, 點頭, “洗涮了之後,就不出去了。”
靜慧上下打量了林雨桐一眼, 急匆匆的去了,不消一刻又回來了,再回來卻見一手帶大的姑娘坐在麵前放著木魚,手裏拿著木槌在愣神。她忙過去, “養神便是,不用做功課, 太勞神了。”她要去接了木槌,林雨桐躲了一下,“師傅坐吧。”
靜慧便坐了過去,又打量她, 這次活過來之後,竟像是好了許多。她眉頭微微舒展, 表情也緩和了起來:“可是有事?”
林雨桐看她,“師傅, 之前……我好似做了一個長長的夢……”
“我夢見……像是在一處宮殿裏遊走……分不清是天上還是人間……”時人信神佛,重夢境。想擺脫困境,沒有比這個更快的辦法了。急著找四爺隻是一方麵的原因,另一方麵的原因便是這個身體,叫靜慧這麽養下來,是養不好的!藥不完全對症,女尼的身份,連出去就是奢望。這德業寺其實跟武則天出家的感業寺有些類似,都是皇帝死後,後宮的妃嬪出家的地方。隻是德業寺安置過李淵的舊人,也有一些是太|宗時期的大齡宮娥。這也就導致了,裏麵的人想出去,是千難萬難的。外麵的人,尤其是男人想進來,那也是千難萬難的。
那麽,誰來給開方子給藥呢?就算是自己能偷摸的調整了藥材,自己熬藥,可是吃食呢?每天一碗分辨不了食材的糊糊,這是絕對養不好身體的。之前病的不能下床的時候,還是一碗麵糊糊。而今吃的……更像是某種樹皮磨成粉之後用水熬煮的。對於一個五髒六腑都虛弱的人來說,這麽吃下去,要不了半個月,就又得躺下了。
可不管是改善生活還是其他,都離不開眼前這人的幫助。
她隻說她夢見了宮殿,分不清天上人間。
靜慧本沒在意,一個夢而已!可以聽到什麽夢,心裏就驚了一下。正抬手要給林雨桐倒一杯水,結果手一滑,差點把手裏的粗陶瓦罐給摔了。林雨桐一把扶住瓦罐,輕輕的放在一邊,可心裏卻咯噔了一下。
夢見宮殿,分不清天上人間,若是這身世跟宮裏無關,那這就是一個好夢!夢見了天上宮闕,這是受了神仙的庇護和指點。若是如此,她驚什麽,怕什麽?
林雨桐手裏攥著個小木槌,是她留著的心眼。若是對方為了隱藏某種秘密,真就一不做二不休的要了她的命,這身體的情況,沒點東西防身不行。當然了,這是最壞的情況。對方沒殺掉一個嬰孩,這裏麵就一定有某種緣故。
靜慧的手都是抖的,腦子裏轉著無數的念頭。
林雨桐把她的表情看在眼裏,就又說,“可我在宮殿裏怎麽轉都似乎轉不出去……一直像是被困在那個宮殿裏……正急的不知道要如何是好,我便覺得有人狠狠的推搡了我一下,我一下子跌了下來,隱隱約約的,我好似看見了極有威嚴的美貌婦人,耳邊好似還有人念叨著什麽‘無量壽尊’這樣的話!那宮殿我不曾見過,那威嚴又貌美的夫人我也不曾見過,更不知道什麽無量不無量,壽尊不壽尊……”
靜慧的手藏在衣袖裏,不住的發抖。但她還是道:“難不成你跟佛家無緣,該是道家的弟子不成?”
這麽想就對了!道家!孫思邈是個道士!那個男人之前說了,他準備去終南山求個方子去,想來靜慧隻要不是想殺人,那就不如順手推舟,把自己推出去再說。果然,就聽靜慧道,“若是你真跟道家有緣,這裏倒是不好留你。回頭我稟明了主持,放你出去便是了……”
林雨桐忙道,“我出去……該去哪裏?師父可有相熟之人?他日若能活命,定奉養師父。”
靜慧嘴角翕動,眼圈驀地一紅,緩緩點了頭,“你隻安心歇著,明兒我便……便送你出去。”
一天了,真累了,昏昏沉沉之間,她覺得一隻冰涼的手覆蓋在她的脖頸之上,而後又緩緩拿開。半晌之後,冰涼的手輕輕觸到了鼻尖,林雨桐心裏知道,不排除對方有想捂死她的衝動。可到底是猶豫了,收了手,嘴裏一遍一遍的念著‘阿彌陀佛’。而後輕手輕腳的,出了房間。
林雨桐睜開眼坐起身來,小木槌還在手裏拿著呢。照顧了這麽些年,可在某一刻,對鷗舫還是動了殺心。這就證明自己之前的猜測怕是沒猜中十分,也猜中八分了。
她躺下睡不著,思量這個事。後人一直說,是武則天殺了親生女兒嫁禍給了王皇後,這一說法,是誰說的呢?是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說的。
而《新唐書》編纂在什麽時候呢?是北宋歐陽修、宋祁等人聯係編纂的。《資治通鑒》的編纂時間也是北宋,由司馬光主持編纂。
也就是說,成書都比較晚,他們很可能采用了很多民間流傳的說法。
而在這兩本書之前,唐史的記載中,從沒有說武則天殺了親生女兒。《唐會要》中隻說,武則天利用親生女兒暴卒這件事,扳倒了皇後。並沒有說,是武則天殺女而扳倒了皇後。而《舊唐書》也沒有殺女的記載。
後兩本記載的都很簡單,關於這事,就兩句話的事。而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關於這個事件的記載,那就繪聲繪色多了。說是武昭儀先掐死了孩子,然後給蓋好,裝作沒事。皇上來了,還高高興興的迎接皇上,皇上去看女兒,結果一揭開繈褓,發現已經死了!然後驚怒的問,“誰幹的!”滿宮的人都說,“皇後來過。”然後昭儀怎麽哭,皇上怎麽說,記載的特別詳細。
敢問,從事發到他們編書中間相隔了三百年,這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連帶的表情和神態都有還原,在沒有史料為依據的前提下,是怎麽把這個事寫的繪聲繪色,猶如親眼所見?
更有意思的是,曆史上有一篇文章,寫的文采斐然,就是駱賓王寫的《討武曌檄》,這文章寫的,把想罵武則天的人看的拍案叫絕,連被罵的武則天也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文采。就是這麽一篇文章,怎麽難聽怎麽罵,說武則淫|亂後宮、魅惑君王、生性凶殘,奸佞成性,殘害忠良,殺兄戮姊,謀殺君王,毒死母親……這麽多這麽多的罪名,連謀害君王毒殺母親的話都出來了,卻沒有說武則天殺了女兒。
何況,武則天的女兒死了一年之後,才說廢後的事的。不挨著呀!
所以,對武則天殺女這事,林雨桐壓根就不信。她就是想立李弘做太子,弄死放在王皇後名下的庶長子李忠多容易呀,對吧?這壓根就不是那麽一碼事!
這其實是李治在跟皇後身後的閥門勢力的鬥爭,自來廢後就不是簡單的帝後之間的事,更不是後宮那點事能扳倒皇後的。
所以,林雨桐更傾向於,這個孩子隻是夭折了。至於說怎麽夭折的,這隻有當時伺候的和做父母的清楚了。
當然了,孩子能再度活過來,當時可能是休克過去了。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先天性的疾病,包括高燒不退等等,都可能引起休克。
在後世醫學那麽發達了,在醫院裏還有那種把休克誤診成死亡的呢。更何況是在唐朝。按照記載,武則天生養了六個孩子,一半的孩子都是以高齡產婦的身份生的。在夭折率高的現在,她折損了一個,比例真不算是高的。所以,林雨桐就覺得,當時應該是以為這個孩子死了,許是就這麽安葬了,許是真就利用一把已經死亡的孩子,不存在謀殺親女。孩子沒了,被裝殮進金棺裏,交給是就打起了棺材的主意。想拿棺,就得先開,這一開,孩子一顛簸,可能那口氣又倒騰過來了。可這活了,又是這麽個眼看就要咽氣的孩子,怎麽送回去?敢送回去嗎?送回去了,他們幹的事就瞞不住,哪怕陰差陽錯的救了這孩子,可真要追究起責任來,誅九族都是輕的。一邊是能占據金棺發財解困,一邊是賭命,生死看聖人的心情。
怎麽辦呢?隻不過是倆普通人的人,當然是不敢去賭命了。但人心也沒那麽惡,再加上這孩子出身顯赫,又是在棺材裏活過來了,從迷信的角度講,這是不是有漫天的神佛庇佑呢,要不然怎麽就死不了呢。
如今再想起靜慧說的話:你果然又活過來了。
這話是不是也說明她隱隱的覺得,這原身是受老天庇佑的,不能隨便給殺了呢!若不是自己來了,這個孩子其實就這麽死了。反正已經是個死人了,都逼緊嘴巴之後,誰能知道?而今自己來了,活過來了。之後會怎麽樣,現在想就是多餘。
得先想法子活下去,找到四爺,這才是最要緊的事。
山下的一處院子裏,男人裹著衣裳,說夜裏偷跑下山的女人,“放在眼皮子底下,能看住;要是放出去……”
“放出去,沒人把她跟德業寺聯係在一起才好呢!從此再無幹係!”靜慧的聲音有些發抖,“要不然,真被上麵知道了,咱們死無葬身之地。你別忘了,去年宮裏才下旨,追封這位為安定公主,諡號為思。聽說那時候皇後又懷上了,說是想要個公主,聖人和皇後想起‘早夭’的這位公主,給追封了,靈位還移到了崇敬寺!前不久不才聽說,宮裏真添了一位小公主嗎?如今真有了一位小公主,沒了個那個該追封也追封了,其實事情到這裏,怕是再不會想起了!既然老天指引,她合該跟道門有緣,那便舍幾個錢送去便罷了。”
這男人低聲道,“既然如此,合該……徹底的清除隱患……”
靜慧搖頭,“哥哥不怕報應不成?這些年,家裏添了七個孩子,沒一個長成的。去年連嫂嫂也沒了……不可再枉造殺孽了,哥哥!不若,我回頭告訴她,她是我侄女,是你的親生女兒,隻是……自小體弱,算命的說,合該是方外之人。你和嫂嫂便將她舍給了廟了。而今,既然老天另有指點,就不如找一更利她的所在!告訴她說家裏隻她一根獨苗……家裏自是先顧著她。如此,她再是不疑有它。如此安安生生的,哥哥將來再娶,未嚐不能養下一兒半女,承歡膝下,承襲香火。”
這男人歎了一聲,“罷了!罷了!依你所言便是。”
靜慧出去了足足兩個時辰,回來正是半夜的時候。門一響動,林雨桐睜開眼,“師傅出去了?”
靜慧嚇了一跳,“吵醒你了?”她過去,將火折子摸出來講燈點亮了,這才挨著林雨桐坐了,“跟你說的事。”
嗯!
於是,林雨桐就聽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姑姑本是宮娥,出宮時已然三十過了,不曾被老聖人寵幸,原是能歸家的。家本也不遠,就在山下。可惜,家中日子困頓,這才在寺廟中安了身,想著離家近,不拖累親人還能常跟家人來往,這才來了。而你是我兄長的親生女,可惜生來體弱,家中醫治不起,又恰好有算命的說,你合該是出家人。既然如此,你就被父母給送來了,我想法子單獨撫養於你……可如今,天有指點,咱們自然是要先顧著你的。這兩年日子好過了,你耶耶便說,送你去找孫老郎中去瞧病,他本在終南山修行,是醫術極為高明的道長。”
林雨桐就問說,“敢問姑姑本姓什麽?家中耶耶姓甚名誰?母親可還安在?家中還有何人?”
靜慧歎氣,“家中隻你我還有你耶耶三人,你母親已經過世了,家中你七個兄弟姐妹,都沒有養活。你要好好的養身體,別叫我跟你耶耶再白發人送黑發人了……”說著好似猶豫了一下,才又道:“咱家本姓林,你父親叫林有信,你在兄弟姐妹中行三,是為林三娘。”
林雨桐點頭,這是想到這樣一個法子,遮掩此事。
如此,也好!
而此時的長安城中,一座巍峨的府邸裏,一個瘦弱的少年緩緩的睜開眼,強忍著咳嗽,沒有驚動帳子外守夜的下人。
強壓著穴位緩過來了,他不由的皺眉,這個身份呀,怎麽說呢?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原身叫李漓,出身大唐英國公府。英國公是誰呢?就是徐世績,後來給賜了國姓,叫李世績,再之後為了避尊者諱,不敢用李世民的世了,便叫李績。李績的嫡長子叫李震,不長壽,早早的沒了。但是李震給李績留下幾個孫子,嫡長叫李敬業。而這個李敬業,就是李漓的父親。
李績——李震——李敬業——李漓,英國公府第四代。說起來遠,但也未必。因為李震早亡,後來是李敬業作為嫡長孫繼承了爵位,為二代英國公。按說這是身世顯赫吧!李績是誰呀?那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呀!開國元勳,建立大唐之後,哪一戰沒有李績的身影?此人的才幹,叫李世民臨終的時候先貶謫此人,等李治繼位再重啟此人,怕李治壓不住!
這樣的身份要是再不顯赫,那什麽算是顯赫?
可光有顯赫的身份沒用了!問題出在這個原身的親爹李敬業身上了。李敬業這個李氏王朝的鐵杆忠臣之後,最後起兵造反,反誰呢?反武則天!那篇後世很有名氣的《討武曌檄》是在什麽情況下寫的?就是在李敬業造反的時候,李敬業的謀士駱賓王給寫的。
頭疼!
別的先不提,也來不及想,隻尋思著怎麽找到桐桐。這原主的身體,不成了!一直就病歪歪的,要不是生在高門顯貴之家,早喪命了!那麽多好太醫給瞧了,也沒給看好,那證明太醫的能力還是有限。
還得先找桐桐才行。
可桐桐在哪呢?隻一個長安城,就有一百多萬人口,且城市管理極其嚴格,想貼個什麽東西找一找,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個年份,有一個人還活著呢,那就是孫思邈。
桐桐對皇宮沒興趣,但她對孫思邈一定有興趣。正好,這個身體確實需要求醫,以前顛簸不得,家裏害怕顛簸要了他的命。而今,養幾天之後,得促成終南山之行才成。
而桐桐在隔天之後,換上了靜慧給新準備的衣裳,頭上也用布巾遮擋起來了,這是出寺廟下山去了。
靜慧給整理好,看著瘦骨嶙峋的姑娘,她勉強的笑了一下,“我隻能送你到山門,好好的跟你耶耶去!你沒有受戒,頭發留起來便是了,隻消半年,就長起來了。保重自己,勿要以我為念。”
好!
林雨桐就這麽地,從寺廟的一處角門邁了出去。
山林染色,層次不一,黃綠紅相間,倒是有幾分可觀之處。不遠處站著一個身形瘦小的漢子,一身胡服的打扮,猶豫了一下朝林雨桐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