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華(21)一更(盛唐風華(21)這個話該...)

字數:4847   加入書籤

A+A-




    盛唐風華21)
    這個話該怎麽說呢?
    有時候, 人是站在一個十字路口的!端看你怎麽去想了。
    林雨桐就道,“母後,兒臣在南山上的時候, 得過一位許娘子的幫助。兒臣最開始的時候, 連上山的力氣都沒有。許娘子為了掙一個大錢,背著女兒將女兒送進了女觀。且在天冷之時, 及時給兒臣送來了紙衣。她是常上山的, 上山做什麽呢?為了采藥的時候能叫孫道長幫著認認藥材。她的日子很不好過,她家郎君身體羸弱,脾氣也不好, 動輒對著許娘子謾罵!許娘子長的很是粗壯, 罵急了她伸手就揍她家郎君。可是,她郎君病的厲害了, 是她半夜背著她郎君上山求醫的,是她冒著雨雪在山間為她郎君找尋草藥的。有些草藥罕見,師父手裏也沒有,她一個婦道人家, 整日裏上山……那一日,她沒有按時回來, 她家走路喘氣不勻的郎君,幾乎是半爬到山上求助的。幸而許娘子沒事,隻是遇到一窩山菌,采摘耽擱了一些時間罷了。兒臣親眼看見那家的郎君在見到許娘子的那一刻, 眼淚一瞬間就下來了。他一邊謾罵著,一邊哭著。而許娘子一邊說著為什麽狼不把他這病秧子給叼走了, 一邊又把身上的衣裳脫下來給她家郎君披在身上。
    母後,這便是夫妻呀!誰也不是完人, 世上也無完人。可兒臣覺得一邊心裏嫌棄你,一邊舍不得你的人,才是煙火夫妻!父皇不是真覺得您如何,他是怕您多想。流言紛紛,可在流言裏依舊不改態度,甚至試圖保護你,怕你受留言所擾的人,難道不是親人?在兒臣看來,父皇和母後跟世間所有的夫妻一樣,得你攙著我,我扶著你,如此,路才好走呀!”
    這世上的所有關係,不出裂痕的不多。可出現了裂痕,隻要不是要一拍兩散。那就得去彌合!也隻能去彌合!彌合了,日子還能過。要不然,那便是天崩地裂。
    其實,沒有自己來彌合,她轉臉想通了,也會主動去彌合。可那種退讓,那種隱忍,心裏又好過嗎?
    那就不如換個角度去想,你那麽去想,他就是嫌棄。可這麽去想,是不是結果就不一樣了呢?
    先把人往好處想,那點不舒服,留在心底,給對方一個解釋的機會,給自己留一條路,這就可以了!
    武後沒言語,良久之後才道:“親人?”
    “親人!”林雨桐看她,“您跟父皇生了我們,你們的血脈早交融在一起了。父皇是親人,我們兄弟姐妹也是親人。誰家過日子都有牙齒咬了舌頭的時候,可牙齒離不了舌頭,舌頭也離不了牙齒。牙齒咬別人不會知道疼,可牙齒碰了舌頭,失誤之下出了點血,不就立刻離開了嗎?為什麽呢?因為舌頭破了,牙齒再鋒利,吃東西也不便利了呀!”
    武後一下子就笑了,笑著笑著就悵然,而後拍了拍她,“回去吧!我沒事了。你說的很有道理……”彼此攙扶,誰也離不了誰,這就是她跟聖人的關係。
    所以,再多想,多要求,那就是矯情。
    林雨桐心裏鬆了一口氣,哄回來了!哄回來就好,“我先去瞧瞧皇兄,完了陪父皇去吃頓飯。雖說嫁人了,但也不能一頓飯都不留,就把兒臣往出趕呀!”
    好!去吧。林雨桐順勢就告退了,她一出來,武後就起身了,重新處理政務去了。卻說高延福,“昨兒聽說r >“母後氣消了?”李弘訕訕的,請了林雨桐坐,這才道,“當時是氣急了,真沒多想。”
    “母後知道,也不是生氣。”林雨桐說完就左右看看,“屋裏的悶的慌,皇兄陪我去走走!我還沒怎麽瞧過東宮呢。”李弘叫人拿了狐裘來,見桐桐穿的多,又叫人拿了熏爐叫桐桐揣著,這才陪著往出走。東宮占地不小,也帶著不小的園林,兩人就在這園林裏漫步。
    林雨桐這才說李弘,“您也是,我聽說之後我都覺得後怕!皇兄每次出宮都能碰上,這必是有緣由的!這幸而是小娘子家不知道輕重,這要是真叫有心人知道了您的行蹤,這可怎麽得了?您當時一說這婚事,母後怕您是跟楊家小娘子兩情相悅……若是那個時候她激烈的反對了,您心裏隻怕又不愉!可作為母親,自然是更擔憂您的安全。這些日子母後一直沒見楊家的小娘子,但……她不是不重視這個婚事!事實上,見一麵是看不出人家小娘子好壞的!她得慢慢去觀察……在您看不見的地方,她還是想法子護著您的。皇兄呀,今兒就咱們兄妹倆,妹妹能說幾句逾矩的話嗎?”
    李弘站住腳步,看著一層層宮闕的飛簷,歎了一聲這才道:“你說。”
    林雨桐麵色鄭重,看著他的眼睛,“皇兄,您先是母後的兒子,這才是太子,對嗎?”
    李弘點頭,當年的太子李忠被廢了,人也沒了。正是因為贏家是母後,所以,自己才是太子的。
    “我知道皇兄是怎麽想的?您用古來賢後跟母後比對,總覺得母後有很多地方跟她們都不一樣。可是皇兄,每個人遇到的情況都不一樣。母後幹政,不是您允許的,是父皇允許的!若是父皇不許,母後便不是現在的母後了!您遇到的境況,跟先生所教授的史書上的情況都不同。父皇的身體,是需要靜養的。那如今怎麽辦?您接觸政務的時間短,父皇認為尚且稚嫩,不足以應付這局麵。可將朝局托付給朝臣,叫大臣輔政,就是對的嗎?父皇又擔心養大了人心,對您將來不利。而母後一路走來,有能力有手腕。她是父皇的妻子,是您的生身之母!父皇知道,萬一有一天……母後總不會害你!在權臣與母後之間,父皇是選擇了一種最保險的方式。是保全你,保全皇室,保全李唐天下最合適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其實觸及的不是你作為太子的利益,而是那麽些大臣的利益。君和臣是一體,但也是對立的!站在您一邊的,未必維護的一定是您的利益。可相對,卻未必是在害您。”
    說著,她就又歎氣,麵上也帶上了幾分悵然:“皇兄,您之於母後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是您的出生改變了母後的人生。不難想象,她當年懷著您,伏低做小的在王皇後的身邊,承受了多少刁難。那一個個寒夜裏,她一個人撫著肚子,又對肚子裏的孩子有多少期許。她隻能往前走,不是事無巨細照顧的無微不至的人才是好母親!她知道,她要不站起來,她要不地位穩固,覆巢之下無完卵!她站穩一日,就沒人敢慢待她的孩子。反之,她隻在深宮,那麽,你我還能站在這裏,去挑揀誰的不是嗎?皇兄,母後也是人呐!誰的心不是肉長的?誰都能指摘母親的不對,可作為既得利益者,又憑什麽指摘母親呢?愛子護子,乃是人之本性。莫說是人了,便是家畜,便是山林中的野獸,所有的母獸一旦成了母親,她首先做的就是保護幼崽,這是本能!這是天性。先生說的聖人之道,不是錯的!可凡事得因時而易,因事而易,對嗎?”
    李弘沒反駁,眼圈卻紅了。他看著被風吹的搖曳的樹枝,良久才道:“你叫我想想!”
    肯想就行!把母親隻當做母親,叫一切回歸本源,那將來再如何,情況也不會變的更糟。
    林雨桐就往出走,“該到飯點了,我陪父皇去用膳。”
    嗯!
    李弘目送林雨桐離開,一個人在風裏裏站了良久。
    小太監玉橋小心的靠近,“殿下,飄雪了,回屋吧。”
    李弘問了玉橋一聲,“孤是不是不孝?”
    玉橋不敢言語,站著默默的沒言語。
    李弘這才道,“回吧!去宣楊舍人,孤要見他。”
    是!
    主仆一離開,亭子的二樓便探出頭個粗使婦人。林雨桐還沒見到李治呢,消息便送到了李治和武後的案頭。兄妹倆私下說了什麽,李治知道了,武後也知道了。
    李治將這東西仍在火盆裏,外麵就稟報說安定來了。
    這個孩子啊,“快叫進來。”
    “父皇!”
    一進來,就瞧著歡歡喜喜的,“去見了母後,也去見了兄長,誰都沒留兒臣用膳。想來是出嫁的姑奶奶不討人喜歡了,兒臣找父皇評理來了。”
    嗯!那是不討人喜歡了,你母後和你兄長不留你是對的。
    說著笑,膳食擺上來,李治就順口問了一句:“跟駙馬可還好?”
    “好!特別好。”林雨桐就笑道,“能哄的兒臣高興的,就是好的!這不,把兒臣哄高興了,兒臣才巴巴的來父皇麵前說他的好話。”
    李治大笑,“我兒聰慧不輸男子,什麽樣的話能哄的了我兒。”
    “那您可錯了,父皇!天下女子總有那麽一些相通的喜好,我就喜歡他每日想著我愛吃什麽,想著我穿著什麽好看……便是我錯了,那第一個站出來護著我的,也得是他!”說著就又道,“他這般待我,我便來了!宮裏有好靈芝,賜給兒臣兩株,兒臣想給婆母配藥去!他待兒臣好,兒臣就想對他的家人好!要不然……心裏過不去!”
    好!
    一頓膳吃了,林雨桐就真就出宮了。
    李治歎氣,看多了人世冷暖的孩子,大概更容易看透人心。自來沒家人的人,該是比別人更珍惜家人。她一句沒多說,可是該說的都說了。
    她是在勸自己呢,說該對她母後好一些,再好一些。
    勸了這個勸那個,有用嗎?這天晚上,他去後頭跟皇後一起用膳,太子也來了,他說:“兒子……想了想,楊家娘子果然不合適,母後說裴十娘極好,還是聽母後的吧!”
    武後一愣,而後垂下眼瞼,卻親手盛了一碗湯給太子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