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出城
字數:8940 加入書籤
A+A-
當天黃昏時,顧行之就回城了。
聽說他回家,薑元曜兄弟幾個也去了一趟顧家,就是跟他打個照麵,算見過,也不耽誤人家母子說話,匆匆便又走了。
反正他都回來了,各家走動拜訪長輩少不了,一塊兒吃飯說話的時間多著呢,不拘在這一時。
結果到了第二天,趙曦月的公主儀仗一大早就擺開陣仗她,往福寧殿去辭別過晉和帝,由著趙禹和趙行兩兄弟送著她出了城往陳郡去了。
國公府裏薑護和顧氏等了好半天,也沒見顧行之登門來拜訪,不免心生狐疑,打發薑元曜去顧家看看怎麽回事。
然後眾人就都知道了。
剛從外麵遊學歸來的顧行之,追著趙曦月出城,陪著她一塊兒去陳郡了。
顧行之和趙曦月有婚約,從小就定下的。
那時候趙曦月六歲,第一次跟著趙行出宮,在郡王府上遇見的顧行之。
顧行之從小就生的好看,是男生女相的那種好看,柔美,但不會過分陰柔。
趙曦月那時候年紀小,傻乎乎的,以為是個漂亮姐姐,抓著顧行之不撒手,一口一個姐姐的叫。
顧行之比她年長三歲多,那時候都快十歲的人了,黑著臉拍開她,也不管她是不是晉和帝最疼愛的大公主。
趙行護著妹妹,可是聽清楚趙曦月嘴裏叫的是什麽,一時也哭笑不得的。
多少人跟趙曦月解釋,就連回宮之後,晉和帝聽聞此事,也抱著趙曦月放聲大笑,同她說那是樞密使府的二郎,不是姐姐,是個小郎君,生的很漂亮的小郎君。
這件事情在趙曦月幼小的心靈上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直到她八歲之前,再遇上那種生的很好看的小娘子,她都怕人家是個男孩子。
再往後,她十歲,顧行之都快是十四歲了,兩個人在過去四年時間裏走動其實不少。
因為趙曦月心裏有問題。
她見別人漂亮,又怕人家是男孩子,又要拿人家跟顧行之作比較,兩相對比下來,得出的結論是沒人比顧行之更好看。
到底是年輕,不懂事,不知道對於小郎君來說,漂亮這個詞,並不中聽。
顧行之慢慢長大,對天家威嚴有了某種認知,再不會像小時候那樣拍開王曦月。
她每次叫漂亮哥哥,他心裏不高興,嘴上說的都是公主慎言。
他越是這樣,趙曦月越是纏著他不放。
也算是一對兒歡喜冤家吧。
顧行之十四歲要離開京城,本來他也有機會去白鹿書院讀書的,是他自己不願意。
他非要學古來聖賢,遊曆四方,說是遊學見聞更多,比坐在學堂之中聽夫子講書來得更直觀。
顧懷章不是非要拘著孩子們從名師,就由著他去了。
他離開京城的第一年,趙曦月還懵懵懂懂。
結果等到他第二年又要走的時候,趙曦月說什麽不放人。
拉著他一起進了宮,就站在福寧殿,說要麽晉和帝給她賜婚,這個漂亮哥哥得是她的人,不然就不放漂亮哥哥離開京城。
趙行陪著薑莞坐著說話,說起顧行之和趙曦月小時候的那些事,夫婦兩個又都笑起來。
“阿月那時候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二表兄後來半個多月的時間裏,都是懵的,也不肯見她,把自己關在家裏,連我們都很少見,怕我們笑話他似的。”
薑莞靠在趙行懷裏“他本來過了年就要走,結果一直拖到了五月裏才離京,到了八月裏又匆匆回來,這麽多年了,他在外遊學,仔細想來,也隻有那年,在外頭待了不過三個月,竟有大半年的時間都留在京城。
所以要我說,阿月也是很有本事的。”
那時候趙曦月喜歡顧行之嗎?
薑莞想來是未必的。
年歲太小的時候是不懂這些的,隻是本能地不想放他走。
她後來私下裏還問過趙曦月,哄孩子似的套話。
趙曦月就是覺得怕顧行之外麵遇上了別的玩伴,不跟她天下第一好了。
然後她去問了鄭皇後,說什麽樣的人才能一輩子都留在她身邊,隻跟她一個人好,再不許跟別人好。
鄭皇後不知道她問的是顧行之,跟她說是夫妻。
趙曦月那會兒連什麽是夫妻都還鬧不明白呢,就拉著顧行之到福寧殿去求賜婚了。
至於顧行之——
她身邊這些郎君,家裏的,外麵的,都差不多是一個樣。
感情上的事情,鋸了嘴的葫蘆似的。
從趙行倒她二兄,再到顧行之。
也就趙然是個例外。
現在長大了,再回想以前的許多事,顧行之和趙曦月他們兩個人,到底是誰先動了心,那可真說不準。
薑莞低低的歎了一聲“時間過得多快啊,一眨眼,我們都長大了。”
趙行說是啊“不過好在歲月匆匆,卻格外憐惜我們這些人。
我與你雖說中途生出些變故,但最後還是修成正果。
至於顧行之與阿月,你二兄和周宛寧,他們這些人,現如今都有一個好結果。
這是最好的,對吧?”
薑莞笑著說對“結果是好的。我也隻是隨口感慨。”
她又轉過頭來去看趙行“你說父皇知道二表兄出城的事情嗎?”
趙行在她鼻尖輕點了下“你覺得呢?”
·
“顧二郎君,前頭驛館要是不停的話,再往前走,要到明天才能到下一個驛館,今夜要在官道旁尋個清淨地方,安營紮寨了,就怕公主受不住。”
隨行的禮官對著顧行之客客氣氣的,他騎馬上前,與顧行之並肩而行著,又往身後趙曦月的馬車方向看了一眼“上回公主去陳郡,是吃了中飯才出城,到這個驛館的時候正好臨近黃昏,剛好下榻,這回出城太早了,這時間上有些尷尬,您看您要不去問一問公主?”
這是未來的駙馬。
大公主十歲那年官家就賜了婚的。
他在外遊學這麽多年,沒有入朝,沒有身領官職,但朝廷上下,誰見了顧行之不是客客氣氣的呢?
為他的出身,為他準駙馬的身份,也為他遊學數載,識人無數。
顧行之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劍眉星目的好看,郎君或英挺或朗瀾,他長得是真的太過精致,像極了眉眼間帶著三分英氣的女郎。
反正整個盛京都知道大公主和他是青梅竹馬,幼時把他錯認成漂亮姐姐的事情。
禮官有很長時間沒見過顧行之。
他一走就是大半年,京城這些人誰也見不著他的麵兒。
今天顧行之也是突然出現在隨行的隊伍中的,不過有官家的手諭,他這個禮官也不能說什麽。
這會兒多看了顧行之兩眼,不免心中感慨。
這人要說生得漂亮,有時候是真的有好處吧?
譬如顧行之。
他和大公主一段姻緣,從結果看來,就是從他這張臉上得來的。
顧行之抬眼看了看天色。
這會兒還不到正午時,今日天光又好,並不是個會下雨的樣子。
他稍稍拉緊韁繩,嗯了一聲,沒多說別的,掉轉馬頭,往後麵去。
馬蹄聲嗒嗒,卻不快。
趙曦月坐在馬車內,聽見馬蹄聲在車外停下,把側旁小簾拉開些,探頭探腦往外。
果然見車外高頭大馬,顧行之一身滄浪色長衫,端坐白馬上。
她眉眼彎彎的,唰的一下把簾子放下去。
顧行之皺了下眉,剛要叫她,她已經又撩開簾子,還從裏麵遞出那隻白皙的小手。
手心上放了個果子。
洗幹淨的果子,放在車內的小屜裏,已經是十月的天,但是為了保存這些果子,仍舊拿冰鎮著,保鮮用。
她不叫奴婢們經手,自己拿出來的,小手碰著了冰,有些紅彤彤。
“渴不渴?吃個果子,這個好甜,我剛才吃了好幾個了。”
聲音也是最甜軟的。
顧行之眉目舒展開,眸中閃過柔軟,從她手心接走,握在手裏沒吃“太冰了,公主少吃幾個,仔細吃多了肚子不舒服,也不要自己拿,都是存放在冰鑒裏的冰,看看公主的手,指尖通紅,就算要吃,讓丫頭給公主取出來就是了。”
趙曦月撇嘴“改口。”
顧行之不說話。
趙曦月虎著臉瞪他“你是不是跟著我出來打算氣死我的?”
“公主慎言。”
顧行之還是不改口“禮官說從前公主回陳郡,都是吃了中飯才離京,所以剛好黃昏時分抵達前麵的驛館安置下來。
今天出發的太早了,這會兒要去驛館,後半天就不趕路了。
要是趕路,得明天才能到前麵驛館,今夜若要休息,得在官道旁安營紮寨,或是睡在馬車裏,讓臣來問一問公主,是繼續趕路,還是到驛館歇腳。”
趙曦月一拍車廂內壁“停車。”
她語氣不善,趕車的小廝片刻也不敢耽擱,勒緊了韁繩就把馬車穩穩當當的停了下來。
她一停,整個隊伍都要停下來。
顧行之索性也不動,坐在馬上,陪在她車外。
禮官在前麵看著,抹去鬢邊的冷汗。
這真是青梅竹馬啊?
往常他隨大公主回陳郡,大公主可好伺候了,最好說話不過。
這回顧二郎同行,他本來以為有顧二郎在,大公主肯定更高興,更好說話。
可怎麽才出城不多會兒,就鬧別扭了呢?
“你上次回來,我跟你說好了的!”
“那是公主單方麵與臣說好,臣並未答應。”
顧行之語氣中多有無奈。
趙曦月氣的臉色都變了“你回京吧!我不用你陪我去陳郡了!”
“這恐怕不行。”顧行之眼底隱有了笑意,“官家發了話,派了手諭,臣現在回京,等同欺君,陳郡一行,臣必得陪公主一道,隨侍左右。”
他說隨侍左右,趙曦月沒由來要臉紅。
可她就是不高興。
“你先改口,不然今天咱們就在官道上耗著,不走了。”
她永遠是孩子脾氣。
顧行之低著頭去看,她已經把簾子完全掀開,整個人趴在窗戶上,恨不得探出來半個身子。
麵色不佳,語氣不善,更像是要衝出來抓著他打一頓,恨不能咬上兩口的樣子。
“公主,此處人多。”
“你們都下車,到……”
“昭昭,別鬧了。”
趙曦月,乳名昭昭。
晉和帝親取的。
公主從曦,月光柔婉,晉和帝給她取名曦月的時候,就定了昭昭做乳名。
不過她慢慢大了之後,就不讓人叫她的乳名。
晉和帝和趙禹兄弟一向以為是她年紀大了,臉皮薄,覺著父兄總叫她乳名,她老跟個孩子似的,沒長大,所以改口叫阿月。
卻不知她私下裏都是纏著顧行之叫昭昭。
顧行之不肯,她就要使性子。
其實顧行之很寵她,什麽都順著她來。
就是有些時候太規矩了,不想留下話柄給人指摘。
顧行之翻身下馬,站在馬車外,能與趙曦月平視對上目光。
趙曦月的臉色果然緩和不少“你老這樣,什麽人多人少,我十歲那年父皇就賜過婚了,你是我的駙馬,誰敢說什麽?公主長公主短,你是外人嗎?我是不相幹的大公主嗎?”
顧行之搖頭說不是,到底遞了一隻手過去,落在她發頂,輕揉了兩下,安撫著“我記下了,盡量改正,你別鬧脾氣了。”
他說趙曦月鬧脾氣,趙曦月也不反駁。
旁人若說這樣的話,她非要鬧翻天不可的。
他說盡量改,而不是一定改,趙曦月也不生氣。
這人就這樣。
他未必能夠做到,從不誇海口。
答應了她的一定會做到。
做不到的也不會敷衍著應下。
趙曦月衝著他哼了聲“反正我有法子治你,總能讓你改口過來,再不叫錯。”
顧行之心下無奈,收回手,又問了她一遍“繼續趕路還是去驛館?”
問完了,他又握了握手心裏的果子,替趙曦月做了決定“去驛館吧,也不急在這半日,你吃了這麽多的冰果子,別真的鬧肚子,雖然有禦醫隨行,可真要是不舒服起來,安營紮寨或是睡馬車,都不如在驛館下榻舒服。明日一早再動身啟程,我方才算過了,自此再往前走,便不拘時辰,一路到陳郡,基本上都能住驛館了,耽擱半日也不礙事兒,不趕路了。”
趙曦月也不生氣,反而順著他的“那就聽你的,去驛館吧。”
聽說他回家,薑元曜兄弟幾個也去了一趟顧家,就是跟他打個照麵,算見過,也不耽誤人家母子說話,匆匆便又走了。
反正他都回來了,各家走動拜訪長輩少不了,一塊兒吃飯說話的時間多著呢,不拘在這一時。
結果到了第二天,趙曦月的公主儀仗一大早就擺開陣仗她,往福寧殿去辭別過晉和帝,由著趙禹和趙行兩兄弟送著她出了城往陳郡去了。
國公府裏薑護和顧氏等了好半天,也沒見顧行之登門來拜訪,不免心生狐疑,打發薑元曜去顧家看看怎麽回事。
然後眾人就都知道了。
剛從外麵遊學歸來的顧行之,追著趙曦月出城,陪著她一塊兒去陳郡了。
顧行之和趙曦月有婚約,從小就定下的。
那時候趙曦月六歲,第一次跟著趙行出宮,在郡王府上遇見的顧行之。
顧行之從小就生的好看,是男生女相的那種好看,柔美,但不會過分陰柔。
趙曦月那時候年紀小,傻乎乎的,以為是個漂亮姐姐,抓著顧行之不撒手,一口一個姐姐的叫。
顧行之比她年長三歲多,那時候都快十歲的人了,黑著臉拍開她,也不管她是不是晉和帝最疼愛的大公主。
趙行護著妹妹,可是聽清楚趙曦月嘴裏叫的是什麽,一時也哭笑不得的。
多少人跟趙曦月解釋,就連回宮之後,晉和帝聽聞此事,也抱著趙曦月放聲大笑,同她說那是樞密使府的二郎,不是姐姐,是個小郎君,生的很漂亮的小郎君。
這件事情在趙曦月幼小的心靈上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直到她八歲之前,再遇上那種生的很好看的小娘子,她都怕人家是個男孩子。
再往後,她十歲,顧行之都快是十四歲了,兩個人在過去四年時間裏走動其實不少。
因為趙曦月心裏有問題。
她見別人漂亮,又怕人家是男孩子,又要拿人家跟顧行之作比較,兩相對比下來,得出的結論是沒人比顧行之更好看。
到底是年輕,不懂事,不知道對於小郎君來說,漂亮這個詞,並不中聽。
顧行之慢慢長大,對天家威嚴有了某種認知,再不會像小時候那樣拍開王曦月。
她每次叫漂亮哥哥,他心裏不高興,嘴上說的都是公主慎言。
他越是這樣,趙曦月越是纏著他不放。
也算是一對兒歡喜冤家吧。
顧行之十四歲要離開京城,本來他也有機會去白鹿書院讀書的,是他自己不願意。
他非要學古來聖賢,遊曆四方,說是遊學見聞更多,比坐在學堂之中聽夫子講書來得更直觀。
顧懷章不是非要拘著孩子們從名師,就由著他去了。
他離開京城的第一年,趙曦月還懵懵懂懂。
結果等到他第二年又要走的時候,趙曦月說什麽不放人。
拉著他一起進了宮,就站在福寧殿,說要麽晉和帝給她賜婚,這個漂亮哥哥得是她的人,不然就不放漂亮哥哥離開京城。
趙行陪著薑莞坐著說話,說起顧行之和趙曦月小時候的那些事,夫婦兩個又都笑起來。
“阿月那時候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二表兄後來半個多月的時間裏,都是懵的,也不肯見她,把自己關在家裏,連我們都很少見,怕我們笑話他似的。”
薑莞靠在趙行懷裏“他本來過了年就要走,結果一直拖到了五月裏才離京,到了八月裏又匆匆回來,這麽多年了,他在外遊學,仔細想來,也隻有那年,在外頭待了不過三個月,竟有大半年的時間都留在京城。
所以要我說,阿月也是很有本事的。”
那時候趙曦月喜歡顧行之嗎?
薑莞想來是未必的。
年歲太小的時候是不懂這些的,隻是本能地不想放他走。
她後來私下裏還問過趙曦月,哄孩子似的套話。
趙曦月就是覺得怕顧行之外麵遇上了別的玩伴,不跟她天下第一好了。
然後她去問了鄭皇後,說什麽樣的人才能一輩子都留在她身邊,隻跟她一個人好,再不許跟別人好。
鄭皇後不知道她問的是顧行之,跟她說是夫妻。
趙曦月那會兒連什麽是夫妻都還鬧不明白呢,就拉著顧行之到福寧殿去求賜婚了。
至於顧行之——
她身邊這些郎君,家裏的,外麵的,都差不多是一個樣。
感情上的事情,鋸了嘴的葫蘆似的。
從趙行倒她二兄,再到顧行之。
也就趙然是個例外。
現在長大了,再回想以前的許多事,顧行之和趙曦月他們兩個人,到底是誰先動了心,那可真說不準。
薑莞低低的歎了一聲“時間過得多快啊,一眨眼,我們都長大了。”
趙行說是啊“不過好在歲月匆匆,卻格外憐惜我們這些人。
我與你雖說中途生出些變故,但最後還是修成正果。
至於顧行之與阿月,你二兄和周宛寧,他們這些人,現如今都有一個好結果。
這是最好的,對吧?”
薑莞笑著說對“結果是好的。我也隻是隨口感慨。”
她又轉過頭來去看趙行“你說父皇知道二表兄出城的事情嗎?”
趙行在她鼻尖輕點了下“你覺得呢?”
·
“顧二郎君,前頭驛館要是不停的話,再往前走,要到明天才能到下一個驛館,今夜要在官道旁尋個清淨地方,安營紮寨了,就怕公主受不住。”
隨行的禮官對著顧行之客客氣氣的,他騎馬上前,與顧行之並肩而行著,又往身後趙曦月的馬車方向看了一眼“上回公主去陳郡,是吃了中飯才出城,到這個驛館的時候正好臨近黃昏,剛好下榻,這回出城太早了,這時間上有些尷尬,您看您要不去問一問公主?”
這是未來的駙馬。
大公主十歲那年官家就賜了婚的。
他在外遊學這麽多年,沒有入朝,沒有身領官職,但朝廷上下,誰見了顧行之不是客客氣氣的呢?
為他的出身,為他準駙馬的身份,也為他遊學數載,識人無數。
顧行之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劍眉星目的好看,郎君或英挺或朗瀾,他長得是真的太過精致,像極了眉眼間帶著三分英氣的女郎。
反正整個盛京都知道大公主和他是青梅竹馬,幼時把他錯認成漂亮姐姐的事情。
禮官有很長時間沒見過顧行之。
他一走就是大半年,京城這些人誰也見不著他的麵兒。
今天顧行之也是突然出現在隨行的隊伍中的,不過有官家的手諭,他這個禮官也不能說什麽。
這會兒多看了顧行之兩眼,不免心中感慨。
這人要說生得漂亮,有時候是真的有好處吧?
譬如顧行之。
他和大公主一段姻緣,從結果看來,就是從他這張臉上得來的。
顧行之抬眼看了看天色。
這會兒還不到正午時,今日天光又好,並不是個會下雨的樣子。
他稍稍拉緊韁繩,嗯了一聲,沒多說別的,掉轉馬頭,往後麵去。
馬蹄聲嗒嗒,卻不快。
趙曦月坐在馬車內,聽見馬蹄聲在車外停下,把側旁小簾拉開些,探頭探腦往外。
果然見車外高頭大馬,顧行之一身滄浪色長衫,端坐白馬上。
她眉眼彎彎的,唰的一下把簾子放下去。
顧行之皺了下眉,剛要叫她,她已經又撩開簾子,還從裏麵遞出那隻白皙的小手。
手心上放了個果子。
洗幹淨的果子,放在車內的小屜裏,已經是十月的天,但是為了保存這些果子,仍舊拿冰鎮著,保鮮用。
她不叫奴婢們經手,自己拿出來的,小手碰著了冰,有些紅彤彤。
“渴不渴?吃個果子,這個好甜,我剛才吃了好幾個了。”
聲音也是最甜軟的。
顧行之眉目舒展開,眸中閃過柔軟,從她手心接走,握在手裏沒吃“太冰了,公主少吃幾個,仔細吃多了肚子不舒服,也不要自己拿,都是存放在冰鑒裏的冰,看看公主的手,指尖通紅,就算要吃,讓丫頭給公主取出來就是了。”
趙曦月撇嘴“改口。”
顧行之不說話。
趙曦月虎著臉瞪他“你是不是跟著我出來打算氣死我的?”
“公主慎言。”
顧行之還是不改口“禮官說從前公主回陳郡,都是吃了中飯才離京,所以剛好黃昏時分抵達前麵的驛館安置下來。
今天出發的太早了,這會兒要去驛館,後半天就不趕路了。
要是趕路,得明天才能到前麵驛館,今夜若要休息,得在官道旁安營紮寨,或是睡在馬車裏,讓臣來問一問公主,是繼續趕路,還是到驛館歇腳。”
趙曦月一拍車廂內壁“停車。”
她語氣不善,趕車的小廝片刻也不敢耽擱,勒緊了韁繩就把馬車穩穩當當的停了下來。
她一停,整個隊伍都要停下來。
顧行之索性也不動,坐在馬上,陪在她車外。
禮官在前麵看著,抹去鬢邊的冷汗。
這真是青梅竹馬啊?
往常他隨大公主回陳郡,大公主可好伺候了,最好說話不過。
這回顧二郎同行,他本來以為有顧二郎在,大公主肯定更高興,更好說話。
可怎麽才出城不多會兒,就鬧別扭了呢?
“你上次回來,我跟你說好了的!”
“那是公主單方麵與臣說好,臣並未答應。”
顧行之語氣中多有無奈。
趙曦月氣的臉色都變了“你回京吧!我不用你陪我去陳郡了!”
“這恐怕不行。”顧行之眼底隱有了笑意,“官家發了話,派了手諭,臣現在回京,等同欺君,陳郡一行,臣必得陪公主一道,隨侍左右。”
他說隨侍左右,趙曦月沒由來要臉紅。
可她就是不高興。
“你先改口,不然今天咱們就在官道上耗著,不走了。”
她永遠是孩子脾氣。
顧行之低著頭去看,她已經把簾子完全掀開,整個人趴在窗戶上,恨不得探出來半個身子。
麵色不佳,語氣不善,更像是要衝出來抓著他打一頓,恨不能咬上兩口的樣子。
“公主,此處人多。”
“你們都下車,到……”
“昭昭,別鬧了。”
趙曦月,乳名昭昭。
晉和帝親取的。
公主從曦,月光柔婉,晉和帝給她取名曦月的時候,就定了昭昭做乳名。
不過她慢慢大了之後,就不讓人叫她的乳名。
晉和帝和趙禹兄弟一向以為是她年紀大了,臉皮薄,覺著父兄總叫她乳名,她老跟個孩子似的,沒長大,所以改口叫阿月。
卻不知她私下裏都是纏著顧行之叫昭昭。
顧行之不肯,她就要使性子。
其實顧行之很寵她,什麽都順著她來。
就是有些時候太規矩了,不想留下話柄給人指摘。
顧行之翻身下馬,站在馬車外,能與趙曦月平視對上目光。
趙曦月的臉色果然緩和不少“你老這樣,什麽人多人少,我十歲那年父皇就賜過婚了,你是我的駙馬,誰敢說什麽?公主長公主短,你是外人嗎?我是不相幹的大公主嗎?”
顧行之搖頭說不是,到底遞了一隻手過去,落在她發頂,輕揉了兩下,安撫著“我記下了,盡量改正,你別鬧脾氣了。”
他說趙曦月鬧脾氣,趙曦月也不反駁。
旁人若說這樣的話,她非要鬧翻天不可的。
他說盡量改,而不是一定改,趙曦月也不生氣。
這人就這樣。
他未必能夠做到,從不誇海口。
答應了她的一定會做到。
做不到的也不會敷衍著應下。
趙曦月衝著他哼了聲“反正我有法子治你,總能讓你改口過來,再不叫錯。”
顧行之心下無奈,收回手,又問了她一遍“繼續趕路還是去驛館?”
問完了,他又握了握手心裏的果子,替趙曦月做了決定“去驛館吧,也不急在這半日,你吃了這麽多的冰果子,別真的鬧肚子,雖然有禦醫隨行,可真要是不舒服起來,安營紮寨或是睡馬車,都不如在驛館下榻舒服。明日一早再動身啟程,我方才算過了,自此再往前走,便不拘時辰,一路到陳郡,基本上都能住驛館了,耽擱半日也不礙事兒,不趕路了。”
趙曦月也不生氣,反而順著他的“那就聽你的,去驛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