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趙國的糧食危機
字數:10623 加入書籤
皎潔的月光灑下,氣氛突然變得有些沉悶。
李建用匕首慢慢的割下一塊漬牛肉,有滋有味的咀嚼了幾口,才緩緩吞下。
“魏國是一道大餐,想要享用這道大餐,必須要從長計議。”
魏無忌道:
“魏國和韓燕兩國比起來,相差不多。”
“定國君既然能一口吞下韓燕, 那享用魏國怕也不成問題。”
李建笑道:
“這倒是信陵君說錯了。”
魏無忌眉頭一揚:
“錯在何處?還請定國君賜教。”
李建用筷子夾起一片生魚片,對著魏無忌道:
“韓國和燕國就好像是這片魚膾,不需要任何的烹飪,生吃入口,也頗為鮮美。”
“也不是沒有副作用,比如可能會把寄生蟲一起吃進肚子裏, 但也可以通過吃藥來解決。”
“而魏國嘛,就不一樣了。”
魏無忌的目光順著李建手中的匕首,落在了正在被切割的烤羊羔身上。
李建割下一塊羊排,對著魏無忌示意了一下。
“魏國就好像這炙羊羔,不但不能生吃,還要加以各種作料,讓廚子用各種手法,精心烹飪而成,才能享受到炙羊羔的美味。”
魏無忌淡淡的說道:
“大魏乃是猛虎之國,定國君卻以羊羔來形容,未免不妥。”
李建笑了起來:
“隻是一個比方,羊羔和猛虎,其實並無區別。”
魏無忌道:
“所以,本侯也是定國君的佐料嗎?”
李建點頭:
“對,而且還是最為入味的那一味佐料。”
“若無信陵君,魏國這道炙羊羔大餐,終究是端不上本侯餐桌的。”
魏無忌淡淡說道:
“本侯是不是應該多謝定國君這般賞識?”
李建將已經被啃幹淨的羊排骨放下,笑道:
“魏國,乃曾經的霸主之國。雖霸業消逝百年,但底蘊猶存。”
“且魏國人口眾多, 去年戶口總計八十萬戶,三百多萬口,比韓國和燕國加起來都要多。”
“如今趙國縱然吞並了韓燕各半,人口也隻不過六百萬餘,吃掉魏國這三百萬人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
魏無忌冷笑一聲,道:
“聽定國君這語氣,莫非覺得魏國已經必然會被滅亡了?”
李建的動作微微一頓,目光看向魏無忌。
這一刻,魏無忌的心中突然沒由來的感覺到一陣惶恐。
李建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若信陵君還在魏國之中,確實難說。”
“如今信陵君既已入趙,就憑大梁城之中那群宵小,焉能擋我?”
魏無忌冷著臉,沒有說話。
李建將最後一塊漬牛肉放入口中,然後喝下一杯酒,拍了拍肚子,笑道:
“今日前來,是想要告訴信陵君, 魏國滅亡依然無可阻擋。”
“若信陵君當真想要多拯救一些魏國民眾的話, 將來大趙兵鋒入魏, 還請信陵君多做一些工作吧。”
“以信陵君的威望, 若是願意幫助我們大趙,想來也能讓魏國的民眾少很多死傷。”
魏無忌握緊了拳頭,放在了桌麵上。
“大魏,絕不可能如此輕易的被滅亡。”
李建站了起來,朝著魏無忌眨了眨眼睛。
“還請信陵君拭目以待。”
魏無忌目送著李建走向院牆上的那道小門,然後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良久,一聲歎息在小院中輕輕回蕩。
幾天的行軍過後,邯鄲到了。
抵達邯鄲之後,十二萬大軍被李建盡數遣散,各自回歸郡縣。
就在一天前,邯鄲收到晉陽郡傳來消息,在黃河西岸聚集的秦軍已然散去。
原本一直被密切關注的王翦,也率軍回歸關中。
至此,趙國國內所有叛軍都已經被剿滅。
國外唯一可能的威脅秦國也選擇收手,戰爭的陰雲已經散去。
李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秦國吞並了楚國三個郡六千多裏的土地,而楚國人對秦國懷著刻骨仇,不會輕易屈服。
這三個郡將會牽扯很大一部分秦國的精力。
楚國算是給趙國擋了一刀。
那位春申君黃歇雖是戰國四君子之一,但和王翦這種終結了戰國時代的超級名將比起來,還是不夠看。
回到邯鄲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告祭太廟。
站在趙國的太廟中,看著麵前眾多趙氏先祖令牌,李建陷入默然。
拱了拱手,李建輕聲自語一句。
“以後,就不是你們的時代了。”
十二萬大軍,每個人都拿到了比之前更多的賞賜。
一個非常簡單的收買人心之舉,也非常簡單的幫助李建收買到了人心。
人心很複雜,但有時候也很簡單。
對這些願意為趙國出生入死賣命的將士而言,隻要能夠足額給予金錢、田地和爵位的賞賜,他們就不會理睬當權的究竟是趙氏還是李氏。
半個月後,廉頗也回歸邯鄲。
這位老將軍容光煥發,對著麵前的李建等人嗬嗬大笑。
“老夫坐鎮晉陽城,那秦國人是連一兵一卒都不敢過河啊。”
“老夫倒要看看,今後誰還說老夫恐秦的!”
看著得意洋洋的廉頗,其他四人同時笑了起來。
“飲勝!”
酒宴上,老廉頗同樣也是精神抖擻,白頭發一甩一甩的,胡須上沾染酒液,滴滴落下。
在場的諸多趙國官員紛紛舉杯,一片歡聲笑語。
宴會散去,有人在馬車上竊竊私語。
“秦王也收手了,李建一黨的忤逆之事算是成了。”
“大王怎麽樣?”
“不知道,沒有任何人能接觸到大王,眼下隻能希望大王是真的裝瘋賣傻吧。”
“我等還要繼續?”
“大王對我等有賞識之恩,怎能不報?眼下事不可為,我等暫且忍耐吧。”
“有朝一日,定要殺盡李建、藺相如之流,還大趙一個朗朗乾坤!”
時光飛逝,夏天過去,收獲的季節到了。
藺儀站在李建的麵前,表情帶著明顯的憂慮。
“定國君,十二座平準倉,已經有八座見底了。”
平準倉,承擔著平抑國內糧價的重任,屬於內史部門關係民生最重要的一環。
之前平原君想要鬥垮李建,選擇從糧價和平準倉入手,就是因此。
李建表情平靜,道:
“不是還有國庫嗎?”
趙國倉庫分兩種,一種是平準倉,用來平抑糧價,民用性質。
另外一種則是國庫,主要作用是供應軍隊所用。
由於戰爭經常爆發,一般收上來的糧食會優先將國庫裝滿,剩下的再運往平準倉。
藺儀苦笑一聲,道:
“國庫中剩餘的糧草也不到一百萬石了。”
一百萬石,聽起來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但如今趙國坐擁二十郡之地,單單駐守各地的常備軍就已經接近十萬。
按一人一個月消耗一石半的糧草來算,一百萬石也就隻夠半年。
若是爆發戰爭,新征召的軍隊和民夫將會輕鬆突破二十萬這個數字,那時候就隻夠三個月的糧草。
糧食問題,已經非常嚴峻!
李建笑了笑,對藺儀說道:
“無妨,不是馬上就要秋收了嗎?”
藺儀愁眉苦臉:
“君候,下官查閱過往年的數據,若是按照往年的收成,恐怕不足以支撐國庫和平準倉的大筆消耗啊。”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趙國的擴張!
一口氣吞掉了半個韓國和半個燕國,重新建立秩序,就需要投入資源。
在這個年代,最重要的資源並不是錢,而是糧食。
大量的糧食投入進去,成功幫助趙國在韓地和燕地建立起了秩序,也讓趙國的糧食儲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藺儀發愁道:
“若是國庫不能填滿,明年大趙若是發動戰爭,平準倉的作用就會失效,恐怕會引來糧食價格飛漲,導致民怨沸騰啊。”
整整一年不能發動戰爭,若是放在其他朝代,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如今這個國際形勢,趙國一旦無法動彈,秦國的機會就來了。
以秦國國力之強,一年恐怕都能滅掉整個魏國!
李建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良久後道:
“本侯記得,從今年初開始就已經在邯鄲、中山諸郡推廣糞肥了吧?”
藺儀點頭:
“邯鄲附近的幾個郡全部都已經應用了,但那糞肥之法如今不是還在完善之中嗎?”
藺儀顯然並不覺得,這所謂的糞肥能起到什麽太好的作用。
藺儀可是跟隨著他爹藺相如在內史之中幹了幾十年,自認為對農業,尤其對糧食種植是非常了解的。
一點糞肥有什麽用?
李建道:
“曲轅犁的推廣今年也展開了吧?”
藺儀繼續點頭:
“是的,全部都推廣下去了。”
李建鬆了一口氣,笑了起來:
“那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看著李建這十拿九穩的表情,藺儀頗為無言。
回到家中,藺儀沉吟良久,還是敲開了藺相如的書房大門。
“父候,有件事情要稟報一下,是關於國庫糧食……”
李建坐在馬車上,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藺相如。
“咱們這是要去哪?”
藺相如正色道:
“去糧倉看看。”
趙國的官方糧倉,有將近一半位於邯鄲。
一方麵,邯鄲所在的河北平原是趙國最大的糧食產地。
另外一方麵,邯鄲最靠近趙國最主要的中原戰場。
兩位相國在王宮之中辦公,因此他們前往的就是距離王宮最近的糧倉,位於郎中衛隊守衛之下的那一座。
看著不遠處的郎中衛隊大營,李建心中也有些感慨。
從一名小小的郎衛軍官到現在的右相國,很多人都覺得李建是走了狗屎運,卻不知道李建為了這一刻已經準備了兩輩子!
糧倉的大門在兩人麵前緩緩打開。
藺相如走入糧倉大門中,環顧四周。
這座糧倉的規模和後世的小型倉庫類似,從之前的情報來看,至少能裝載二十萬石的糧食。
但兩人走入糧倉之中,肉眼可見的是空曠。
原本應該堆積如山的糧食,如今空蕩蕩的。
隻有糧倉中央的一小部分地方還堆放著糧食。
這批糧食堆積得如同小山一般,看起來足夠壯觀。
但和倉庫的麵積相比,這座糧山卻又渺小得讓人覺得有些可憐。
果然凡事就怕對比。
藺相如指著麵前這座糧山,表情嚴肅。
“定國君,咱們得想點辦法,藺儀和老夫說過,這糧食實在是太少了。”
李建看著藺相如,心中也是無奈。
就知道自家這個老丈人不靠譜。
“文信君啊,咱們有糧食!”
藺相如正色道:
“老夫已經問過藺儀了,今年並不是豐年,按照平常年景來計算的話,國庫加平準倉的所有入賬隻有八百萬石。”
李建聳了聳肩膀,道:
“八百萬石,不夠嗎?”
藺相如道:
“往年當然是夠了,但今年還要加上燕地和韓地總共六個郡的官吏俸祿和駐軍,怎麽夠?”
“至少得一千萬石以上的收成,才能滿足整個國家的需求。”
“除非,明年我們真的不發動戰爭,你覺得可以做到嗎?”
麵對著藺相如一連串的逼問,李建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如果秦國不發動戰爭,我們當然也可以不發動戰爭啊。”
藺相如追問道:
“那秦國要是發動戰爭,我們去哪裏找多餘的糧食呢?”
李建忍不住咳嗽了一聲,道:
“要不,我們去地裏看看?”
藺相如楞了一下,忍不住怒道:
“去地裏有什麽用!”
李建二話不說,拉起藺相如的手。
“走吧,我們去地裏看看。”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與其在這裏和藺相如浪費口舌,不如讓他親眼目睹。
藺相如被李建拉著,不忘吐槽。
“定國君,糧食是不可能憑空變出來的!”
李建無言,將藺相如推上馬車。
“靠嘴巴當然不行,但是靠科技可以!”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後,李建就發現了一點。
華夏世界的人,其實是不怎麽重視技術的。
士農工商,代表著統治者的士位居第一倒也無可厚非,但工匠在這個時代的地位其實非常低下,實際上是四個階級的最底層。
秦國所在的法家還好,對工匠的待遇很不錯,工匠發明了什麽東西也會得到獎勵。
東方六國,包括趙國在內,是真的沒把工匠當一回事。
工匠得不到重視,科技的發展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李建想到這裏,隨口對著毛遂道:
“你去,把其他三位都給請到試驗田那邊去。”
今天,李建就要親眼讓這些趙國重臣們看看,什麽叫做科技改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