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六章 詩譯詩

字數:4968   加入書籤

A+A-




    “哎喲!正平師兄你也來了?!”辜開來先是大吃一驚,接著有開始抱怨父親和周至:“我說你們怎麽也不呼我,要不然我怎麽也得提前趕回來啊!”
    “那倒是不用了。”辜幼文說道:“到底是大事兒要緊,師兄弟敘話,這不就可以了?”
    “我去給大哥打個傳呼。”江舒意說道。
    “二老,院長,恭喜今天四世同堂,長幼相聚,我就不好過多打擾了。”劉副主任也站了起來:“去省台錄像的事情,到時候會有人通知二老。”
    辜開來算是家中現在的“場麵人”,和劉副主任握了手:“劉副主任實在是不好意思,又勞你白跑一趟……欸?這是什麽說道來著?”
    劉副主任笑道:“二老同意參加元宵晚會的錄製了。”
    “嗯,小劉也是三顧茅廬,我們又不是諸葛孔明,豈能老是不識抬舉,對吧?”辜幼文笑道:“之前的不禮貌,小劉別往心裏去噢……”
    “哪裏哪裏。”劉副主任隻要完成任務,心裏就已經舒坦萬分:“還得多虧肘子換了一個角度看問題,現在的年輕人,不簡單啦!”
    “劉主任我送你吧。”周至說道。
    “不用不用……”劉副主任連忙推卻:“你趕緊給大家做飯吧。”
    周至:“……”
    池薛荔也笑著站了起來:“師祖祖師爺爺都不是講究人,就麻煩師叔熱熱菜,你們老輩兒今晚好好聊聊。”
    “周至和舒意跟我走,不是舒意的哥哥嫂嫂都在那邊嗎,正好錦城藝術館還有排練,我帶他們看看去。”
    “也是,”辜幼文對江舒意的印象出奇的好:“今天委屈小舒意了,跟著我們一群老古板論古,啊對了……周至去我書房,第二格右麵,有一部《草葉集》,你去取來,算是我給小朋友的新年禮物。”
    《劍來》
    “啊師祖祖不用了……”江舒意連連擺手。
    周至卻已經行動了,跑進書房將那部詩冊找了出來。
    這部書還不薄,《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的作品。英文就叫《the leaves of grass》,一共發行了九版,等到了第九版的時候,一共已經收錄了三百八十三首詩歌。
    書籍有些老舊了,周至打開扉頁,上麵是第一首《獻詞》
    e, said y body let us r ne,)
    that should i after return,
    , loher spheres,
    there to soates the ts resuming,
    (tallyih"s soil, trees, us waves,)
    ever ile i may keep on,
    ever ahe verses owning--as, first, i here and nor soul and body, set to they name。
    這詩一般都翻譯成現代詩:
    來吧,我的靈魂說,
    讓我們為我的肉體寫下這樣的詩,
    (因為我們是一體,)
    以便我,要是死後無形地回來,
    或者離此很遠很遠,在別的天地裏,
    在那裏向某些同夥們
    再繼續歌唱時,
    (合著大地的土壤,樹木,天風,
    和激蕩的海水,)
    我可以永遠欣慰地唱下去,
    永遠永遠地承認這些是我的詩——
    因為我首先在此時此地,
    代表肉體和靈魂,
    給它們簽下我的名字。
    無數譯者所作的翻譯,基本都是這樣的。
    辜幼文讓周至找出來的這一本是英文的原版,也是是沒有翻譯的。
    然而現在,周至能夠看到在《獻詞》的旁邊,有人用鋼筆在錄下了一首小詩。
    孓身托句啟詩靈,
    褪世離形去遠星。
    萬古馨歌誰作此?
    海風原樹信遺名。
    “漂亮!”周至不禁暗讚一聲,舒意這回算是得到了一件寶貝。
    翻譯作品當中,詩歌的翻譯,是最最難的。
    因為詩歌有很多特殊的修辭手法,比如押韻,比如脫字,比如風雅頌賦比興。
    不管是哪一種語言的詩歌,都有自己的一套“潛規則”。
    如果直接將對方語言的詩歌翻譯成文字,那譯作必然就會缺乏詩意。
    因為原作語言詞尾的韻腳,不可能也剛好是譯作詞尾的韻腳。
    這還隻是最直觀的一個例子。
    因此最高明的詩作翻譯,會把一種語言的詩歌,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詩歌,而且還要完成意境的同步遷移,這是非常難做到的。
    這已經脫離了普通翻譯“信雅達”的要求,進入了“入神坐照”的宗師級別。
    最起碼譯者需要具備創作兩種語言詩歌的水平,然後才談得上翻譯和傳遞。
    而能夠將英文詩翻譯成傳統漢語古詩的人,那就幾乎沒有存在過。
    這是辜氏一門的大毛病,好學習,而慎著述。
    最著名就是黃侃,別看他清狂桀驁,卻經常說一句話——五十歲前不著書。
    甚至連章太炎都恨得牙癢癢,痛苦地勸他:“別的人輕易著述,那是別人的不對,因為那些人自己都沒把學問搞懂;”
    “但是你慎重著述,輕易不寫書,這卻是你的不對了。因為你明明已經學問深厚,卻沒有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你得到知識。”
    然而黃侃在這方麵,也不怎麽搭理自己的老師。
    這脾氣同樣傳入了辜家,辜少鹹就是五十以後才開始有了第一部發表的文章《新校廣韻敘例》,而他的兩部巨著《廣韻疏證》和《經典釋文集說附箋》,都是七十歲以後,方才定稿的。
    辜幼文和辜振鐸要好得多,但是那也僅僅是因為他們是“體製內”的正經學人,國家和學院有重任要求的,因此本質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都是著述等身。
    然而很多“溢出”的部分,比如辜振鐸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比如辜幼文的唐史,三國史,周至就發現,兩人很多研究成果,竟然都隨意堆放在家裏,沒有發表。
    如果不是周至現在親眼見到這本《草葉集》,他可能永遠都不曉得師祖祖竟然還是雙語高手,能夠將英文詩翻譯成古詩,還非常貼切傳神的這種。
    有一類人很可恨,他們可以隨便浪費拋棄好多別人企望都企望不到的東西,卻依然能夠達到別人企望都企望不到的高度。
    這種人有很多稱呼——天選之子,人中龍鳳,天才。
    比如這部《草葉集》,估計就是師祖祖年輕的時候信手而為,隨便玩玩,自己都沒有當真的玩意兒。
    然而就這樣的遊戲之作,已經能夠胡亂碾壓大多數譯者了。
    再往後翻,基本上每首詩,辜幼文都用古詩,或者詞的形式,給翻譯了一遍。
    將詩作拿出來,周至笑得見眉不見眼:“舒意算是得了件寶貝,謝謝師祖祖。”
    “那是給小舒意的,你不是說她喜歡英文嗎?”辜幼文笑道:“這本詩集這是劍橋大學文學院的帕奇亞女士,當年來做訪問學者的時候送給我的。裏邊的詩歌都挺不錯,舒意可以讀一讀。”
    “那是得好好的讀一讀,尤其是翻譯,更是得好好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