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香篆
字數:14890 加入書籤
“所以這是真的?”
“找不到任何一點理由認為它是假的,自然就是真的。”
“那器型呢?”
“那位劉三爺太機械了。”四表舅說道:“首先我們知道,哥窯其實是彷造官窯燒造出來的,那麽即便是哥窯傳世極少,都是陳設器,也不能憑這一點就得出哥窯隻燒陳設器的定論。”
“因為即便是宋代官窯瓷的造型,品種包括也很廣,固然官窯以燒造陳設用瓷為主,但一樣有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裝飾瓷。”
“陳設瓷如尊、壺、琮、裝飾日用如爐、瓶、碗、碟、洗,甚至就連鳥食罐這類小玩意兒,可以說五花八門樣樣都有。”
“其中陳設器器型多彷自周、漢古製,造型嚴謹肅穆,古風樸樸,又配以紫口鐵足,更顯得風韻別致、古色古香。”
“但是那般中型器其實極少將,兩宋官窯瓷器主要還是以小型器為多見,雖然體積不大,但是它所表現的氣度,卻仍然不可作等閑觀。”
“好了,我們已經知道哥窯其實就是追求工藝盡量達到官窯的極品民窯,處處以官窯瓷器為目標和藍本,那麽既然官窯瓷器都並非隻有陳設器,那麽哥窯瓷器裏怎麽可能就隻有陳設器呢?”
“我這也不是胡亂推論,是已經有資料和事實可以證明的。”
“與哥窯相關的字最早見於元至正二十三年,孔齊所著的至正直記: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雲,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這裏指的哥哥洞窯和哥哥窯,即為哥窯,絕類古官窯,也正與以後的獻描述的哥窯特征相符。”
“其後明代宣德鼎彝譜說:馬祖之神供奉獅首馬蹄爐,彷宋哥窯款式,爐高五寸六分。”
“此多處提到彷宋哥窯款式,兩篇章,說明了幾條信息。”
“其一能夠說明哥窯在元明時期,就已經被認為是宋代的名窯,這是順理成章的。”
“其二能夠證明哥窯並非隻有陳設器,兩部著作裏提到的哥窯器,一為香鼎,一為獅首馬蹄爐,很明顯,這兩樣都不是彷自周、漢古製禮器。”
“除了曆史記錄外,“五三年青浦縣發掘的元代任氏古墓,出土了宋代官窯瓷器,元代卵白釉瓷器。其中有一件南宋哥窯貫耳瓶。”
“七五年的時候在凓水出土的一批元代瓷器,其中包括哥窯型黑胎青瓷、jdz卵白瓷及元代青花瓷。包括了哥窯撇口直頸瓶、鳥食罐、三足爐。”
“七七年,在安慶出土了一批元代青瓷器,這批青瓷的特征,器型有些接近南宋官窯,底足帶支釘,釉質高度失透乳濁,開片明顯,紫口鐵足現象明顯,但是釉色卻普遍油灰帶黃,不同於宋官窯的粉青和天青色。”
“專家將這兩批瓷器定為元代哥窯。”
“於此同時,南朝鮮新安元代沉船出水物當中,也發現了一件元哥窯三足爐。”
“這些瓷器都不是彷自周、漢古製禮器,它們的發現,其實已經糾正了哥窯皆禮器的說法,隻是劉三爺可能囿於故知,不知曉罷了。”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
“這就是湯盤銘裏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房器裏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裏去了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隻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麽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隻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說明從宋代起就有專業的玩香高手,每日去各酒肆青樓印香,按月結算香錢,就不知道這印香如何印法。”
“宋代人雅士,高僧伎女,多有此道高手。所謂印香,其實就是壓印香篆。”
“四舅媽你會不會玩這個?”
四舅媽看向四舅:“難得有這般好物件兒,就給肘子演示一次?”
四表舅看向滿院盛開的蘭花:“用得著嗎?”
“用我的中四和吧。”
“那應該不衝突。”四表舅點了點頭,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一些物事。
四舅媽開始燃起四表舅燒茶水的鬆果瓦爐,將一個銅鐺放在上麵,從一個香爐裏撥出一些細細的香灰,置於其中烘烤。
一邊給周至講解:“從宋代起,就開始出現各種香料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丸狀、餅狀、小動物形狀。易安詞裏的瑞腦銷金獸,指的就是這種香。”
“如果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的話,為了便於點燃,便要將合香粉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這種方式便稱之為打香篆。”
“宋代起最為著名的是四大名香,便是沉檀龍麝。當時已經有人取這四種名貴香料的等分製成合香,名曰“四合香”,又叫大四合。”
“大四合固然富貴煊赫,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於是便有高人幽士別出心裁,製作出了另一款小四合。”
“小四合的材料非常的簡單,陳氏香譜中記載:把香橙皮、荔枝殼、榠摣果核、甘蔗滓或梨滓中的任一種,等份配在一起,便是小四合。此香的瓜果清爽之氣,雖然不如沉檀龍麝的氣味敦厚綿長,但是也清微澹遠,迥殊常品,有其獨到之處。”
“清代眉廬叢話裏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朝,金爐內所香名四棄香,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幹製成。曆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其實就是從宋代傳下的小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