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兩百五十五章 更好的辦法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A+A-




    不過複雜有複雜的好處,因為製作的木模,線條是用陰線技法刻出的,故而壓出的磚上的筆畫線條就是凸出於磚麵的。

    金陵博物館現在傳過來的,就是線條非常明顯清晰的墨拓,和陰文墨拓的黑底白文不一樣,這個磚畫拓本和傳統畫作類似,還是白底黑線條。

    當然經過了兩次翻模後,線條會變得更加粗糙,類似於現代的版畫,不可能做到如畫筆的筆觸那般精細,但是大的構圖和線條卻還是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畫中采用散點透視法,繼承了以往的繪畫傳統,技法嫻熟,線條流暢。八個人物均席地而坐,比例勻稱,姿態肆意,神情生動。

    上麵部分的磚石畫麵上是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下麵一塊則是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四人。

    每個人物之間用青鬆、闊葉竹、銀杏等植物加以裝飾。

    榮啟期與竹林七賢上下差了上千年,榮啟期活動於春秋時期,傳說與孔子都有過交往,當然不可能和七賢坐在一起喝酒,將之放在同一幅畫中,既有將其視為楷模之意,主要還是起平衡畫麵之用。

    人物造像的風格上可以看出風靡南朝的人物風格,那就是寬衣博帶、秀骨清像的風流名士形象和純淨精巧、纖麗飄逸的風格特征。

    雖然比繪畫差了很遠,但是雕刻線條勁挺而飄逸,神形兼備,也彌補了很多細節上的損失。

    至少在磚石畫像這一門上,“六朝神品”當之無愧了。

    因為畫像非常的清晰,因此周至隻看了一眼,就知道和自己手上的畫作是同一母本,所有的大線條和可以看到的部分,都完全一樣。

    比如人物之間以銀杏、鬆槐、垂柳相隔。又比如八人均席地而坐,且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將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形象都能夠與畫卷上現在還可以辨析出來的那部分完全的重合。。

    關於七賢有個典故,叫做“嵇琴阮嘯”。這塊磚畫中的阮籍側身用口作長嘯之狀,很顯然一幅囁嚅忘形的樣子。而山濤是個酒鬼,有“飲酒至八鬥方醉”的記錄,因此在畫麵上手執一個酒碗,而王戎手舞如意,赤腿,並特意配以錢箱、姿態懶散悠閑。

    這裏是一個細節,王戎是最恨錢的,一般的竹林七賢圖絕不會給他配錢箱,如果配了錢箱,那也多半應該讓王戎流露出厭惡的揮蒼蠅一樣的動作表情,這幅畫非常的特殊,給畫成了全不在意的樣子。

    其實這可能是畫家想要表達的更深層的內涵,竹林七賢嘛,追求的本來就是心靈的自由,連身體都不能成為羈絆,又怎麽能被身外之物羈絆呢?

    而且這裏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王戎手裏的如意,真的就是一隻癢癢撓,前麵有個小手,後麵是個直直的長杆子,加上王戎手持的姿勢,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個抽旱煙袋鍋的老頭,仔細看才會發現是一隻“老頭樂”。

    這一形象在後世的畫作裏也是不可能出現的,竹林七賢嘛,玄理深思,高雅自命,麈琴在側,詩酒縈懷,怎麽可能拿著老頭樂玩兒呢?

    所以在後來的文人畫裏,如意就變成了靈芝狀的那玩意兒,再看不到老頭樂的影子了。

    反正除了現在這個,周至就沒見過哪幅高士圖裏,拿如意的高士,手裏的如意是老頭樂的造型。

    同樣比較獨特的還有阮鹹,阮鹹通音律,擅彈琵琶,當然這裏所謂的“琵琶”,也與現在的琵琶大不相同,這種彈撥樂器在後世直接被稱為“阮琴”,彈奏阮琴有個雅稱叫做“撥阮”。

    又因為“阮”和“月”在古音裏非常接近,因此後來也漸漸有人把這種樂器換了個名字,這就是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月琴”。

    但是這個變化也是漸漸發生的,月琴被人普遍認識卻是在宋明以後,唐時的七賢圖裏,阮鹹手持的往往就是唐代大家認同的西域琵琶,這就是畫家學識不到位,受到了世俗稱呼影響的緣故。

    這些細節處,既是磚畫和絹畫同出一本的明證,也是畫本出自無限接近東晉的南北朝,畫家無限熟悉晉朝事物,不像更往後的畫家根據典故文字憑空發揮想象,然後被世俗帶歪的明證。

    當然區別也不是完全沒有。

    首先就是人物和他們背後的樹木畫麵雖然一樣,但是排序卻是經過了調整的。

    周至的畫卷,畫麵上的人物排序是榮啟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

    而磚畫上則是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

    磚畫將王戎提到了山濤的後麵,將第一位的榮啟期放到了末尾。

    而且在畫卷上,每位人物之間的距離是比較舒朗的,這也是南北朝此類人物畫像的標準畫法,每位人物可以獨立成畫。

    而磚畫為了在有限的空間裏排布下八個人,又要讓人物足夠的大,因此完全沒有考慮留白等布局,將人物和任務之間的空白都給裁掉了,一個人物緊挨著一個人物,讓畫麵變得綿密異常。

    這就有意思了,六朝四大家,本來就有疏密兩種畫風之分,這下被匠人把“疏本”應給擠成“密本了”。

    不過要解決磚畫和絹本是否同出一個母本,周至現在已經有了更好的辦法。

    將金陵博物館發來的傳真放進掃描儀,掃描成電腦圖片,再將手裏的畫絹用數碼相機拍下來,再將兩幅照片的數碼文件傳入到電腦上,就可以通過圖形處理軟件進行半透明化,然後進行縮放重疊對比了。

    現在周至手上終於有了一台數碼相機,而且是一台真正的單反,已經具備了後世尼康數碼相機的標準形狀。

    然而古怪的是這台相機卻是柯達公司和美聯社為了新聞攝影記者需求而聯合研發的。因此這台相機上,上邊是使用的尼康n90機身,打著非常明顯的尼康的logo,下半部分則是與上半部分大小相當的存儲單元,打的則是柯達的logo。

    而柯達的這個存儲單元,其實隻是一個盒子,主要是提供內部記憶閃盤和相機間的接口,說白了就是個貼著柯達logo的代工產品,真正的生產者是虹安數碼集團,而內部的閃盤每一個都可以通過tpec接口熱拔插,上麵卻打著一個變形的四葉草logo。

    這台相機擁有130萬像素,並且擁有1600so值的高感光度,方便記者們在有限光源下使用。

    溫哥華太陽報配備這台相機後,現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全部使用數碼照相機的報紙媒體。

    這台相機的售價非常可怕,一萬七千九百五十美元,即便是對美聯社會員,內部優惠價也僅少了一千美元。

    好在周至沒有花這個冤枉錢,作為存儲單元的製造商,他拿的這台算是樣品試驗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