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皮牢東口
字數:3885 加入書籤
接下來一天,廉頗派出哨探巡哨出三十裏外,晝夜不停流星般地向後方報告情況。各營均在有經驗的老人指導下,將戈戟頭安裝到柲柄上。長矛兵按命令,每天必需完成分三次完成三百次擊刺,弓箭兵要完成拉弓訓練一百次,盾牌兵要抬舉盾牌三百次,戈戟兵也要完成擊打三百次。在完成了額定訓練任務後,各兵依營休息,不得喧嘩。
又過了兩天,趙軍的巡哨探得秦軍已經進駐了與皮牢一山之隔的簡子城。
簡子城是趙氏先祖趙簡子所築的前進基地,築城的目的就是為了襲取邯鄲。在奪取了邯鄲後,簡子城就不再有駐軍,但以簡子城為中心,在周圍形成了一個不大的聚邑,成為上黨與邯鄲之間一個可供歇腳的地方。這裏距邯鄲過於遙遠,並未在邯鄲防禦範圍之內,廉頗也並未在這裏駐軍,隻把這裏當作秦軍入侵的必經之地加以監視。
廉頗還進一步哨探到秦軍的兵力部署情況:秦軍共三萬人,分為前、中、後三軍,其中後軍主要負責運輸輜重,戰鬥力很弱,真正能戰的秦軍,可能隻有前軍一萬人。如果能打掉這一萬人,就基本上可以停止秦軍的入侵,甚至可以布置反擊了。
得到秦軍進駐簡子城的消息後,廉頗也停止了軍隊的技戰術訓練,每天進行隊列訓練後,就是戰鬥值勤;各千人將必須保證能有一個營隨時可以出動。流星般來回穿梭的軍使、哨探,為趙軍營地增添了緊張的戰鬥氛圍,提醒著大家,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在簡子城停留了一天,秦軍即從山間,取最近的道路直撲皮牢。
流星般的哨探回報:秦軍出城;秦軍列隊;秦軍一萬人分成兩部,前部已經入山;秦軍已經出現在山間的峽穀中。巡哨的範圍越來越小,顯示秦軍越來越逼近。最後,連在皮牢西口那座廢棄的關隘中留守的二百名士兵也報告說,山邊出現了大批秦軍。
按廉頗的指示,趙公子命那二百人撤回本營。那二百人都是戟兵,並未能與前段時間的作戰訓練,廉頗讓趙公子將他們編為軍使,專門哨探軍情,傳遞命令。
隻一天時間,秦軍就從簡子城抵達了皮牢,速度極快,顯然對這一帶的地勢極為熟悉。因為這支隊伍中,大部分士卒年前跟著王齕出征過武安,對這段道路還有印象;而且王陵在接受了出擊武安的任務後,也多次親自微服勘探地形,對道路也不陌生。
與王陵預想的情況不同,趙軍沒有在他設想可能阻擊的地方,派出部隊加以阻擊,這也無形中加快了王陵前進的速度。當王陵一路暢通無阻地到達皮牢西口,看到那座已經被焚毀的關隘時,他知道,真正的考驗來了。
在王陵的預想中,趙軍的最佳策略應該在從上黨到武安的接近地上層層攔阻,不斷消耗秦軍的兵力,消磨進攻的時間。等到春天來臨時,秦軍的攻勢也就應該結束了。由於從上黨到武安隻有一條狹窄的山路,並無岔路,這種層層設防的戰術難度不大。每天秦軍都必須列好陣勢,攻克一道防線,第二天再重複這樣的過程。從黎城到武安近二百裏,間隔十裏設一道營壘,可以消耗秦軍二十天的時間;那時,秦軍士卒身上的炒粟就隻剩十天了。如果某些營壘能支持更長一些時間,讓秦軍在這條山路上打上一個月也是可能的。為了避免這樣的結局,王陵想了很多辦法,以期盡快突破到皮牢。但這些預案最終都落了空,趙軍並沒有與王陵在這條山道上打消耗戰,而是直接放王陵到達皮牢。甚至,趙軍連皮牢西口的關隘也沒有修複,沒有派兵把守。要知道,當初這座關隘五百人,可是遲滯了秦軍數天時間。
王陵不用再費心去攻打這座關隘了,他的第一戰就將與關隘那邊的趙軍交鋒。而由於這道關隘的存在,王陵其實對關隘那邊的情況一無所知。峽穀兩邊的山都不甚高,更談不上陡峭,但十分完美地遮擋住峽穀兩邊的視線。王陵除非翻山走到山的那一側,不可能窺見趙軍的兵力和部署。但在這樣的山地上,雙方的明探暗哨相互穿插,稍不小心就會被偷襲,王陵自然不敢爬到山上,到那邊去偵察——那就是去給趙軍送人頭的。
王陵沿著洺水設下營壘。沿山脊和峽穀向對麵派出哨探,並相機擠壓對方哨探的活動範圍。其他士卒就在水旁進了食,安歇一夜。
次日,經過例行的擊鼓點軍後,王陵即派出千人沿峽穀向東口進發。沿途隻遭遇了零星的趙軍巡哨部隊,互射了幾箭,趙軍即退去。千人的秦軍就這樣順利地穿越了峽穀,出現在皮牢東口。
秦軍剛剛出現在東口,還未來得及看清周圍的地形地勢,就聽到弓弦聲響,長箭破空,剛剛湧出穀口的秦軍趕緊退回穀內,嚴陣以待。等了半天,不見趙軍動靜,遂又由盾牌兵排成整齊的一線,嚴陣往穀口前進。甫出穀口,四麵呐喊聲起,秦軍立即停下,建立起防禦陣形。弓箭兵還沒有看見敵人,就被敵軍衝到身前,對著盾牌一陣亂砸,一些盾牌兵因此受了些輕傷。而在長矛兵的反擊下,一些趙軍也有受傷的。
就在雙方在穀口僵持不下之機,突然從山上射下箭來。秦軍抬頭看時,山上不知什麽時候出現了趙軍的弓箭手,往下射箭。秦軍公大夫見勢不妙,現在完全不知道趙軍的布置,前麵還有多少類似的陷阱,再糾纏下去可能要吃大虧,立即下令撤軍。大軍陣形不亂,一步步退回。趙軍也沒有過多追趕,目送秦軍退出穀口,鳴金收兵。
秦軍帶著幾十名傷員回到西口,向王陵報告了作戰的經過。王陵聽到這一仗有了損失,但卻沒有打探到任何消息,心裏更增添憂慮。
此後幾天,王陵連續增派兵力出擊東口,不僅在峽穀,而且還占領兩邊的山地;經過連續不斷的努力,終於憑借兵力優勢前出到皮牢東口,但已經損失了數百士兵。
在秦軍穩定地占領了皮牢東口後,王陵終於有機會親眼看一看東口的地貌。
秦軍占領了穀口洺水南岸,與趙軍隔河對峙。洺水南岸背靠山地,雖然不陡峭,但畢竟的一處山坡,無論是宿營還是列陣,都很不方便。而趙軍所占領的北岸則有一處雖然不大,但足以屯兵的小盆地,三麵環山,洺水從南麵流過,是一座風水寶地。小盆地上,星羅棋布地設滿了營地,錯落有致,相互照應。大約有十來座軍營,五六千人。山上、山下還有多處小聚落,近千處宅院。要想完全占領這片區域,必須將所有的軍營和宅院一一加以清理。王陵想起這繁瑣的工作就頭疼。
秦軍硬衝過來的三個營,沿著山坡築壘,過程十分艱難,好在終於成功了。山坡上上下下,要幹點什麽事都要比平地多付出不少體力。惟一值得欣慰的,是這裏地處高處,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趙軍的舉動。但這也談不上什麽優勢,因為自己地處山坡,趙軍同樣對秦軍的舉動也一覽無餘。雙方都沒有什麽秘密可言。
王陵看到,對方在穀口處埋伏著弓箭兵,控製了穀口的出入,自己要與後方聯係,隻能翻山越嶺。所以,必須將這一處趙軍徹底擊潰,並牢固地加以控製,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行動。
今天的戰鬥中也產生了不少傷員,甚至有十幾名重傷員。由於與後方聯絡不暢,他們無法後運,隻能就地醫治,也就意味著基本沒有治療,隻能簡單地裹裹傷,把他們集中安置在營地最高處。王陵在查看地形之餘,也探望了他們。
第二天,雙方都比較謹慎,沒有大的動作,各自加固自己的營壘。王陵希望趙軍發覺自己兵力薄弱,能主動發動攻擊,這樣自己憑借著居高臨下的地形,有可能給趙軍以殺傷。但如果自己下去攻擊對方,要在山坡上列隊,走下山坡,下河,登岸,再上一個台地,才能和趙軍接觸上。而這時趙軍以逸待勞,秦軍將處於不利的地位。
但趙軍沒有發起進攻。趙軍等得起,他們在本土作戰,吃穿住用都不愁;而秦軍這邊,甚至邊個避風的地方都很難找到,大軍幾乎就宿營在山頂上,任憑初冬的寒風侵肌。
王陵兩天沒有行動,三名官大夫都來找他,道:“必速戰,久則軍心將變。”王陵隻得派出一營,先發動試探性進攻,觀察趙軍的反應。同時,把主力部隊調上來,隻在西口留下一千人掩護通道的安全。
不等後援趕到,王陵於早餐後把三個營全部拉出營柵,於山坡上列陣。列陣完畢,鼓聲響起,三個營齊齊向山下進發。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