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祭天受地
字數:4388 加入書籤
所謂“三牲”,即豬、牛、羊,每樣一隻稱一牢。按理,祭天當用九牢,但秦王認為,這次祭祀隻是臨時通知一下上天,而不是正式的祭祀,不用搞得太隆重。所以隻用了一牢。主祭也不是秦王,由太子代行。
壇下飄揚著各種旗幟,壇南兩側陳列金石絲竹,參祭百官各依其位,各司其職。職官之下,兩座大棚分列東西,那是受獻的秦王和晉獻的周王休息的地方。西周公一行代表周王進入西棚,圖冊、玉帛、土壤由周人攜帶,供奉於棚內正位案上。太子體弱,隻在棚中高坐,具體的受獻典禮由子楚參與完成。子楚作為太子的太子的身份,雖然沒有經過冊封,但已經盡人皆知。
在蔡澤前往館驛通知西周公的同時,太子也和子楚、張祿、太仆、宗正等秦室官員一起出發,前往祭天壇。在往來使臣的協調下,兩批人馬幾乎同時到達壇下。雙方同時下車,前行十步,相互見禮太子在前,子楚與西周公在後,其他官員跟在兩人的後麵,整齊地沿著清掃出來的道路,往天壇方向而行。子楚與西周公各執玉圭,其他人捧著各自的祭品,肅然前行。天沒有亮,暗影中,隻聞玉佩叮咚,不聞其他的聲音,連低聲的咳嗽也沒有。
兩邊人眾到達祭棚前,太子止步,西周公與子楚相向一禮,各歸其棚,將獻祭的物品放在相應的位置,默然肅坐,等待獻祭的時刻到來。
秦天官已經計算好當天日出的時刻,在日出前五刻,一聲鼓響,壇下的樂隊奏響雅樂,天壇上火堆燃起。子楚和西周公各率本國官員出棚,沿天路走向天壇。到達壇下,子楚先登,宗正在旁助祭。張祿和太仆背向天壇,麵向大眾。待子楚登上第一層台,太仆道”拜天!“
子楚登上最高台上,站在火堆的南麵,麵向正北而拜。
太仆又道”獻祭!“
子楚從旁邊的案上依次取下豬頭、牛頭、羊頭,投入火中。火焰迅速將三牲的頭吞沒,火光直衝天空,烈焰騰騰。壇下官員齊唱”萬歲!萬歲!萬歲!“
太仆又道”再獻!“
子楚從案上取下一爵,將酒傾入火中。火焰再騰。官員們再呼”萬歲“!
太仆道”三獻!“
子楚再取下用白絹包裹著的玉璧,投入火中。火焰將絹布點燃,露出其中的玉璧。玉璧在火焰的燒灼下,發出陣陣聲響。官員們三呼”萬歲!“
張祿道”周王獻土!“
子楚回到第一層台基上,西周公則執玉圭,也升到第一層台基,將手中的玉圭獻給子楚,口中道”首獻其圭!“
子楚應道”謹受!“接過玉圭,放在旁邊的案幾上。
西周公從台下的周人手中取過一包土壤,獻給子楚,道”再獻其土!“
子楚應道”謹受!“接過土壤,也放在旁邊的案上。
西周公再從台下的周人手中取過一個白布包,獻給子楚,道”三獻玉帛!“
子楚道”謹受!“也放在旁邊的案上。
三獻畢,西周公退下,於壇下麵向火堆三拜。然後,子楚捧著放著周人奉獻的三件物事,走上最高台,來到火堆前麵,將案幾越過火焰,放在火堆的對麵。熊熊燃燒的大火是對子楚嚴峻的考驗,如果子楚不能端正地將案幾放在指定位置,有任何偏斜,或者在放置過程中出現任何意外,比如衣袖被點燃,那就表明上天不允許秦國接受周國的國土,秦國必須將國土還給周國。
子楚這三天齋戒期間,每天練習如何正確地放置案幾,確保不出任何意外。現在,他跪在火堆前。剛才火焰飛騰的火堆,在玉璧的壓迫下,火焰低了下來。子楚屏住呼吸,以免被煙火所嗆;雙手平端著案幾,沒有任何遲疑,迅速地將案幾穩穩放在火堆對麵的地麵上,然後迅速起身,後退兩步,躬身而拜。
鼓聲響起,金石齊鳴,周王所獻的三物端正地置於火堆之北,在火焰的映照下,跳動著詭異的光芒。
太仆再唱道”奠!“
子楚下到第一層台基,從張祿手中接過一片簡牘,高聲誦道”惟王五十一年,周獻其土及民,王其受之。天地山川,其共佑之!“台下百官再呼”萬歲“!
子楚再到火堆前,將手中的簡牘投入火中,並悄悄地將玉璧撥到一旁。火焰再騰。
太仆唱道”複獻!“
子楚再將一爵酒澆入火中,火焰再次騰起。子楚又將案幾上的幾片簡牘扔入火中。即從案上取下一塊碩大的玉璧,高舉在手中,站在火堆旁,麵向東方而立。
騰騰的火焰漸漸熄滅,而一縷陽光從東邊的山頭照射出來,陽光和火光交相輝映,讓高舉著玉璧的子楚看上去神聖而光明。台下百官再度高呼”萬歲“!
太陽漸漸升起,火堆漸漸熄滅,終於陽光灑滿了子楚全身,而那塊玉璧也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太仆高叫道”天降祥瑞,秦周合一!“
子楚高舉著雙手,已經不知道酸脹。他頭昏腦脹,全憑著僅有的一絲毅力堅持著。終於,他看到太仆滿臉激動地衝上天壇,對子楚一拜。子楚已經放不下自己的胳膊。他惟恐一不小心,把玉璧摔了,小聲道”卿自取其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太仆會意,立即站起,從子楚手中取下玉璧。子楚這才敢把已經失去知覺的雙臂放下。
祭天之後,鹹陽城中開始流傳一段預言一百二十年前,周太史儋曾經出使秦國,對當時的秦君獻公道”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如果以秦被周平王產為諸侯那一年為”周與秦別“,那麽”別五百歲複合“正應在今年!那麽從今年往後隻十七年,秦將再出一名霸王,獨霸天下!太史是記錄曆史的官員,精通天文地理,能掐會算,他的預言已經應驗了前一句,後一句也必然會應驗。聯係到子楚在祭天時應現的祥瑞,大家普遍認為,青春正富的子楚,正是那位命應在天的”霸王“。
幾天後,秦王於章台宮召見西周公,冊封西周公為周君,將西周公晉獻的玉圭歸還給他,還封給他一束茅和一抔土,象征著周君從秦王手中受封周地!第二天,相府任命南陽尉葉掾為周尉。發關中刑徒五百人,由劍士一百人統領,護衛周君到任。
蔡澤因為說周來降有功,以客卿封綱成君。
就在鹹陽城熱熱鬧鬧地接受周國土地時,魏、韓、楚聯軍已經取道臨慮,經羊腸阪道進入上黨。
探知十餘萬聯軍進入上黨,據守長平的上黨守蒙驁飛報鹹陽。
蒙驁在長平留下五千人,五千人守高都,而以一萬人守端氏。雖說蒙驁手中有兩萬人,但這卻是秦在上黨的全部邑民,也就是說,除了這兩萬人,上黨已經沒有其他人,這兩萬人實際上要把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生產上。去年春天,趙軍占領上黨,並與秦軍達成互不侵犯的默契,雙方在上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農業生產中。這一年,雙方的糧食都獲得了不錯的收成。但由於趙軍人數多,所占地盤廣,趙軍的收獲遠遠多於秦軍。
秋收以後,上黨的趙軍開始更替,不斷有人從邯鄲開來,有人從上黨離開。蒙驁雖然想監視其動靜,但苦於人手不足,五千士卒九成要從事糧食生產,能夠抽調的士卒不過五百人。高都和端氏也都有這個問題。想從河東抽調人手,上黨的經濟條件又不允許,承載不起大批軍隊。在經過三個月的調整,上黨的力量得到極大充實,蒙驁毫無辦法。趙軍沒有乘機進攻長平,蒙驁就應該感到滿足了。
過了趙曆新年,一支四五萬人的趙軍擦著長平的邊緣,進入莽莽大山。蒙驁派人追蹤其動向,訪得原來在太行山的這一方向有一條峽穀通往山外,山處的關隘被稱為“孟門”,這條道也因此得名孟門陘。由於趙軍完全封閉了道路,出山後道路通往何處打探不清。
十幾天後,這支部隊狼狽退回,看上去打了一個大敗仗,損失不小,幾乎一半人帶傷,傷員在山道上延伸出十幾裏長。蒙驁要準備春耕,沒有采取行動。
進入四月,種子已經撒下去了,上黨突然出現大批軍隊,據哨探的士卒報告,不下十萬人,而且不是趙軍,聽口音、看服飾,應該以魏軍為主,間雜著韓軍和楚軍。這些軍隊毫不掩飾地在上黨各城周圍安營下寨,哨探暗中清點,竟然不下二百個營柵,十萬多人。又過了幾天,複有十萬趙軍從邯鄲趕來,並運來大批糧草。二十多萬人,糧草充足,顯然不會是在此屯紮,而是準備進行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的對象,顯然不限於隻有區區二萬之眾的上黨,很可能包括河東,甚至更遠的秦地!
喜歡長平長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長平長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