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亂世蕭瑟

字數:6546   加入書籤

A+A-


                      當然了,現在的大部分觀眾都沒有通過這件事想到什麽儒家學派那裏去,他們隻覺得殘忍、惡心。

    總是說大秦律法嚴苛,缺衣少食,但是,軍隊殺人而食這種事是絕對沒有的!

    秦人尚武,幾乎每家每戶的男子,甚至是女子都參過軍,軍中糧草是特製的鍋盔,硬邦邦跟盔甲一樣的食物,雖然難啃,但是有強烈飽腹感,方便攜帶。

    大秦鍋盔也是他們戰勝六國的利器之一,是個秦人都知道。

    想到自己國家費心費力研製鍋盔,保證糧草充足,再想想這黑暗的漢末,百姓們下意識地更偏向大秦幾分,對自己的祖國產生了強烈的孺慕之情和自豪。

    看!同樣是缺衣少食的年代,我們大秦做的多好!!!

    其餘的原六國子民,雖然沒有參過大秦的軍隊,但是秦軍一向鐵血,攻城之後也沒有做出大肆擄掠的事情來,甚至將他們安置在肥沃的關中地區。

    兩相對比,原六國百姓們心中也開始稍微地偏向了大秦。

    瞧瞧,祭台上他們還能拿得出臘肉布匹向上天獻祭,這日子是不是,過得還不錯?

    總的來說,就一句話

    誰讓百姓吃飽穿暖,讓他們活下去,他們就效忠誰。

    ……

    ……

    除了曹操以外,還有不少軍隊做出了同樣的事,糧食耗盡,他們便殺馬取食,或者熬煮皮革,實在過不下去了,還會易子而食,殺妻供士兵充饑。

    無需百姓們仔細看,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悲慘荒涼之感。

    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平民,都滿臉麻木,又不願就這樣死去,如行屍走肉一般。

    有人想問了,為什麽他們這麽缺少糧食?

    誰因為戰爭嗎?

    不單止如此,還有天災。

    亂世之中,瘟疫最為橫行霸道。

    幾十年時間,光是大型瘟疫都發生了12次,其餘小型瘟疫更是不計其數,每一次瘟疫都要死掉無數人,而上層人隻是簡簡單單封村燒光。

    這樣慘烈的場麵直到兩位神醫出麵製止。

    一位華佗,擅長外科手術,發明麻沸散,五禽戲,四處奔波為任命解脫疾苦。

    一位張機,醫術精湛擅長藥劑,撰寫出《傷寒雜病論》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物。

    張機,字仲景。

    “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病人飲之,如罪死一般毫無知覺,可借此開刀切除患處……”

    “我將薑根,桂皮,荊芥,花椒……拌入羊肉中切碎,包成耳朵的樣子,人食之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就不會再被凍爛耳朵了。”

    兩位神醫不辭辛勞,一心為老百姓服務,受到人們的愛戴。

    “嗚嗚,神醫再世!”

    “快記下來,快記下來!”

    “麻沸散!我需要麻沸散!”

    嘩啦——

    大秦熱鬧起來了。

    除了跪坐在祭台附近的眾人勉強能壓下心中的激動,其餘人就不行了,紛紛站起來四處求醫,想要根據華佗和張機的藥方法子解決他們麵對的窘境。

    中華地區地域遼闊,此時,一些地方還陷於寒冰之季,而那些縣令們也不含糊,立刻記下‘祛寒嬌耳湯’,也就是羊肉餃子的製作過程,連忙取用羊肉和祛寒的藥材。

    不久後,秦版祛寒嬌耳湯被製作出來,縣令一吃,果然渾身發暖,連忙上奏。

    “感謝神醫賜福,感謝天道垂憐!”

    可能,華佗和張機兩人也沒想到,會被數百年前的‘祖宗’們推崇不已。

    當然了,百姓們更感謝的是‘天道’,要不是‘天道’,他們也沒辦法得知數百年後的藥方。

    平民尚且如此激動,醫家的人隻會比他們更激動,熱淚盈眶地記下藥方和施針手法。

    醫家,指的是所有醫者。

    在麵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他們沒有慌,因為他們知道,醫者是不可缺少的,他們醫家總能傳承下去。

    但現在,他們坐不住了。

    兩位神醫舍小我成就大我,為百姓努力了一輩子,他們又有什麽理由不努力呢?

    部分醫者一句話也不說,默默地收拾行李,想效仿兩位神醫走遍各地學習醫術,收集藥方,為民

    另一部分醫者則將目光放到了大秦朝廷,要說醫書最全的,還是大秦王室,況且,朝廷人力物力充足,肯定記錄了視頻裏出現的五禽戲和傷寒雜病論的所有內容,他們願意以自由換取更深的醫術。

    跟他們想象的一樣。

    雍城祭壇裏。

    “太醫令!夏無且!趕緊!快,記下來!”

    嬴政顧不得帝王風範,連聲喊人。

    這可是治療瘟疫的辦法啊!

    掌管皇室醫藥的太醫令以及嬴政的隨侍醫官夏無且等人,一個個喊來認真學習,負責記錄視頻內容的官員更是將《傷寒雜病論》的內容盡可能地記錄,五禽戲的步驟也要描畫下來。

    更有官員對著視頻就開始學習五禽戲,將其當成練功招式給記下來。

    如果他們有現代人的思維的話,現在應該是一個個叫道“幹貨!都是幹貨!麻溜記下來!”

    這一段視頻也確實是幹貨,做視頻的時候秦羽特地將兩位神醫圈出來,再將曾經看到過的一些病理知識填充上去,別的不說,至少接下來平民有了一份傍身的能力,不至於一點小小的流行性感冒就死了成群的人。

    不過,秦羽曾經沒有學過醫術,也沒辦法寫太多,隻能等祭祀過後看看商城有沒有類似性價比高的醫學知識了。

    ……

    ……

    亂世,一個‘亂’字,說不清當時的悲慘。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諸侯紛爭,一個個都想要效仿劉邦,建立新的秩序。

    可數十年以後,各諸侯死的死,最終隻剩下魏、蜀、吳三方勢力。

    其中,曹魏的領導人曹操終究沒能熬過去,最終逝世,由他的兒子曹丕繼承他的位置。

    曹丕即位後,漢末皇帝劉協禪讓於他,成為皇帝。

    “我七歲從軍,隨父親走遍中原,親眼見過千裏白骨,百姓妻離子散,十不存一……結束亂世,還萬民以康樂,才是我想要立的功業。”

    擁有遠大政治抱負的曹丕繼承曹操的理念,效仿上古仁君,對內恩威並施,對外征伐不休,想要恢複漢朝那時的山河統一。

    “我以仁義為立身之本,待人之道,因為天下大亂首先在於人心喪亂,欲治亂世,必先收人心,我必須以仁抗不仁,以義拒不義……正道不滅,大義永存!”

    “夫存不忘亡,安必慮危,古之善教!”

    然而,沒過多久,劉備去世,諸葛武侯輔政劉禪,孫權稱臣後又反叛,執政才七年曹丕也很快追隨他的父兄而去。

    天下再次陷入了混亂之中。

    天空灰茫茫一片,叫人看不清未來的方向……

    “那曹家父子,也是梟雄。”有人說道。

    “再怎麽梟雄,怎可做出那樣慘無人道的事情!”扶蘇聽了,二話不說懟過去。

    那人迎著扶蘇的目光,隻得訥訥點頭,“是極是極,公子說的是。”

    別看扶蘇是君子,但是該懟還是會懟,不然也不會在嬴政想要施行郡縣製的情況下,帶著儒家眾人天天喊分封製,被嬴政罵了也不改。

    他就是一根筋!

    因此周圍大臣不管內心怎麽想的,表麵總是‘是是是’。

    扶蘇感覺好像有什麽不對的,卻沒說什麽,因為在他身後,一眾公子和女公子們麵色慘白,受不了這樣重|口的畫麵,嘔吐不止,身為長兄,他要照顧弟弟妹妹們。

    一部分人受不了亂世的慘烈,另一部分人身臨其境,互相探討裏麵人物的情感和功績,輪到嬴政,那就簡單多了。

    他隻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順便再看看會對他的大秦產生什麽影響。

    “九品中正製?是個好製度!”

    看了眼曹丕執政時期所做的事,嬴政又想起了之前看到的舉孝廉製度。

    那時候他就很心動了。

    要知道,這時候的製度算是官吏世襲製和軍功爵製,偶爾會有大才被舉薦上來,比如李斯,概括起來是——入仕靠軍功,升遷靠功績。

    但是,這是有很大隱患的,比如,世襲製,誰能保證兒子孫子能跟他老子一樣有能力?再比如軍功爵製,誰能保證一個擅戰的有處理政務的能力?再有,貴族舉薦,這樣舉薦上來的人才肯定跟那一位貴族交好,影響政治清明。

    種種因素都不利於大秦的發展。

    在戰爭時期,死的人多,官員更換速度快,不太需要他們處理政務,隻要能殺敵,朝廷能許一大堆好處——就是說,福利擺在這裏,誰能活著拿下,那就是你的。

    如此一來,極大激發了國民奮鬥的決心,縱使參戰者死了一波又一波,他們也願意冒著危險去搏一個前程——大秦鐵騎,無往不利,很大程度是靠的軍功製度。

    可在統一後,大秦的敵人基本隻剩下北匈奴、南百越,戰事少了,死的官員少了,但是當官的人還要更多,那些沒能力、靠世襲爵位的人成為極大的累贅,這就影響大秦了。

    出於這樣那樣的想法,嬴政起了更換製度的心思。

    今日之前,嬴政一直在研究舉孝廉製度,想要以此收攏真正有用的人才,旁的不說,要是早早用上舉孝廉製,像陳平這樣聞名鄉裏的人才肯定能被舉上來,也不至於在視頻裏成為劉邦的手下。

    但這都隻是嬴政腦海裏的草圖。

    如今,看到比孝廉製更為優越的九品中正製,嬴政便難以壓抑心中的想法了,恨不能今日同近臣商議好,明日就啟用。

    ……嬴政到底是一位雄主,他掩下了內心的衝動,隻待什麽時候合適的時機到來,給大秦改頭換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