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馬嵬坡下貴妃魂
字數:5416 加入書籤
見到此盛極大世,連嬴政都震驚不已。
大秦強則強已,卻遠不能達到大唐的那種繁華盛世。
便是他也不曾見過黑夜不夜的景象。
那大唐太過美好,美得跟仙境一樣。
那是數百年,千年民眾智慧的結晶。
打戰有馬鐙,有馬鞍,中原軍隊不怕擅騎的胡人。
文化上有簡薄的紙張,文房四件套價格低廉,學習的難度和起點低了許多。
各種製度都有前麵皇朝試錯。
後來者享受無數便利……
嬴政忍不住沉醉歎息,心中又湧上了一股蓬勃的野心和,燃燒他的心神。
他們大唐可以,我們大秦,照樣可以!
大臣們同樣兩眼發光。
他們是忠臣,能臣,但他們同樣貪花愛享受。
打了那麽久的仗,享受享受怎麽了?!
就連頭發花白的老將王翦,看起來正正經經的李斯,私底下都很愛享樂。
隻是對比起盛唐氣象,他們那點享樂,算個屁!
樂器沒他們的豐富,舞蹈沒他們的多樣,美人沒他們的嬌豔,玩個屁!
實在是太打擊他們了。
不過,他們是越受打擊越興奮。
奶奶滴,你個看上去普普通通一般般的唐玄宗憑什麽起那樣一大串的諡號?
還特麽‘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半分比不過俺們始皇帝陛下!
還有那什麽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賢才?能才?
來,有本事跟我們剛一下!
我們能開國能治國,李斯這倒黴蛋還能篡國(李斯???),憑什麽比不過你們幾個!
再說說國家製度,他李隆基除了整頓吏治,廣開言路,做了點改革,他還做了什麽?
全特麽是靠吃李世民和武則天的老本!
還開元盛世?
盛世跟他有很大關係?
但凡換個背景,讓他李隆基來大秦,他們看啊,別說收服六國,連成蟜估計都爭不過!連呂不韋都打不下去!
就這樣的皇帝,開創曆史上最鼎盛的時代?
盛世大唐?
我呸!
此刻,大秦群臣們難得地統一了一個想法幹掉李隆基!
這個‘幹掉’他,不是說殺了他的意思。
而是通過無雙政績打敗李隆基!
說實話,群臣們酸了。
他們太酸了。
明明看起來唐朝那群人沒做什麽,很多都是撿漏的。
有撿時代發展的漏,也有撿隋朝製度的漏,看那些製度,什麽科舉製,什麽國家人口,什麽異族低頭,哪樣不是曆史遺留下來的?
到了李隆基時期,隻能說,隻要不是個傻子皇帝,想開創這個盛世簡直是輕而易舉。
偏偏這個時期的皇帝是李隆基。
媽的,他過分幸運!
他的臣子們也過分幸運!
看得秦臣們心中酸澀不已。
同時,他們給自己打氣。
不管是付出什麽代價,搞一發大的!
打造大秦盛世!
否則,對不起他們的名聲才能,更對不起天道像他們預告的內容!
他們要讓世人知道,李隆基君臣依靠時代福利能做到的,他們憑借自己也能做到!
強者把握機會,他們這些超級強者,能夠創造機會!
在他們身後,熊熊燃燒的烈火輝映他們堅毅的臉龐!
不知不覺,在嬴政也沒想到的時候,這些臣子們竟然舍棄了心中的私我,小我,想要打造一個大大的繁華時代!
跟他們差不多想法的是張良。
這位能人賢才,他心動了。
早先一個月的視頻,他就有種感覺。
胡人跟華夏人是不一樣的。
相比同樣是周王朝後代的秦國,他更不願意跟異族混在一起。
為防止華夏被擾,那麽,秦國統一整個中原好像也不錯。
這是前提,此時,亡國之恨在他心中已經漸漸削弱了。
今次視頻,又激發出了他心中的野心。
盛世中的能臣固然了不起,但那些能夠創造盛世的人,不是更加了不起嗎?
在他血脈中,流傳著同他祖父、父親一樣的野心。
為此,他想滅亡大秦,輔助新的皇帝上位。
可是,眼看大秦氣數未盡,有才之士皆被大秦抓捕,哪裏還能有機會?
再想想看,大秦居然暴虐,可賢才無數,帝王英明,為何不能打造一個如盛唐一樣的新的大秦?
越想越覺得靠譜,張良可恥的心動了。
他甚至覺得,比起胡華,比起他終身不得誌,好像……投靠大秦也不是不行……
沒人清楚他們怎麽想的。
隻知道在今日過後,出現了一位不斷往鹹陽奔徙的旅人。
……
……
所謂盛極必衰。
李隆基才幹可以,卻有貪花好色,樂衷享受的毛病。
眼見盛世繁華,李隆基自我滿足了,開始沉溺於享樂之中,不思進取,不再節儉,不再忙於政事。
他聽信讒言,殺害親子。
他追求美人,聽聞兒媳美豔絕倫,豔麗無雙,強迫招她進宮。
他揮霍無度,對後宮賞賜金錢無度,用以討美人歡心和舉辦宴會。
他失去了明智的雙眼,貶謫正直負責的臣子,重用口蜜腹劍的人。
他在朝廷不甚清明,政治黑暗的時候對外發動戰爭,導致臣下多次挑釁異族,邊境戰亂不休。
他……
終於,盛唐也撐不住了。
安史之亂發生。
安祿山等人舉兵造反,李隆基被迫出逃。
到了馬嵬坡的時候,有臣子認為皇帝寵妃楊貴妃極其家人才是國家蛀蟲,請求皇帝絞殺楊貴妃。
為了安撫身邊的軍士,李隆基順從,當即縊死楊貴妃。
之後經曆數年征戰,叛亂終於停息。
然而大唐,再也不複盛世之景。
多麽熟悉的場景。
當初,胡亥也是貪圖享樂,重用奸人,才害得大秦迅速走向衰敗。
隻不過,大唐根基穩固,承受住了這一次劇變。
而大秦根基不穩,步子邁得太快,各處弊端無數,以極快地速度走向滅亡。
每一次看視頻,嬴政都要拿別的皇帝、朝代進行對比。
隻有進行深刻對比,才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才能改善,幫助大秦傳承萬年。
任何值得學習的地方和經驗教訓,都被他記錄下來,整理妥當後將寫入族譜。
凡秦國趙氏一族,須以此為戒,不得違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