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李淵在上海

字數:9737   加入書籤

A+A-


    當李婉欣在逼著王寶剛製作顯微鏡的時候,到處遊玩的李淵一行也來到了上海縣。

    對於這座新出現的縣衙,李淵是充滿了好奇。

    畢竟這兩年他沒有少在《大唐報》上看到上海縣相關的報道。

    對於上海縣日新月異的變化,他是將信將疑的。

    劉仁軌作為李承宗的弟子,水平肯定是有的。

    但是水平是否已經高到了這種鬼斧神工得地步,那就值得懷疑了。

    “太上皇,這上海縣碼頭,據說自從上海縣成立以來,就一直在修建。

    如今已經有了好幾個碼頭了,將來的規模還會不斷的擴大。

    單單修建上海縣碼頭,就消耗了大量的水泥產能,為上海縣的水泥產業發展做了不小的貢獻。

    由於上海縣是長江的出海口,它不進可以溝通南北的貨物,還可以將長江沿岸的物資都集合在一起。

    所以雖然上海縣成立的時間比較短,但是碼頭的生意卻是非常的不錯。”

    裴寂作為李淵身邊最受信任的大臣,這一次自然也是跟在身邊的。

    作為曾經的大唐宰相,他的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裴公說的有道理,這上海縣的發展,著實非常神奇,讓人感到意外,甚至不可置信。

    雖然成立的時間很短,但是上海縣的人口一直都來不斷的增加之中。

    很快的,上海縣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縣了。”

    陳叔達在一旁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要說上海縣的發展,一般的地方還是很難跟風的,他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條件。

    太上皇,這一次我們既然來到了上海縣,那就好好的看看這裏的情況,看看劉仁軌到底有什麽本事,在那麽短的時間內把一片小漁村變成了繁華的縣衙。”

    裴寂很清楚李淵為何會有本次的出行。

    如今他也知道自己在朝中已經沒有機會了。

    但是他還有子孫後代。

    裴寂還指望著他們光耀門楣呢。

    所以在處理相關問題的時候,難免就會瞻前顧後。

    一般情況下,這也不算是什麽缺點。

    但是也得分情況啊。

    眼下的情況顯然完全不同。

    “大郎識人的本領還是挺強的,當初太原郡王府的那些人,個個都有幾分本事,如今都已經開始大顯身手了。

    就連這個劉仁軌,當初沒有誰在意,沒想到也不簡單。”

    李淵一邊在上海碼頭上走著,一邊看著四周的景象,心情很是感慨。

    這裏的情況,跟他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都很不一樣。

    如果不是自己親眼所見,他都不相信大唐治下居然還有這麽一個地方。

    “太上皇,這也是您給陛下打下來的基礎好,上海縣才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有那麽大得變化。

    要不然指不定現在還是處於隋末動亂之中呢。”

    裴寂很是會拍馬屁,盡是挑選李淵愛聽的話。

    “微臣見過太上皇殿下!”

    就在他們說話之間,劉仁軌匆匆忙忙的趕了過來。

    這個年代,沒有提前安排的情況下,還真是有點難預測李淵什麽時候會到上海。

    除了之前在《大唐報》上看到了一些報道,劉仁軌可以說是沒有做任何的準備。

    要不是碼頭上有人反應夠快,他壓根不知道李淵來了。

    “平身!隨意點,朕如今就是出來轉悠轉悠,你忙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上海縣如今日新月異,你這個縣令應該也是很忙的。”

    李淵現在的心態是徹底的調整好了。

    很多事情一旦看開了之後,就好辦了。

    吃飯香了!

    睡覺好了!

    人也不焦慮了!

    “上海縣的發展都是全縣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微臣不敢居功。

    陛下之前專門安排人傳來了口諭,讓微臣有機會好好的陪著太上皇看看上海縣的情況。

    陛下對上海縣的期待很高,這裏的許多情況都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能夠看到大唐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一些脈絡。”

    雖然劉仁軌壓根不知道李淵什麽時候會來上海。

    李承宗也沒有專門安排人過來說什麽。

    但是有機會讓李淵見識一下上海縣的情況的話,曾經確實說過了。

    “哦?那朕倒是真的要好好看看了。之前在《大唐報》上沒有少看到上海縣相關的各種新聞。

    朕還真是頗為好奇。聽說短短幾年時間,這裏的人口數量就已經超過十萬人了?”

    對於封建王國來說,人口就是最主要的戰略資源。

    也是朝廷考核下麵的各個縣令的重要指標之一。

    大唐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的大唐,還沒有到達人口最高峰的時候。

    天寶末年,盛唐時期有五千多萬人口。

    如今也就三千萬左右,甚至還不到。

    但是大唐的統治區域卻是非常的大,全國有一千來個縣。

    可想而知,大部分的縣,人口都是不到十萬的。

    甚至還不到五萬。

    劉仁軌能夠將上海縣搞到十萬多人,顯然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陛下,已經突破了十五萬了,明年就有希望突破二十萬。

    如今江南造船廠、曬鹽作坊、鯨油蠟燭作坊等各個作坊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上海縣碼頭等建築和道路的修建,更是對人口需求也非常旺盛。”

    劉仁軌將上海縣最新的消息匯報了一下。

    這讓李淵更加的驚訝了。

    “這麽快就要突破二十萬了啊?有些州也就二十萬人不到啊。”

    李淵在史書上的名聲雖然不是那麽的響亮。

    但是他其實一點也不差的。

    要不然怎麽可能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從唐朝開始的史書,基本上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

    李世民得位不正,自然要把自己的政績寫的好一點,把李淵描寫的普通一點。

    至於本來不差的李建成,更是在史書上被黑成了狗。

    “陛下對上海縣的期待很高,希望將來有超過一百萬的人能生活在這裏。

    如今的上海縣雖然發展的很快,但是距離一百萬人口還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是質的差異,微臣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劉仁軌有點謙虛的說道。

    不過,那神情卻是滿臉自豪,顯然對上海縣這裏的情況還是很滿意的。

    “先去看看江南造船廠吧,朕聽說它們生產的海船,現在是一船難求啊。”

    看破不說破。

    劉仁軌的表現,李淵自然是很清楚的。

    不過現在的李淵,已經不會去計較這些東西了。

    “太上皇,您舟車勞頓了那麽久,要不先去用膳?上海縣這邊的海鮮,也算是一絕了。”

    不管是什麽時候,吃飯問題絕對是不能忽略的問題。

    所以劉仁軌忍不住表達了一下自己的觀點。

    “上海縣的美味,朕還有很多時間慢慢的品嚐。但是江南造船廠的情況,朕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

    李淵雖然過氣了。

    但是他什麽沒有吃過?

    當初李承宗為了討好李淵,有什麽好吃的都往宮裏頭送。

    哪怕是海鮮這種東西,長安城很難吃到,李淵也是品嚐過冰鮮的。

    所以對於美食這一塊,他還真是有比較強的抵抗力。

    這幾年,李承宗大力的發展海貿,大唐各地多了許多造船作坊。

    其中江南造船廠是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

    李淵對它的好奇,比美食強多了。

    “太上皇,江南造船廠那邊還沒有做任何的迎駕的準備呢,要不微臣先讓人準備一下?”

    作為一個李承宗寄予厚望的作坊,江南造船廠裏麵的匠人的地位很高,管理模式也跟其他作坊不同。

    甚至裏麵有許多的秘密都是保密級別很高的。

    劉仁軌倒是不擔心李淵泄密。

    但是他擔心造船廠那邊的人失禮。

    早知道,禮這個東西在這個年代是非常重要的。

    偏偏江南造船廠那邊的匠人,或者說江南造船廠上下對這一塊的要求很低。

    甚至會出現一個匠人見到了作坊負責人或者劉仁軌都隻需要打個招呼,不需要行禮的場景。

    劉仁軌可是很清楚,自己師父說過,哪怕是他去到了作坊,大家都隻需要打個招呼就行,不要行禮。

    這種事情,李淵不見得能接受。

    哪怕是李淵接受了,他身邊的其他人也肯定無法接受。

    甚至他們會覺得這是李承宗開始輕視李淵的表現。

    這人隻要多琢磨,就會沒事都琢磨出很多事情出來。

    “不用麻煩,沒有準備更好,這樣就能看到最真實的情況。這正是朕希望看到的。”

    劉仁軌越是不讓李淵去,李淵就越是要去。

    這一點,劉仁軌顯然是失算了。

    很快的,一行人就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江南造船廠。

    “這蒸汽機不是剛剛研究出來嗎?現在就開始推廣到江南造船廠了?”

    當李淵進入到作坊核心區的時候,被眼前規模盛大的加工場景給驚住了。

    長安城也有一些大作坊,但是像江南造船廠這樣子規模的,還真是沒有。

    造船業算是大唐的重工業了。

    特別是新式得海船越來越大,需要使用的各種輔助設備也越來越多。

    嚐試使用的木頭也是非常巨大。

    這麽一來,不管是占地麵積還是匠人的數量,都是非常的可觀的。

    “太上皇,蒸汽機的發展關係著大唐工業化的進程,陛下一直都是非常重視的。

    而蒸汽紡織機的效率,大家已經見識到了。微臣自然是想在造船作坊這裏推廣。

    在鋸切巨木方麵,蒸汽機的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這方麵的優勢是完全沒有辦法忽視的。

    並且在一些木頭的移動方麵,蒸汽機輔助設備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既然李淵感興趣,劉仁軌自然是要好好的介紹一下。

    好在江南造船廠是上海縣最重要的作坊之一,劉仁軌對它的情況還是非常了解的。

    “蒸汽機確實是一個神奇的東西,朕每次聽到它得消息,都跟以往的信息會有所不同。

    除了蒸汽機的使用,江南造船廠這裏跟其他造船作坊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嗎?”

    李淵知道李承宗重視造船業,所以想要好好的了解一下江南造船廠。

    “太上皇,要是其他人問這個問題,微臣還真是不能多說什麽,但是太上皇您自然不同。

    要說這江南造船廠跟其他的作坊的不同點,除了眼前這些之外,還有一些新式的技術在研究。”

    既然準備帶李淵參觀,劉仁軌自然是已經考慮好了要說到什麽程度了。

    “哦?都有什麽新式的技術?”

    李淵現在對於科學技術也不是一竅不通。

    既然劉仁軌說是新技術,那一定是自己過往沒有聽說過的。

    “我們在試著把蒸汽機移動到船上,取代帆成為船隻前進的動力。”

    “嗯?取代帆?”

    李淵很是驚訝的看著劉仁軌。

    海船靠著帆才能行走,這幾乎是大家的共識。

    現在劉仁軌說蒸汽機可以取代帆,這事理解起來肯定是有難度的。

    “是的,利用蒸汽機驅動螺旋槳,從而推動船隻前進,從理論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那你們已經實驗成功了?”

    “還沒呢!估計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行。”

    說到這裏的時候,劉仁軌難得的臉紅了一下。

    “那除了這個新技術之外,還有其他的特別之處嗎?”

    雖然劉仁軌說的事情很讓人感到驚訝,不過李淵消化了一下,很快就接受了。

    “有的,我們正在嚐試製作鐵甲船!”

    話少,但是信息卻是非常的豐富。

    剛剛平複心情的李淵,這一次是真的被驚訝住了。

    鐵甲船?

    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木頭能夠漂在水上,所以能夠用來製作船隻。

    這鐵塊放在水麵上,立馬就沉下去了,怎麽可能可以用來製作船隻呢。”

    一直沒有怎麽說話的裴寂忍不住插了一句話。

    這話算是問出了大家的心聲啊。

    “鐵塊放在水麵上,自然是會沉下去的。但是如果製作成鐵桶,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我們的船隻,並不是實心的,能夠浮在水麵上也就很正常了。”

    這個問題,劉仁軌當初也是有的。

    也是親自製作了一個模型之後才消除了自己的顧慮。

    如今回答這個問題,自然是一點壓力也沒有。

    “這……不可能,鐵甲船怎麽可能在海上行走呢?”

    裴寂還是有點沒有辦法接受。

    “我們不僅想要讓它在海上行走,還準備了更加厲害的東西呢。”

    劉仁軌再一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